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高岳
“你的大招是要留著過年嗎?!傻×……”前兩天,來自廣東陽江的女生小林在玩一款當下熱門的網路遊戲時,因與隊友一起跟敵方對戰中未及時使用“必殺技”,導致本隊一名隊員的遊戲角色被殺。隨即,耳麥裏響起對方的謾罵聲,持續好幾分鐘,有些話令人不堪。
“罵得實在太難聽了,我受不了就直接下線了,搞得心情鬱悶了好幾天。”小林告訴《法治日報》記者,這款遊戲裏經常要組隊打BOSS或對戰,因為自己還是新手,有時不能卡準點放技能,挨罵是常有的事,但這次罵得太狠太露骨了。
類似的場景並不鮮見。多名網遊玩家告訴記者,罵人、對罵在網遊中特別常見,有的人習以為常,有的人遊戲體驗感大受影響,甚至有引發線下打架鬥毆等情況。此外,還有人在遊戲過程中用言語性騷擾女性玩家。
玩遊戲而已,為什麼戾氣這麼大?又該如何凈化網遊環境?
繞開文字檢測系統
辱罵對罵極為常見
北京市民陳先生是一款熱門競技手遊的資深玩家,這款遊戲需要團隊合作,玩家為了保持溝通基本都會開麥克風。“以前‘太菜’被人罵過,現在嫌棄別人‘菜’也罵過人,還和隊員一起與敵方陣營群罵過。”
在陳先生看來,有時罵兩句只是發泄下情緒,甚至可能是為了緩解下工作上的壓力,並非針對特定對象。但有的玩家確實口不擇言,罵人時“拖家帶口”,還罵起來沒完,確實令人生厭。
“在遊戲裏,罵人的現象實在太多了。”陳先生説,遇到“沒素質”的,他會直接罵回去,罵不過的,就遮罩對方,是隊友則直接拉黑。
因為不喜歡太嘈雜,更不喜歡聽見罵聲,來自廣西桂林的玩家小李玩遊戲時從來不開麥克風,“但螢幕上通過文字罵人、對罵的也很多,有時候都刷屏了,見了就煩”。
小李告訴記者,他經常玩的一款遊戲中,罵人現象十分普遍,遊戲中有不同陣營、不同幫派,相互之間經常吵架罵戰,有的持續了多年,各方陣營甚至專門吸納罵戰玩家,上線就開罵。罵戰時經常使用諧音或其他字代替,以規避遊戲平臺的文字檢測系統。
所謂文字檢測系統,即一些網路遊戲平臺推出的,能夠精準識別各類遊戲場景中的侮辱、謾罵、詆毀,以及涉黃等內容的系統;當系統檢測到玩家有過分的言語辱罵行為時,會進行禁言、限時禁止遊戲甚至封號的處理。
“為繞開這個系統,很多玩家用諧音字或代替字進行辱罵。”小李説,他曾經就這個問題通過遊戲內置機制進行舉報,但未果,“遊戲運營商需要遊戲活躍度,不會真的下力氣去整治這一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網上竟然還有“罵人攻略”,也是為了規避遊戲平臺的文字檢測系統。除辱罵外,一些男性遊戲玩家還會在遊戲對戰、交流中騷擾女性玩家,言語粗魯、低俗。
來自福建的玩家劉女士稱,她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一開始以為對方在開玩笑,後來越説越過分,這才意識到對方是在性騷擾,這令她深感不適。
在試玩一款標注“適合8歲以上”玩家的網路遊戲時,記者看到,在公共頻道發言區裏,一些發言低俗、猥瑣。有網友稱,自己對此進行了舉報,但沒有任何效果。
“網路遊戲環境堪憂,該出手整治了。”多名受訪玩家如是説。
人格權延伸至網路
辱罵賬號一樣違法
網遊世界裏為何充滿罵聲?
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甄景善認為,這既是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反映,玩家隱藏在網路裏,説髒話、罵人等成本很低,往往不會受到任何負面影響;也是人們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舒緩壓力、宣泄情緒的一種出口;同時,也有一些遊戲開發者為了增加遊戲“黏性”,激發玩家爭強好勝、逞兇鬥狠的特性而故意為之,或放任這一現象。
“現階段,對於網遊中辱罵他人等問題的處理,往往依賴於遊戲開發者、管理者的內部制度,處理方式也通常是技術手段,包括採取禁言、封號、遮罩關鍵字等方式。”甄景善説,但如果罵戰升級,影響到現實生活,或侵害了現實中相關主體的合法權益,辱罵者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馬麗紅説,遊戲本是用來讓人放鬆的,但充滿戾氣的網路遊戲環境顯然與此背道而馳。玩家動不動就開罵,是因為覺得有網路的屏障,自己可以“全身而退”;網路遊戲平臺的懲罰機制也不完善、不嚴厲。
有玩家提出:“我罵的不是具體人,而是虛擬角色、賬號,難道這也違法?”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説,按照民法典規定,現實中的人有人格權,而其遊戲賬號實際上是人格權在網路中的一個延伸,所以,辱罵他人賬號及虛擬角色,可以理解成對現實生活中他人人格權的一種侵犯。“根據民法典規定,遊戲賬號和網路昵稱等,比照姓名權進行保護。”
還有玩家稱,被罵後自己難受了很多天,但維權是個難點。去法院起訴,不僅需要獲得對方的個人資訊,還要及時留存相關證據,訴訟費時費力,也未必能得到一個自己想要的結果。
凈化網路遊戲環境
平臺切實負起責任
如何凈化網路遊戲環境?
在馬麗紅看來,一方面,網路遊戲運營商應該繼續完善監督懲罰機制,另一方面,從遊戲內容出發,引導玩家在團隊遊戲中多協作溝通,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泰和泰(重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朱傑律師説,玩家在網遊中辱罵他人,情節嚴重的,可能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乃至刑法,進而受到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因此,凈化網遊環境的關鍵,在於真正落實法律規定,讓違法犯罪者付出代價。同時,遊戲平臺也需要負起監督責任,完善措施,對破壞網路遊戲環境者進行懲戒。
“從遊戲平臺來説,除了設置關鍵詞進行遮罩外,對於一些諧音但是指向明確的辱罵性詞語,應當提供舉報渠道,進行人工審核。”朱傑説,認定為辱罵或網暴行為的,應當進行封號、禁止本人實名再註冊等處罰。如果給受害者造成嚴重傷害的,遊戲平臺應當擔起責任,主動為受害者提供證據、幫助受害者向公安機關報案。
遊戲玩家中,不少是中小學生。“目前許多遊戲的受眾是未成年人,雖然遊戲平臺有實名制和防沉迷措施,但都可以繞開。充滿戾氣的網遊環境,嚴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朱傑説。
對此,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謝連杰建議,遊戲平臺應加強對聊天內容的管理,設立專門的舉報渠道,對不良言論及時、快速處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家長應對未成年人加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網路遊戲,樹立正確和健康的言行。
針對言語騷擾女性玩家的行為,馬麗紅認為,通過網路不雅文字騷擾他人,即使沒有實質性的觸碰也可能構成性騷擾,這是違法行為。
“針對未成年人進行性騷擾危害嚴重,雖然並非現實的身體接觸,但足以對未成年人造成身心傷害,會影響未成年人形成正確的性觀念,影響甚至可能持續一生。”馬麗紅説,應該健全預警提醒機制,全面完善處置報警機制、維權機制,共同治理這一問題。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