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監管高壓態勢下,幣圈震蕩連連,礦圈更是迎來了海外大遷徙。“大哥”比特幣、“二哥”乙太坊的挖礦活動在國內停産,主打IPFS(星際文件系統)概念的FIL幣挖礦卻開始在市場上活躍起來。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不少雲算力平臺當前轉向行銷FIL幣挖礦,玩起文字遊戲強調FIL幣具備高價值與前景,鼓吹小成本換高額回報。但這一玩法複雜、週期長的投資行為背後,實際上卻是風險重重。
蹭熱點
雲算力平臺瞄準FIL幣
“國家禁止比特幣挖礦,佈局FIL幣挖礦的黃金時代”“監管持續加碼、FIL毫不畏懼”……7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礦圈論壇中出現了不少類似言論。北京商報記者以“IPFS”“FIL”為關鍵詞搜索發現,與FIL相關的挖礦廣告幾乎“霸屏”。
“0元購機,聯合挖礦”,順著這樣一則小廣告,北京商報記者找到了代理商趙峰(化名)。趙峰介紹稱,公司新推出了聯合挖礦的活動,“你只需要支付相應的質押費,就可以參與FIL幣挖礦,礦機成本由公司承擔,産生的收益公司與你四六分”。
“按照FIL幣項目方制定的交易規則,參與FIL幣挖礦必須繳納質押幣和GAS費,其中質押幣到期後會退還,GAS費就是手續費,會在挖礦過程中被消耗掉,每T算力費率約為0.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活動期間繳納一次質押幣可以參與三年挖礦,從第二年開始,用戶只需要支付每年1000元的礦機託管費即可。”趙峰補充道。
趙峰向北京商報記者展示的招商資料顯示,通過8T、16T等不同規格的硬碟或更大記憶體的礦機開展挖礦活動,用戶支付對應的質押幣。以最小容量的8T硬碟選項為例,實際有效算力5.33T,設備原售價為16600元,用戶所需要支付的封裝滿成本(質押費)為36.3枚FIL。
全球幣價網站CoinGecko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12時,FIL報價為45.44美元,約合人民幣293.76元。由此計算,用戶認購8T硬碟,實際可獲得5.33T算力,需要出資10635.9元購買FIL幣用於質押,其次後續兩年還需要繳納2000元設備託管費。
另根據介紹,5.33T算力每天可産生0.2004枚FIL,用戶可以獲得其中的60%。按照一年365天計算,用戶三年間可以獲得的FIL數量為129.86枚,同樣以幣價293.76元計算,用戶到期可獲得的收益約為38147元。即便是扣除成本費用,用戶也仍然能獲得3萬餘元收入。
存貓膩
高收益背後風險重重
質押費到期退回,只需承擔2000元礦機託管費和少量手續費,三年後便可以獲得3萬餘元收益。這場看似一本萬利的挖礦活動背後究竟有哪些貓膩?
據趙峰描述,用戶需要通過公司旗下“暴雪礦場”App繳納質押費,3天后便可以在App內看到礦機上架,並産生收益。但根據FIL線性釋放的規則,每日産幣量中只有25%能立即釋放,剩餘數量會在180天獲得。這樣也意味著用戶成本回收時間被進一步拉長。
同時,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使用“暴雪礦場”App需要通過趙峰提供的連結、繞過應用商城進行下載,且期間多次出現故障。繳納質押幣則需要通過其他加密貨幣交易平臺,直接向“暴雪礦場”提供的網路地址進行充幣轉賬,用戶一旦轉款便無法輕易實現退款。
對於“暴雪礦場”App內如何保證質押幣安全,趙峰給出的回復是質押幣交到了公有鏈上,即便公司跑路了也不能帶走。
不過,對於趙峰這一説法,沉浸幣圈多年的王陽(化名)卻有不同看法。王陽表示,這類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的挖礦活動,實際上完全依靠公司主體做背書。用戶繳納的質押幣交到了哪以及被用做何處、是否真實存在礦場等都需要用戶反覆求證。“平臺一旦跑路,必然是帶著用戶的幣一起跑。”
“而FIL幣是分佈式存儲數據,按照技術要求需要先質押再挖礦,看似符合邏輯,但也非常容易變成資金盤,全靠二級市場交易支撐,用戶還是不應該輕易嘗試。”王陽進一步補充道。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李亞同樣認為,加密貨幣礦場的準入門檻較低,隱匿性較強,礦場的資質、能力等方面參差不齊。存在部分平臺本身沒有算力,也沒有實體礦場支撐的存在,以龐氏騙局模式或傳銷模式拆東墻補西墻,一旦資金鏈斷裂便難以為繼。
李亞指出,算力合約屬於虛擬産品,投資人購買僅靠平臺的宣傳資料進行判斷,究竟合約背後有無實體礦場支撐,投資人實際上很難知情,參與此類活動的投資人更應注意風險。
摳字眼
與監管玩起文字遊戲
打著IPFS的旗號,FIL的前景被大肆鼓吹。據了解,IPFS中文名為“星際文件系統”,是一個去中心化、可以用來存儲和訪問數據的網路底層協議。
在北京商報記者與趙峰的交談中,趙峰也多次強調FIL是唯一有實體應用支撐的加密貨幣,頭部網際網路企業以及一些國家級項目均有使用IPFS,並稱現在幣價較為低迷,公司認可FIL價值,寧願自己負擔成本囤幣,等待幣價上漲從中獲利。
趙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暴雪礦場主體運營公司為湖北暴雪雲計算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北設有辦公室與礦機託管機房。而在問及加密貨幣挖礦已經被禁止、為何暴雪礦場還能開展挖礦操作時,趙峰回復稱,國家禁止的是比特幣挖礦,並非FIL幣挖礦,FIL幣是低能耗,沒有監管風險。但對於“低耗能”體現在哪,趙峰未能正面回應。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包括暴雪礦場在內,還有多家平臺在推廣各種類型的FIL挖礦活動,並且玩的均是摳字眼的文字遊戲。在各類推廣文案中,均以比特幣挖礦被監管嚴打退出為噱頭,強調FIL幣未被禁止。同時,以各類極具煽動性的話語頻繁強調FIL幣使用IPFS技術,為FIL幣打上“千倍幣”“萬倍幣”的名號,吸引用戶關注。
隨著IPFS被瘋狂炒作,除了FIL外,Swarm、BZZ等幣種也開始興起,繼續引導用戶購買算力、挖礦,“鐵打的韭菜流水的幣”這一荒誕劇目仍在上演。
中國計算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首席顧問夏平指出,IPFS在FIL問世之前已存在多年,其被廣泛應用並不意味著FIL具備實際價值,這類宣傳中以技術價值模糊概念,涉嫌虛假宣傳誘導用戶,純粹是借著IPFS炒作。
夏平強調,監管本質上禁止的是針對所有虛擬貨幣開展的、一切形式的挖礦活動,當然也包含FIL。而任何形式的挖礦,都要耗費大量的資源,除了電力資源外,將顯示卡、硬碟等作為數字經濟“元件”的電子産品用到挖礦這種事情上,也是對人類有限資源的極大浪費。
大洗牌
礦圈向海外轉移
針對這一擦邊球式的行銷情況,北京商報記者也向湖北暴雪雲計算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採訪,對其當前礦場佈局、監管之下業務規劃等問題進行進一步了解,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在趙峰向北京商報記者描繪的美好畫卷中,FIL幣前景無可限量。而北京商報記者也與多位幣圈人士進行了交流。而不論是行業從業者還是炒幣人士,對於FIL均持否定態度。
行業從業者劉宇(化名)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FIL幣挖礦模式更像是傳銷,大量通過網際網路流量進行洗腦式推廣。當前借著監管整治比特幣挖礦等熱點推廣,産品成本高、週期長,更像是在急切地尋找最後一茬韭菜。
劉宇表示,儘管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上給出的説法是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但各地清退文件均清楚寫明打擊對象為“虛擬貨幣”,當前較為知名的礦場、礦池以及雲計算平臺,都在向海外轉移,一些小礦場等更是直接停業。
“相關平臺向海外轉移業務,也均是低調進行,誰也不願意這個時候在監管面前露臉,被抓了典型。”劉宇稱,“這個時候還在頂風宣傳挖礦活動的頭鐵平臺,一方面可能是實控人不在境內,另一方面可能是平臺本身開展的就是虛假業務,只想借機割韭菜。”
正如劉宇所言,自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明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以來,內蒙古、青海、四川、新疆、雲南等多地對轄區內虛擬貨幣挖礦行為進行摸排,斷電拉閘、關停清退,強監管風暴席捲整個礦圈。
從FIL的幣價走勢來看,FIL在上線兩個月後急速拉升,在4月1日觸及歷史最高價236.84美元,此前便急轉直下,大幅縮水。在FIL相關論壇中,也有不少用戶認為FIL已經進入了收割期。當前被吸引參與FIL挖礦的用戶,一方面面臨平臺跑路風險,另一方面則是未來如果幣價走勢不佳,能獲得多少回報仍然是個未知數。
李亞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平臺和礦場違規運營甚至跑路可能會涉及到非法集資或資質詐騙等犯罪行為,5月1日生效的《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中已將利用虛擬貨幣吸收資金的行為列入非法集資行為處置和調查認定對象。
在夏平看來,現階段任何形式引導普通公民來挖礦都是站到了法律的對立面,虛擬貨幣直接威脅金融穩定和國家安全,對於境內涉及從事加密貨幣的行為,嚴監管是必然趨勢。對於普通民眾來説,應該明白加密貨幣和黃賭毒一樣不可觸碰,放棄一夜暴富的幻想。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