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父母理當盡到監護責任,掌握先進技術的網路平臺更應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防止孩子們用成年人“馬甲”突破“防沉迷系統”。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隨機選取了市面上幾款熱門手遊進行了測試,發現這些手遊都只需要輸入姓名+身份證號就能通過實名認證,也就是説,只要未成年人拿到了長輩的身份資訊,都可以繞開防沉迷系統暢玩這些遊戲。(據8月25日《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在社交平臺、網路論壇上,經常能看到家長髮帖吐槽自家孩子沉迷遊戲,而很多網遊平臺的“防沉迷系統”都可能被貪玩的未成年人輕易破解或繞過。而“防沉迷系統”“一鍵禁玩”模式之所以很容易被青少年破解,是因為很多青少年對手機、網路、電腦的熟練程度遠超成年人。
毋庸置疑,這一現象背後有家長監護不到位,甚至刻意放縱的原因,如不乏有家長刻意將手機作為“哄娃神器”交給青少年玩耍,將自己的成年人賬號交給小孩使用。在幾乎所有遊戲平臺均限制未成年人註冊的情況下,大多數未成年人都是在用家長的賬號作為“馬甲”來註冊網遊賬號。故此,作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第一責任人的和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自家孩子沉湎于網路遊戲、短視頻平臺,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除了家長的原因,更有網遊平臺故意“放水”、放鬆監管的原因。當前,人臉識別、實名認證、關聯監護人、限額充值等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網遊平臺都有能力做得更好,更有效識別用戶的身份。但在吸納用戶、增加活躍度、提高業績的利益衝動下,很難説一些平臺不是刻意留下“後門”,讓未成年人“有空可鑽”。
在資訊時代,使用手機已是大勢所趨,家長也無法時刻盯著孩子。擁有強大技術支撐的網路平臺不能刻意推卸自己的監管責任。對此,《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網路遊戲、網路直播、網路音視頻、網路社交等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許可權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明確所有網路遊戲必須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路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用戶必須實名註冊登錄,網路遊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含遊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註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
在相關規定已經非常明確、防沉迷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背景下,一些頑童可以簡單粗暴地借用“馬甲”繞過監管,值得反思。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父母理當盡到首要的監護責任,多些關心和陪伴,而非任其沉湎于網遊,甚至配合其繞過“防沉迷系統”。掌握先進技術的網路平臺更應盡到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進而形成合力,營造健康綠色的網路空間。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