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四五”時期,地方版數字經濟藍圖正密集出爐。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日,浙江、廣東、北京等地陸續出臺地方版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未來五年發展目標與施工路徑,並將産業數字化作為開啟數字經濟新一輪增長的主攻方向。其中,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被擺在突出位置。業內指出,未來五年,産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的主引擎地位將不斷鞏固,産業數字化轉型帶動的經濟規模將繼續擴大,為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拓展新空間。
數字化轉型加速落地
走進格力電器總裝車間K3106産線,5G、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融入日常生産:大螢幕上,全産線虛擬倣真實現了從産品設計、生産計劃到製造執行的全流程數字化;産線上,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替代傳統人工高品質完成10余項質檢工序;車間通道上,AGV導航車與智慧電子倉實現智慧調度、精準配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國聯通和格力打造的5G+智慧工廠,使管理效率提升超10%,作業準確率提升30%,年節約生産成本超1500萬元。
在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數字電網正帶來深刻變化。“配網調度自主巡航”智慧平臺實現了深圳配網調度計劃檢修業務從“以人為主”到“自主巡航”的轉變,人工干預節點從19個縮減到2個,生産執行效率提高50%以上,預計每年節約成本超過2000萬元。
當前産業數字化轉型正帶來深刻變化,也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能。根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其中産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佔GDP比重為31.2%。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未來五年,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趨勢將更加凸顯,産業數字化仍是數字經濟主攻方向,預計産業數字化佔數字經濟比重將由2020年的80.9%提升至85%左右。
其中,工業數字化潛力空間巨大。孫克表示,工業有著更長的産業鏈條和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可釋放出更大的外溢效應、乘數效應,依託我國産業基礎紮實和市場潛力巨大的雙重優勢,數字經濟將迎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相關政策部署將進一步加碼。工信部日前表示,大力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和智慧製造工程,讓數字技術更好賦能大中小企業、全方位支撐産業升級。
地方上,新一批製造業數字化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8月3日,《湖南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化”重點項目名單(2021年第一批)》正式公佈,來自中聯重科、威勝集團等企業的385個項目入選,其中,數字化改造項目275個、網路化協同項目66個、智慧化升級項目44個。河北近日也明確,到2025年,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施1000項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項目。
多地加快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十四五”規劃綱要勾勒了未來五年數字經濟建設與發展脈絡,在此背景下,近期地方版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密集出爐,明確未來五年數字經濟增長目標和發展路徑。
北京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地區生産總值的50%左右,進入國際先進數字經濟城市行列。浙江計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60%左右,高水準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湖南則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1%,建設全國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産業聚集區和應用先導區。
其中,加快産業數字化是地方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攻方向。將於9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聚焦“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兩大核心,進一步突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浙江則提出,建成全國産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區,實現百億元以上産業集群“産業大腦”應用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全覆蓋。四川也提出,著力以數字賦能産業發展,深入研究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數字化轉型。
值得關注的是,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途徑將迎來更多支援。浙江將打造“1+N”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和産業生態,到2025年,建設300個以上省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廣東則明確,推動跨行業、跨領域以及特色型、專業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建立完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隨著資訊技術的創新和數字新基建的完善,産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應對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社會數字化升級的進程。我國自主創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進程存在廣闊的市場空間,為數字經濟特別是産業數字化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需攻克“不敢轉”難題
在業內專家看來,我國産業數字化在一二三産業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不敢轉”“不會用”“不能轉”等問題。
孫克、吳琦等指出,數字化轉型週期長、投資大、見效慢,企業轉型動力不足,外部融資渠道有待進一步暢通。準入門檻過高、標準缺失或不統一、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難度大。
孫克表示,下一步圍繞推動産業數字化特別是工業數字化發展,一方面需要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動網路體系建設,圍繞網路、平臺、安全三大體系,賦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持續提升産業支撐能力,增強基礎軟體、核心工業軟體等供給能力,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築製造業數字化堅實基礎;同時加快培育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商,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難度。
吳琦指出,下一步需要加大産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支援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財政和預算內投資安排服務業轉型專項資金和服務業轉型引導資金,對企業上雲、數字化設備和服務購買等進行補貼和稅收優惠;鼓勵商業銀行提供數字化專項優惠信貸,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多渠道融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放政府資源、促進數據共用等方式,為産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的應用場景。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