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數字化改造讓零售企業的物流倉配系統效率大幅提升。人民視覺
伴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的飛速發展,零售行業從製造、採購、銷售到服務環節呈現數字化、智慧化的特點。在供應鏈上、貨倉裏、櫃檯前、小程式內,一場關於智慧零售的變革正在進行……
什麼是智慧零售
線上上線下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産品和服務
上海的張女士打開手機小程式,推薦界面立刻彈出了她最近經常購買的一款水果茶資訊。點擊“購買”,選擇了“半小時送達”,不一會兒,張女士就在家品嘗到清涼新鮮的水果茶。近年來,消費者的購物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既能選擇在實體店裏盡情挑選,也能足不出戶在網上購齊所需物資。
所謂智慧零售,通常是指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産製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産品和服務。無人超市、小程式下單、虛擬現實(VR)試衣、智慧供貨等場景都屬於智慧零售的應用範疇,涵蓋零售前端、中端和後端,生産者、採購商、商場經理、門店店長和消費者,都是智慧零售環節上的一分子。
例如,常見的一種智慧零售模式,就是在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撐下開展電子商務,獲取更多流量,分析零售數據,洞悉消費者的真實需要。包括某些企業對實體門店進行智慧化改造,瞄準的目標仍是將客流最終引至線上。當一名顧客去實體店買東西,使用了該品牌專有的支付程式,時間一長,隨著顧客對品牌建立起信賴,即使不來店裏,也可通過品牌的專有程式下單。
另一種智慧零售模式則把目光聚焦于線下。相較于線上零售,實體零售最大的優點在於體驗感強,並聯合周邊電影院、餐館等配套消費場所構成了群聚效應,自帶客流。在此基礎上探索的線下智慧零售,就是通過數字化改造、智慧化賦能,讓實體店變得更智慧,牢牢將消費者“黏”線上下。
從業者普遍認為,智慧零售的“線上”和“線下”從來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智慧零售想要實現的終極目標是線上線下融為一體。愛筆智慧創始人林元慶認為,智慧零售的發展能夠幫助線下實現數字化和線上化,把線下零售業也變成可搜索、可推薦的形態。消費者以後尋找店舖、蒐集優惠券,都如同線上上一般方便。將來有一天,每名消費者既線上上也線上下,在不同的購物場景裏都能獲得最大程度的便捷舒心。
據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白峰介紹,目前,國內推進智慧零售的參與者大概有三類:一是網際網路企業,通過自己的平臺和流量,從線上到線下進行零售技術的突破;二是軟體及服務供應商,為用戶提供智慧化解決方案;三是傳統零售企業,正在積極進行智慧零售的改造和升級。
專家認為,在智慧零售領域,一方面,通過挖掘分析大數據,對消費者的行為進行精準分析,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千人千面”的行銷與服務;另一方面,將數據價值反饋給採購、配送的鏈條,以實現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方式更靈活的生産供應。
靠什麼“智慧”
融合電腦視覺、大數據分析、機器人、語音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
成都的王先生驅車駛入一家百貨商場的地下停車場,打開商場客戶端的泊車程式,根據實景三維導航,迅速找到了車位。當他走進商場一樓,用手機輕輕一掃電梯旁的交互屏,選擇要去的品牌店,手機上立刻出現了虛擬現實指引,一步步引導他抵達目的門店,省去了在商場裏兜圈子的工夫。
這種場景正出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零售場所。在電腦視覺、大數據分析、機器人、語音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下,許多傳統的百貨大樓和連鎖超市進行數字化和智慧化改造,讓消費者從進場到離場,都能享受全方位的智慧服務。
智慧零售對技術提出了不少考驗。白峰介紹説,一是網際網路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需要5G的大規模普及、物聯網的大範圍連接;二是大數據的處理能力以及演算法的優化。實現人與貨的高度匹配,僅靠數據採集遠遠不夠,還需要算力增強和演算法優化;三是硬體設備以及軟體體系的普及。智慧零售的落地,需要線下零售實體在軟硬體進行迭代變革。
如今的智慧零售,早不止停留在掌握“來了多少人”“賣了多少貨”那麼簡單。無論線上線下,智慧零售都呈現出更高度的智慧化局面。線上下“人、場、貨、車”等實體零售場景裏,都呈現出更精準的決策判斷和更極致的運營效率。
“傳統倉庫作業,每單倉配時效為3小時左右。我們目前實現平均每單倉配時效僅為3—5分鐘,峰值揀選商品可達到2000件/小時,單件商品分揀成本下降50%,實現庫存結構優化,加快庫存週轉,降低滯庫率。”蘇寧易購IT總部執行總裁荊偉説,通過持續的科技轉型和投入,整個集團在商品供應鏈的數字化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盡最大努力按照消費者需求完成智慧化的選品、智慧化商品庫存管理。
“在智慧零售時代,實體店經營者將告別憑感覺、憑經驗的傳統運營狀態。”林元慶表示,現在針對顧客消費行為的智慧識別技術,已經能夠克服數據精度不高、無效或者反覆計數的誤差,不會再將店員和顧客混淆,能夠更精準描繪零售客流的情況。除了零售中的“人”,所有區域、貨架的空間位置以及識別陳列商品已經可以被數字化。例如,通過室內3D實景地圖機器人,以釐米級定位場內每個區域、店舖、櫃檯甚至是商品的三維坐標,使空間中的全要素得以精準地坐標映射。貨架上的每一款商品的拿起、拿走都能被識別、記錄……
目前,一些大型超市貨架上安裝了京東方的電子價簽。白峰説,消費者只需要用手機掃描價簽上的二維碼,就能獲得更多商品資訊,甚至轉入網上商城。電子價簽能夠實現動態更新,同步更新後臺資訊,提高了貨架補貨與線上訂單店內提貨的效率。
專家表示,無論是人、貨、場,每一個走向數字化和智慧化的零售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要素的資訊經過互相關聯、整合,釋放出巨大的數據價值,幫助經營者挖掘消費規律,用需求引導生産,倒逼供應鏈和製造環節的靈活調整。
智慧零售前景如何
技術和業務配合協同,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地
近年來,智慧零售逐步興起,催生了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但也經歷著優勝劣汰的過程。
一項調研顯示,制約智慧零售行業整體發展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技術、人員和資金三方面。從技術層面看,市場上約有70%以上傳統零售企業由於自身技術不完善,無法支撐高度數字化的智慧運營業務體系,從而導致轉型升級遇到瓶頸;從人員層面看,市場上缺乏智慧零售專業的人才,零售一線作業人員觀念較為傳統,智慧零售意識較為薄弱,相關數字化環節落地緩慢;另外,不少傳統企業仍認為數字化轉型投入成本偏高,不願意投入更多資金。數據顯示,近五成商家關於智慧零售的年投入預算在10萬元以下。
但智慧零售給予人們的想像空間巨大。一個傳統地圖設備掃描一個1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需要30天以上的時間,但愛筆智慧公司研發的全景地圖機器人卻只需要1—2天就能完成。通過技術的升級,加上更精確的演算法、更巨大的算力和更豐富的數據,智慧零售能夠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荊偉認為,數字化轉型不等於盲目投入IT系統,不等於不管不顧地“燒錢”,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核心能力,思考如何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合乎自身特點的數字化轉型模式,由此再匹配全新的平臺工具和方法。
智慧零售的發展不只靠技術驅動,還需要完備的運營。荊偉認為,技術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業務的價值,只有技術和業務配合協同,才能最終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地。從商場管理者具體到門店店長,都需要轉變觀念,身體力行擁抱變化,學習運用數字化智慧化的知識與手段。
專家提出,智慧零售涉及每一位消費者,要解決好數字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問題。相關主管部門也應儘快完善數據採集、交易和安全披露的法律法規,幫助行業主體做好風險管理和控制,讓更多傳統零售企業放心投入數字化智慧化升級換代,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