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祖祖輩輩形成的親情,血濃于水的鄰里守望,互助友幫的一個村子的人,失去才覺得異常珍貴”,這是山東曲阜東陬(zōu)村的村支書張慶義在今年春節期間有感而發,寫在村民群裏的一段話。 這個千年古村,因為京滬高鐵和魯南高鐵動工,全村拆遷,村民四散租住在周邊各個社區,等待新村居的建成入住。 四散分開後,鄰里們再相聚並不容易,有的甚至兩年多沒見過面。今年春節,全村近700人進了釘釘群,相互拜年報平安。年味兒溢出手機螢幕,鄉親們又熱情地聊起了家長裏短。 這只是千年古村在釘釘上的重聚首,還有很多中國農村迎來數字化敲門聲,在崇山峻嶺之中散發出清新的味道——它不是城市,卻有著城市的公開、透明;它不是原始和荒蠻,但有可親可信的鄰里和土地。
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發佈,明確提出“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4天后,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取代存在了34年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以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並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但振興的鄉村是什麼模樣?寫進中央一號文件的是“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今天其實已經可以窺見一斑,在山東,從曲阜到日照;在全國,從山東到浙江、甘肅、陜西、海南……
中國出現了一批農村,早已告別了範式化貧窮落後的形象,“成為城裏人”已經不是農民的念想。相反,那是更多城裏人抱著厚重鄉情想要返回的農村。
數字鄉村之一:千年古村的數字抗疫
55歲的張慶義是山東省曲阜市息陬鎮東陬村黨支部書記,早年在部隊當兵時學過書法,寫得一手好字,鎮上相熟的人家中喜事或過年,都會來找他要字。
今年春節前,全國出現零星新冠病例,張慶義又緊張起來,想起去年疫情爆發初期,還沒有健康碼、核酸檢測、居家健康打卡等一系列措施,農村只能選擇封村,拿大石頭或者鐵欄杆擋住路,阻止人口流動。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到處跑不服從管理”,張慶義當時只能騎著電動車到處找人。那段緊張慌亂的日子,對於張慶義來説更甚。
兩年前,由於京滬鐵路、魯南鐵路修建,東陬村面臨一場全村拆遷。張慶義趕在拆遷前完成了村史《儒鄉·東陬·史卷》的出版,記錄下這座千年古村的面貌。
拆遷後的村民四散租住在周邊各個社區,等待新村居的建成入住。但東陬村有超過700戶、3000人,防疫期間,分散的村民管理問題讓張慶義每天把手機打到發燙。市裏領導來考察,看到村委和9個組組長一直在打電話,慰問要給他們報銷電話費。
電話費事小,接到的電話更讓人緊張。張慶義曾數次接到鄰村書記的電話,希望讓東陬村村民去別的地方租房子,不要在本村。
為了防疫,各村對本村流動人口管理嚴格。張慶義每次到鎮上開會,都會提一句“希望能多給東陬村村民一些關照”。
今年1月初,曲阜市全面啟動釘釘數字抗疫,把返鄉申報、村居管理搬上釘釘。曾經因為拆遷分散而居的鄰里們大多有兩年沒見過面,他們在群裏重新聯繫上彼此,在群裏相互拜年,並聊起家長裏短。
張慶義頗為感慨,欣喜地在群裏寫下一段話,“以前在村裏祖祖輩輩形成的親情,血濃于水的鄰里守望,互助友幫的一個村子的人,失去才覺得異常珍貴”。
春節前,張慶義把東陬村返鄉申報的二維碼,通過9個組長,發給了每一個在外務工的東陬人,提醒人人做好返鄉申報。有的組長年齡大,不會用軟體,家中兒女成了“秘書”,幫忙發通知。
“不知道操作沒關係,效果好,大家就喜歡”,張慶義説。一個月下來,電話費沒花,人人皆知“返鄉要申報”。
春節返鄉讓農村的防疫壓力變大。往年都要搭臺唱戲的大日子——“息陬鎮趕集”被喊停了。
張慶義從鎮上領來了一個軍綠色的防疫大棚,立在了村委辦公室門口。大棚裏可以做核酸檢測,以應對不時之需。他給大棚挂上了一副自己寫的對聯“服務鄉村真助力 釘釘打卡報平安”。
數字鄉村之二:村民足不出戶買農資
2020年,進入盛夏后,甘肅省臨洮縣新添鎮孫家村的連片蔬菜陸續上市。
孫家村村民孫春勝打開手機,熟練地通過釘釘數字臨洮2.0——線上社會化公共服務平臺購買所需農資。
“從這裡購買化肥不但有補貼、便宜,還送貨到府,而且能保證品質。今年我種的兩畝多蔬菜,每畝地化肥能省80多塊錢,省錢的同時也不用擔心化肥的品質。”孫春勝説。
2020年開春疫情期間,釘釘平臺發揮了獨特作用。孫家村副支書孫軍華説,“從去年底開始,惠民農資工作人員開始教授村民們釘釘平臺的操作流程,村裏也集體組織一塊兒學習。春耕遇上疫情,不能外出購買農資,釘釘平臺幫了大忙。”
“全村602戶家家都用釘釘採購。村民通過建的釘釘群,把所需要訂單統計以後給惠民農資下訂單,實現了統一配送統一領取。”孫軍華説,在數字農業上,孫家村是推行最早的。
“春耕疫情期間,老百姓不用往外跑,釘釘平臺不僅解決了買的難題,更解決了農資企業賣的難題。”臨洮縣洮陽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雍娟説。
這一便民服務來自於臨洮縣基於數字化的農村生産、供銷、授信“三位一體”綜合改革。2019年9月,臨洮縣依託阿里巴巴釘釘系統搭建數字臨洮2.0—線上社會化公共服務平臺,圍繞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全力推動“三位一體”綜合改革,為群眾生産生活全過程開展線上、線下便捷高效服務,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截至目前,臨洮縣已有18.2萬名群眾像孫春勝一樣,手機安裝上釘釘,享受到線上社會化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這個服務平臺上,不但有化肥等農資,還有菜籃子“直通車”的平價蔬菜。
除方便群眾購銷以外,這一服務平臺還解決了農民融資貸款的難題。打開釘釘,金融授信界面即有螞蟻金服、農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業務端口連結。臨洮縣每一位農戶都可以通過這裡申請信貸。
孫春勝家裏兩畝多地,授信資金1萬多元。只要有資金需求,在授信額度內便能享受3分鐘申請貸款、1分鐘到賬、零人工干預的快捷服務。
“春耕農資投入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往年缺錢時只能到處張口借錢,現在通過釘釘平臺授信,錢不夠時我直接從手機上借,1分鐘錢就打到我的賬戶上,到還款時還沒有利息,現在我已經離不開這個平臺了。”孫春勝説。
“數字鄉村建設的過程,首先要解決農村資源的數字化,其次是通過數字的順暢流通,變成資源、資本,這就需要依託釘釘平臺,搭建資源共用的模式去服務百姓,這個平臺成為我們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載體。”臨洮縣委書記石琳説。
數字鄉村之三:大喇叭退役存入村史館
2020年12月1日,山東省日照市車家村村委會門口,一位工人戴著安全帽、踩著腳扣,爬上一根高聳的電線桿,摘下一對碩大的喇叭。
“以後用不著喇叭了,有事都用釘釘通知。這對喇叭會放進鄉村記憶館,作為一種歷史,留給孩子們,讓他們看看鄉村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孫偉説。
這個有著1400餘年歷史的村莊,通過大喇叭的退役,昭示著數字化在中國鄉村落地生根。
這種中國農村特有的大喇叭,始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車家村村委會門口,大喇叭已矗立四五十年,孫偉記事時就已存在。“那時候喇叭一響,就是發佈重要通知、傳達重要政策。”
77歲的汪月堂老人對此記憶猶新,“我1971年參加工作,那時候大喇叭就有了。”
汪月堂曾擔任車家村村委會會計30餘年,村民們都叫他“老會計”。他回憶説,很多年以來,大喇叭是重要的資訊傳達工具。
“不過現在不用了,村委會通知我們這些老人去養老驛站免費吃飯、理髮,都是釘釘電話。”汪月堂熟練地劃拉著智慧手機,仍自謙道:“年齡大了,不太會用手機,不過這個電話通知很好使,不用大喇叭了。”
車家村的數字化始於2017年,孫偉意識到,真正的數字化必須是全村數字化,不只是村委會辦公數字化。自此,車家村開始與釘釘共創,成為數字化鄉村的先試先行者。
車家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專門在釘釘裏開設了“醉美車家村”的村友圈。村民付先秀愛曬村友圈,“剛開始時發花開圖片,後來發孩子游泳、畫畫。”她認為,村友圈的受眾都是同村鄰居,比朋友圈安全,所以敢放心發孩子圖片。
“村裏的公益活動都會鼓勵孩子去參加,還有釘釘裏‘益起動’捐步,給山區孩子做公益,這些都會在村友圈裏曬出來。”付先秀説。
讓付先秀驚喜的是,去年10月份她在“醉美車家村”的積分名列前茅,村委會給她獎勵了一台天貓精靈。
汪月堂老人因為家裏收拾得整潔乾淨,曾多次被評為“衛生模範老人”和“衛生標兵戶”,榮譽和照片被曬在釘釘村友圈裏,作為村民學習的榜樣。
電線桿上拆下大喇叭,是電氣化時代的告別,也是數字化時代的開始。大喇叭放進車家村的鄉村記憶館,將和車家村的數百個榮譽獎牌一起,成為車家村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字鄉村之四:村民人手一個 “美好賬本”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朝詩人孟浩然一首膾炙人口的《宿建德江》,讓建德這個地名聲名遠播。
田園詩意余韻嫋嫋,風景如畫的建德,如今已邁入數字化時代。隸屬於浙江省會杭州的建德市,作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之一,積極探索數字鄉村治理新模式。
3月2日這天,龔水婷比較忙碌。她是建德市三都鎮鬆口村婦聯主任,還身兼一個特殊的職務——“釘管家”。
她手機的“鄉村釘”裏收到村民的一個問題提報:希望能拆除家門口廢棄的花壇。按規定,“釘管家”必須在24小時內給出反饋,直至問題解決。
鬆口村每一家門口的門牌被稱為“善治門牌”,上面都貼有兩個二維碼,一個可以查詢該戶的“美好賬本”情況,另一個則是可以隨時查詢村級事務的雲上“智慧管家”。
龔水婷説,二維碼遍佈村裏每一個角落,村民既可以打開釘釘提交問題和需求,也能隨處掃碼提交,“掃碼這個操作易學,主要是方便老年人。”
如今,建德市下轄的16個鄉鎮、街道,240個行政村全部搬上了釘釘。建德“數字鄉村”的一大亮點是積分管理。
村民手機釘釘中均有一個“美好賬本”的應用,以積分的形式反映農戶每月參與垃圾分類、美麗庭院、愛心公益、鄰里和睦、説事議事、創業致富等村級事務的情況。
比如“每天按照農戶垃圾分類準確率賦分,正確分類得2分,混投得0分”;“ 每次參加村集體議事活動得5分”;“參與村內矛盾糾紛調解得5分”;“每月進行一次美麗庭院檢查,達到潔化序化美化標準得20分”……
“美好賬本”中的積分可以兌換小商品,還可以按等級兌換500元、300元、100元的消費券。“美好賬本”的善治指數可以進行“美好信用貸”,由建德農商銀行授予最高30萬元的信用額度和最高降低20%的貸款利率優惠。
村民張海根家的垃圾分類每天都很標準,也會積極參與村級事務,每月積分在95分以上。一次為了給孩子新房裝修,張海根從建德農商銀行貸款10萬元時發現,自己的善治積分可以兌換到更優惠的貸款利率。
更大的改變在鬆口村黨總支書記胡光興的意料之外,“以前村民要到公示欄裏才看得到積分情況、村務公開,現在不論在村裏,還是在外務工的鬆口人,都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全村的情況,參與村裏的大小事,這種公開透明能改變村裏原來不好的風俗習慣,讓大家真正做善事、當善人,更讓村裏的人和人信任關係重回了以前淳樸的狀態。”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