近年來,隨著網路短視頻直播的興起,有聲配音課程逐漸成為不少人興趣發展方向或追求職業轉型的熱門選擇。不少平臺打著“低價配音課程”的旗號,以極低的費用吸引大量觀眾報名,聲稱學習這些課程後,學員可以輕鬆從事有聲書配音、婚禮主持、平臺簽約主播等職業。然而,這些看似誘人的課程背後,卻隱藏著諸多亂象。
不少消費者中招低價特惠“陷阱”
近日,有媒體記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調查,揭示了低價配音課程背後的種種陷阱。在某知名視頻直播平臺上,記者注意到,一些機構以“1.9元特惠價”的配音課程為誘餌,大肆宣傳課程的多樣性和就業前景。不少觀眾被這樣的低價所吸引,紛紛報名參與。
視頻直播截圖
該記者也報名並體驗了這一課程。在購買後,頁面跳轉出一個二維碼,要求掃碼添加導師微信。掃碼後,客服迅速引導記者參加為期5天的學習課程。然而,在第一天長達一小時的培訓課程中,真正與聲音技能相關的教學內容竟然不到半小時。課程大部分時間被用於介紹行業前景和課程優勢,為後續的推銷埋下了伏筆。
到了第五天,直播課程的主播老師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在直播中,這位老師開始大肆宣傳所謂的“聲音變現實戰班課程”,聲稱這是提升聲音技能、實現職業變現的終極課程。原價14800元的課程,現在報名只需要8800元,主播老師還強調,“這是難得的良心價格,以前正常價都是14800元,私下銷售的價格更是高達4萬到5萬。”
在進一步調查中,記者發現這種低價引流、高價推銷的套路在知識付費課程中非常普遍。不少課程都是先以低價課程吸引消費者購買,後通過微信或直播的方式,不斷推銷所謂的更專業、更高價位的課程。這些高價課程往往打著“實戰”“變現”的旗號,承諾能讓學員在短時間內掌握專業技能,實現職業轉型或收入提升。
以某直播間自稱王老師的主播為例,該主播在直播間裏一邊介紹數學物理課程的解題思路,一邊售賣自己的直播課程。當記者詢問抖音平臺客服該主播是否有職業資質或教師資格證時,客服卻回復無法查詢該主播是否在平臺有報備資質。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許多知識付費課程的主播和講師都缺乏必要的資質公示和報備。
浙江消保委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近期的體察中發現,大部分知識付費課程都沒有主動公示講師資質,甚至有的直播類課程也沒有向平臺進行報備。這導致消費者在購買課程時無法判斷講師的專業性和可靠性,增加了消費風險。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一現象,浙江消保委還開展了一次知識付費消費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6.1%的消費者遇到過存在低價引流的情況,42.7%的消費者購買的課程未公示講師資質,36.9%的消費者遇到過套娃式收費的情況(即不斷推銷更高價位的課程),還有23.3%的消費者購買的課程退費困難。
這些數據充分説明瞭當前知識付費行業存在的問題和亂象。低價引流、講師資質不公示、套娃式收費、退費困難等問題已經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不少消費者在購買課程後,發現課程內容與宣傳不符,講師水準參差不齊,多數課程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業內人士:播音主持行業門檻較高,短期難以掌握
事實上即使按照主播要求,報名參加所謂的高價“實戰”課,也未必就能實現“變現”的目標。主播在直播間承諾能讓學員在短時間內掌握專業技能,實現職業轉型或收入提升基本難以實現。
據播音主持行業業內人士雷鳴(應要求化名)介紹,廣告、影視配音行業要求比較高,如果不通過系統學習,只靠短時間培訓基本無法達到要求。一些有聲書錄製的音頻是要面對市場進行銷售的,如果品質一般很難産生收益。培訓機構所説的短期培訓“聲音副業”對大多數人並不現實,很多專業人員都難以實現,業餘人員能靠配音賺錢的更是極少數。
針對這些問題,雷鳴呼籲相關部門加大對知識付費行業的監管力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講師資質公示和報備制度,確保講師的專業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課程內容的審核和把關,防止虛假宣傳和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同時,也要加強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建立健全退費機制,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雷鳴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知識付費課程時也要保持理性。不要被低價課程所迷惑,要仔細了解課程內容、講師資質和課程效果等方面的資訊。在報名前最好先試聽或體驗課程,確保課程符合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同時,也要保留好相關證據和憑證,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維權。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