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傑是一名10歲孩子的家長,在採訪中,他告訴記者,網易遊戲《蛋仔派對》實在矛盾:其卡通氛圍可可愛愛,但不少未成年用戶卻是因其才知“詐騙”“陷阱”為何物;遊戲操作簡簡單單,但背後的網路社交則亂亂糟糟,有孩子“乞討”,有未成年人“求領養”;未成年人“誤充值”特別容易,而家長們聯繫運營商申請退錢時,卻陷入舉證困境。
縉傑告訴記者:他孩子今年玩《蛋仔派對》誤充值近四千塊錢,小孩能繞過防沉迷系統,用家長手機賬號一鍵登錄遊戲,而遊戲對玩家是否未成年人未作任何校驗。
這不是個例,縉傑所在的一個維權群就有200多名家長遭遇“退費難”問題。令家長們糾結的不僅是退款——隨著對《蛋仔派對》的了解逐步深入,不少家長擔憂:這款遊戲會不會對孩子産生其他不利影響?
家長質疑:“《蛋仔派對》未成年人保護系統沒有用”
近年來,未成年遊戲用戶不斷增多,有關部門圍繞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管理政策,讓遊戲行業“有規可依”: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對網路遊戲實名註冊、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時段時長、充值金額上限都提出了明確的限制;而後,又于2021年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進一步要求網路遊戲企業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的時間、嚴格落實網路遊戲用戶賬號實名註冊和登錄要求,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註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
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中國遊戲産業研究院聯合伽馬數據共同發佈的《2022中國遊戲産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顯示,在2021年遊戲防沉迷新規落實後的一年中,未成年人遊戲總時長、消費流水等數據都有極大幅度減少。不過,部分廠商對於未成年人防沉迷有關規定的貫徹和落實情況仍然受到不少家長的質疑。記者採訪時,多位家長對《蛋仔派對》有關未成年人保護舉措、防沉迷系統的效果表達了強烈質疑。
在抖音搜索“蛋仔派對未成年限制”,一條發佈于8月3日的評論稱“好消息,渠道服沒有防沉迷”,獲得了7.2萬點讚——渠道服是指由一些手機廠商或平臺與遊戲廠商合作運營推廣的版本,用戶利用相關渠道的賬號就可以直接登錄遊戲。
截圖自抖音
此外,任何玩家只要點擊《蛋仔派對》“快速遊戲”選項,填寫任意成年人身份證資訊,就能完成“實名”認證,正常登錄遊戲。
記者下載對比了幾款手遊發現,完美世界的《夢幻新誅仙》、吉比特/雷霆遊戲的《問道》沒有“快速遊戲”選項;騰訊的《王者榮耀》存在“遊客登錄”選項,只是點擊後彈窗顯示“不再支援遊客模式登錄”;米哈遊的《原神》在IOS端也有“快速遊戲”選項,點擊後則顯示“快速遊戲人數已滿”。相比而言,《蛋仔派對》的“快速遊戲”功能進一步降低了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系統的難度。
《蛋仔派對》登錄界面設置了“快速遊戲”按鈕
8月19日,《蛋仔派對》方面回應中國青年網:針對未成年人通過冒用成年人身份繞過防沉迷的行為,《蛋仔派對》借助前沿AI大模型技術對未成年保護體系進行了智慧升級,行業首次推出AI巡邏員,提高未成年風險行為識別準確率,通過對未成年人的遊戲行為進行多方面的大數據分析,AI巡邏技術能夠從玩家在遊戲中的行為特徵,來精準判斷疑似未成年玩家,及時進行攔截管控,並輔以人臉識別進行高效驗證。
然而,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蛋仔派對”,發現今年6-7月間與這款遊戲相關的投訴記錄超過2000條,其中,以關鍵字“未成年”搜索,産生1063條結果;以關鍵字“孩子”搜索,産生736條結果;以關鍵字“小孩”搜索,産生342條結果;以關鍵字“退款”搜索,産生2467條結果。可以看出,“蛋仔派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的絕大多數投訴係因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糾紛而起。截至發稿,在該平臺搜索“蛋仔派對”,能看到8月中上旬又新增了大量關於未成年“誤充值”的投訴。
縉傑所在的家長維權群裏都是遭遇了孩子在《蛋仔派對》“誤充值”“誘導消費”問題的家長,他們孩子年齡下至五歲,上至十三歲;“誤充值”的金額自一千余元到三萬餘元不等。
魯嫻6歲的孩子分別通過兩個運營商渠道,在《蛋仔派對》裏各充了一萬多元。她告訴中國青年網,自己先聯繫了其中一家運營商,第一次上傳退款申請資料就被平臺駁回,理由為無法判定是未成年人充值——這不是魯嫻一個家庭的困境,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會主動用監控攝像頭錄製自己為遊戲充值的全過程。
縉傑表示,家長固然存在監護責任,但顯然《蛋仔派對》的實名和防沉迷舉措效果非常不理想。
《蛋仔派對》方面告訴中國青年網:目前,《蛋仔派對》的登陸界面已設置有“網易家長關愛平臺”入口,方便家長點擊直達。近期《蛋仔派對》還針對遊戲中疑似家長賬號,進行拉起未成年家長模式彈窗。
“截至目前,家企協管彈窗拉起次數8807萬,有855萬人次的家長使用家企協管功能,網易家長協管功能使用率提升480%。”《蛋仔派對》方面表示,作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最後一公里”的重要環節,“家庭監護和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
“遊戲廠商不能説‘已接入防沉迷系統’、賬號已實名認證’就能免責,不能面對大量未成年人‘誤充值’案例無動於衷。”縉傑説,“在角落標注一行小字、在用戶條款中默認簽署,就表明自己合法合規了?就可以擺脫責任,就可以把責任甩給家長了?”
對於《蛋仔派對》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10歲孩子的母親楚婉認為其“沒有用”。
“它根本就不能判定拿手機玩遊戲的、充值的人到底是不是小孩——這個系統基本無效。”楚婉向中國青年網提供的帳單中有6分鐘內連續三筆648元充值的記錄。《蛋仔派對》對玩家在短時間內進行多筆大額充值的異常舉動,沒有設置任何驗證與報警機制。
魯嫻提供的《蛋仔派對》密集充值扣款帳單截圖
不少家長對於只能退還部分錢款表示不能接受。“孩子如果大一些,我也認了,但孩子太小了。遊戲一分鐘之內都能連續充值,而系統毫無提醒預警,我認為《蛋仔派對》是過錯方。”魯嫻拒絕了一家運營商退回約六千元充值款的提議。她堅持認為自己的孩子年齡太小,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要求全部索回。
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比如湖北江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胡正天律師認為:“未經家長同意的未成年人遊戲充值,家長有權要求退款。”他表示,根據民事證據的“高度概然性”規則,無法給未成年人提出特別高的要求,只要孩子大概能説出時間、流程、充值金額和次數,可以用這個證據。
也有律師指出,家長不予追認、主張退回全部遊戲充值款成功的前提是——係未成年人通過用自己身份資訊註冊的遊戲賬號進行充值、與遊戲公司達成網路服務合同。
社交隱憂:未成年人“乞討”“求領養”和網路詐騙
縉傑沒有執著于全額退款,他更關注的是,既然主管部門已經明確要求遊戲廠商限制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長和充值金額,《蛋仔派對》為何不嚴格執行相關規定。他希望“不要讓更多未成年人重蹈覆轍”。
在他看來,《蛋仔派對》在“退費難”問題之外,還暴露出許多問題,諸如未成年人不設防的網路社交、網路乞討、攀比以及針對未成年人的網路詐騙等。
楚婉告訴中國青年網,遊戲中討要皮膚的現象很多。她還專門對孩子的一位“蛋友”索要皮膚的聊天記錄進行了錄屏。“蛋友”一會兒説“我希望你能送”“你想送就送,不送也沒關係”,一會兒又説“但我還是希望你送”“明天我就要考人生中最重要的試。我真的真的很想要那個”。
“蛋友”討要“皮膚”截圖
“蛋友”們的社交拉扯還不止於此。在網易遊戲官方App“網易大神”的“蛋仔派對專區”裏,記者能看到不少用戶發佈徵友帖尋找“蛋搭子”,甚至“求領養”,其中不乏自稱未成年的用戶自報諸如“本人女,14歲”“找個可以領養我的”。“蛋搭子”指的是一起組隊玩《蛋仔派對》的網友;這裡“領養”指的是技術好或年齡大的玩家帶著技術差或年齡小的玩家一起玩,這一概念與遊戲中的“寶寶蛋”相關聯——“寶寶蛋”指《蛋仔派對》中的低齡玩家。
教齡11年的柯萊在中學做了9年班主任。作為一名教師,他向中國青年網表達了擔憂。柯萊表示,網路用戶自稱未成年人,“也不一定就真的未成年”,當然,假如有用戶偽裝未成年徵友,自然是個十分令人不安的問題——但僅就未成年人在遊戲中不設防地徵友而言,已經足夠讓他感到擔憂了——在他看來,《蛋仔派對》把未成年孩子們過早地導向了網路“社交圈子”。
“成年人交網友都魚龍混雜,何況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們呢?”他説,自己也很擔憂“求領養”這種表述給孩子獨立健全人格帶來的影響。
此外,玩家進入《蛋仔派對》後,手機自帶的遊戲中心會邀請玩家加入“交流群”,不少未成年人在群裏交流如何充值購買昂貴的遊戲皮膚,“攀比之風盛行”。
同時,記者檢索發現,僅2023年1月以來,浙江省反詐中心、張家港市公安局、揚州警方、玉環公安、祿豐警方、玉溪警方、十師北屯市公安、平安東烏、松陽警方、平安汝州、淮安網警、晉寧公安、中山微警通、吳興公安、平安大埔、陽新公安、平安莫旗、鹽城大豐公安微警務、平安密雲、麻陽警務動態、平安中站、平安駐馬店等數以十計的公安、政法系統政務賬號也都通報了與《蛋仔派對》相關的涉未成年人詐騙案件——這其中不乏高額案例——2023年6月,“東莞市公安局”公眾號公佈了一則網路詐騙案,一名13歲的未成年玩家被誘騙36萬餘元;揚州日報2023年5月報道,揚州廣陵區一15歲玩家被騙7.9萬元。上述案例中的未成年玩家均在《蛋仔派對》中被騙子以“添加好友免費領取遊戲皮膚”誘惑,一步步落入詐騙圈套。
家長呼籲:未成年人不是遊戲“圍獵對象”
維權群裏有家長認為,他們未成年的孩子已經成為了一部分遊戲開發商和運營商覬覦的圍獵對象。
此前,已經有家長向媒體吐槽《蛋仔派對》:這款遊戲非常惡劣,可能就玩那麼幾天,就充進去七八千。
2023年1月以來,《蛋仔派對》在未成年用戶群體中的流行度不斷走高。網易公司屬地杭州濱江區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稱,從今年1月寒假開始,《蛋仔派對》用戶量呈爆髮式增長,“風靡校園”。多名家長向記者表示,他們的孩子及其身邊的好多同學都在玩這款遊戲。
儘管家長群體質疑聲不斷,但《蛋仔派對》的營收數據依舊高歌猛進。據網易公司財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凈收入為人民幣 201 億元,同比增加7.6%……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毛利潤環比增長,主要得益於線上遊戲收入的增加,如《蛋仔派對》等,以及上一季度在營業成本中一次性確認若干代理遊戲的版權費用。其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於線上遊戲收入的增加,如2022年5月上線的《蛋仔派對》等。
與網易財報業績光鮮亮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眾多家長為討回“血汗錢”的“灰頭土臉”。
縉傑説,面對遊戲運營商,不少家長不具備據理力爭的溝通能力。“有的被客服引導説出了不應該説的話;有的家長第一時間不是保護證據,而是登出賬號,導致各種資訊無法恢復獲取,難以維權;有的家長只會一味謾罵……”
為了分享經驗、提醒誤區,縉傑曾專門開了一場直播,解答家長們關於退費的種種疑問。
維權家長們在網上引起的反響,也並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他們也會受到一些網友的質疑與嘲諷。
截圖來自B站網友的留言評論
縉傑、魯嫻、楚婉都不否認其作為家長負有一定的監管責任,但他們認為:負責開發運營《蛋仔派對》的遊戲廠商、運營商在施展“受害者有罪論”的話術之前,應該首先至少做到能夠“有效區分、甄別未成年遊戲用戶”。當未成年用戶在遊戲中遭遇“網路討要”甚至網路詐騙時,運營商應該坦誠地承擔起應有的責任,落實相關部門就未成年人保護的詳細要求,避免未成年人權益受到進一步傷害。
(文中縉傑、魯嫻、楚婉、柯萊皆為化名)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