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成立於2001年的鏈家,在迎來自己20周歲生日的同時,也開始對自己的老“根據地”——門店進行“革命”。繼去年12月在京落地首家門店便利店後,北京鏈家表示,今年會在北京把這種社區便利店舖展至上百家,並在未來幾年內鋪到500家門店內。
北京鏈家總經理李峰岩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鏈家內部對於做社區便利店的邏輯和認知,是希望將店面最有價值的面積跟社區的老百姓做共用,我們相信未來社區居民有一些房産需求也會第一時間想到我們”。
數量:北京計劃500家
在鏈家便利店8家試點門店之一的水星園店現場,北京商報記者看到,按照“滿足周邊居民需求”原則,鏈家便利店的商品結構包括速食食品、飲料、零食、米麵糧油等居民日常消費品,購物屬於無人管理模式,自助掃碼支付。
“試運營階段或多或少會存在不足,馬上店內將設置留言板,周邊居民反映最多的商品都會在貨架上一一補足。”門店經紀人如是介紹。
根據鏈家對外的公開資訊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鏈家在全國擁有8000家門店,其中在京就有1400家。目前普遍的共識是,鏈家這些門店基本上都有這樣的特徵:緊鄰社區、網點較多、經紀人與社區關係不錯。
“一切動作都是朝著‘城市補給站’模式在推進,在我們內部有一個親切的稱呼叫社區連結,我們可以有很多跟社區居民連結在一起的生活場景,未來我們也希望在北京有更多的店面能夠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場景化應用。”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李峰岩對門店給了一個“城市補給站”的新身份定義。
梳理髮展脈絡,仲介門店身份轉換並不突然,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服務行業來説,一直有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把握客戶”,給握客戶需求,就是把握市場方向。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仲介機構開始重視社區門店的優勢,給原先單純的工作場所賦予更多的角色,“城市補給站”成為更加契合的身份,在它們看來這就是“把握客戶”。
早在幾年前,鏈家便在北京試水社區便民服務,為社區居民帶來更友好的社區連結服務和體驗,社區便利店也是迎接新的需求而産生的。
“目前鏈家有能力去真正融入到社區,成為社區的一分子。” 在經歷了疫情後,社區“最後一公里”服務的破題顯得更為緊迫。
據李峰岩透露,目前鏈家在北京的8家社區便利店已經收穫到了積極的效果反饋,下一步計劃在北京全面鋪開:其中2021年計劃目標更新100家左右,整體在北京落地大概會需要2-3年的時間。“這裡説的整體並不是指北京鏈家1000多家門店,而是指符合需求的落地。”
李峰岩直言,包括社區便利店在內,鏈家的一切“增量”服務都是源於需求,結合不同地區的需求,比如社區便利店服務並不會在北京鏈家1000多家門店全融入,而是會根據需求和輻射面去綜合推進。按照目前設想,未來幾年北京鏈家會有約500家門店開展社區便利店服務,這樣就能盡可能地解決大多數住戶“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定位:只做平臺不經營
現在鏈家每裝修一家門店,設計師就會找到商圈經理調查——你需要未來門店具備什麼樣的功能?
近幾年來,鏈家平臺上越來越多的門店開始向社區居民提供免費的便利服務,如免費列印、快遞代收等服務,通過這些互動,鏈家的經紀人能夠與小區業主建立高頻聯繫。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與其他“增值”服務不同,鏈家的社區便利店目前還處於試水階段。但包括周邊居民、同業、合作方最關注的點無外乎——房産仲介要“跨界”搶生意了嗎?
對此,李峰岩也回應稱,這種猜測可以理解,可以肯定的是,鏈家社區便利店會是一個平臺的概念,而非“跨界”概念。據李峰岩透露,未來社區便利店的相關經營鏈家不會參與,也就是説鏈家只提供場所,而非自主經營,更會在今年正式推出與之匹配的平臺。
“我們不參與,我們也參與不了,這變相增添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成本。” 李峰岩表示,未來鏈家的社區便利店將是一種開放模式,鏈家門店會成為一個線下的商品開放平臺,商品供應會有一個篩選程式,可以理解為鏈家門店主要承擔一個“橋梁”的作用。
“他們要入駐,我們提供這樣一個便利的平臺,相關費用會很低,這一方面會提高合作者入駐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會讓社區居民體驗到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優惠的價格。除此之外,鏈家方面也減輕了採購、管理、經營方面的負擔,畢竟鏈家的主業並不是開便利店,所以未來也不想被此類‘副業’所裹挾。”李峰岩説。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按照整體戰略規劃,北京鏈家社區門店未來將成為開放的線下平臺,這也是一個新的嘗試與探索。除社區便利店業務外,未來其線下門店形式將更加多元化,平臺開放力度也會更加深入,意在吸引更多的各行業、各領域優秀“合作方”入駐,服務也將更加貼近門店所在社區及居民的需要。
未來:門店服務擴容
仲介機構要把握新消費的發展契機,需要思維模式的轉變,改變原有業務形態,是迎合,也是新商業模式的塑造。在數字化時代,越來越多的房産仲介把服務搬到了線上,而線下佈局一度被視為重資産運營,是成本消耗的“大頭”。
談到來勢洶洶的數字化時代,李峰岩認為,“線上發展是趨勢,但線下門店也有其價值所在,是絕不會消失的”。從目前的發展也可以看出,線下門店的功能在不斷推陳出新,産生了各種各樣的新變化,但並不是被替代。
在李峰岩的認知中,仲介服務並沒有純粹的線上線下之分,線上線下是互相依存而生的,或者説未來會越來越模糊,它們都有各自的場景和價值,誰也無法替代誰。“未來鏈家的線下場景,也就是仲介門店的服務場景會越來越重,甚至比數字化到來之前還要重。”
“未來的線下門店形式將更加多元化,服務也將更加貼近門店所在社區及居民的需要。”在專訪過程中,李峰岩反覆提及這一概念,並表示這也是所有仲介門店轉變的方向。其表示,商業邏輯存在“看長看短”,在鏈家這裡也叫做“快慢”生意,前期投入的成效或許很慢,但如果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真正與社區融入,以後你會發現,“慢”付出終會迎來“快”收益。鏈家有一句話叫做“利他終利己”,需求産生的前提也是源於服務的深入。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長遠目的的考慮,這就如同此前北京鏈家提出的免電話行銷一樣,可能短期有‘陣痛’,但長期是利好的。”李峰岩直言,過去鏈家的社區門店叫“守盤”,現在叫社區服務,提倡有品質的接觸。社區化是北京未來發展趨勢,成為社區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也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于鏈家而言,線下門店仍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這也是其開疆拓土的前沿陣地。專訪結束時,北京商報記者問到了一個問題,如何看待線下社區門店?“它是線下流量平臺,是交易基礎設施,是城市補給站,同時也是塑造職業經紀人的場所。”李峰岩回答。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