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3月9日訊(記者 蘇暢)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理念日益火熱,不少公司開始主動披露相關資訊,加速推進ESG建設。
但ESG評價維度多元,涉及的指標繁多,公司如何根據重要性、相關性甄選ESG指標促進可持續性發展,制定相應的戰略指標,是極其嚴峻的考驗。
在供應鏈金融科技領域,企業不僅要面對ESG投資挑戰,還面臨科技應用衍生的諸多風險和監管壓力。在此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服務難度變大。
關注利益相關方需求
我國ESG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在“雙碳”目標下,我國企業ESG資訊披露法規加速出臺,鼓勵企業自願披露ESG資訊。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將ESG納入年度指標,加大投入建設。其中,港股公司更是根據香港交易所的指引,從2012年至今完成了ESG資訊從自願披露到強制披露,且披露內容逐漸豐富的過程。
ESG涉及範圍廣泛,按照MSCI的劃分標準,ESG評價體系包含3個一級支柱、10個二級主題指標、35個三級關鍵問題指標和1000多個具體數據點。面對繁多的評價指標,如何提煉優先發展投資的ESG議題,是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
盛業(6069.HK,原“盛業資本”)公司秘書王錚認為,企業要結合自身的戰略和業務,識別、排序和確立公司ESG的重大議題,然後才能優化資源,為後續政策制定ESG的KPI考核、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乃至外部機構進行追蹤或者閉環管理提供支援。
在王錚看來,識別或者確定公司ESG重大議題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關注利益相關方的期待或者要求。盛業採用溝通、問卷、實地走訪調研等方式,與生態內的利益相關方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客戶、員工、供應商、合作的資金方、銀行、投資人,以及所屬的社區進行訪談溝通,最終利用相關工具確定了15個最重要的ESG議題,涵蓋合規經營、誠信經營、客戶滿意度等維度,以及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便利和可持續的數字金融服務、風險管理、員工雇傭的平等保護及反貪腐政策等。
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金融科技平臺主要的服務對象中小微企業數量龐大,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但經營風險和挑戰不小。《中國中小微企業經營現狀研究2021》報告顯示,小微企業平均存活週期4.13年,其中存活時間小于3年的小微企業佔比接近50%。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困擾中小微企業已久。
盛業通過訪談發現,中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關注在金融環境中是否受到平等對待,在關註定制化和多元化的服務同時,還重視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可持續發展性。中小微企業不願意與供應鏈金融平臺只進行一次性融資合作,而是希望與提供融資服務的平臺達成長期合作,雙方的共識和認識比較匹配,希望能夠有一個比較負責任的平臺支援其發展。
推動可持續發展
盛業是一家聚焦産業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為供應鏈場景中的各方(核心企業、供應商、資金方等)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將産業科技和數字金融相結合,解決傳統行業中供應鏈管理低效以及中小微供應商融資難的痛點。基於調研訪談的結果,盛業于2021年初提出了産業科技+數字金融的平臺戰略,雙驅動打造一站式的供應鏈服務平臺,引進物聯網等技術為産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同時利用數據反映中小微企業在供應鏈中真實的價值,用數字科技驅動全線上化、自動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截止到目前,盛業已經服務了1萬多家中小微企業,累計應收賬款資産管理規模超過1,300億人民幣。在定價層面,傳統模式下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定價評估主要依據企業的信用記錄或者資産抵押,價值往往容易被低估。盛業基於對行業的理解和大數據的分析,能夠比較完整真實地刻畫中小微企業的企業畫像。
盛業將供應鏈金融服務融入到生態中。王錚認為,如果掌握了中小微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真實、即時的交易和背景資訊,其價值可以得到釋放。盛業通過獲取和分析産業鏈的各類數據,多維度整體評估中小微企業在産業鏈中的價值和風險,更加合理地為中小微企業以及融資資産進行定價、風險把控以及整體定位,更真實地反映中小微企業的價值。
貫穿産業鏈多個環節的大數據,難免涉及到客戶隱私的保護問題。盛業已搭建了資訊安全的專門團隊,按照國際和國內相應的標準,構建了資訊安全體系。王錚表示,盛業今年啟動了相應的數據治理的工作,將為整體的資訊化和數字化的建設提供有效的保障。此外,盛業已配套構建並運作了投訴處理機制,明確了內部管理要求,打造負責任的普惠金融的模式。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美國市值排名前3000的公司ESG評分愈高,受金融危機波及程度愈低。中國對於ESG認可度提升,金融科技企業ESG實踐和ESG投資仍在不斷發展完善,或將推動供應鏈金融科技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