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伴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風靡,“刷臉支付”也被部分有心人包裝成了“新風口”,在大肆宣揚其前景的同時,打著推廣刷臉支付的名義實行割韭菜之舉。3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2020年底以來,陸續有用戶反映部分機構以推廣刷臉支付為名,招募區域代理並收取費用。而一旦完成“繳費”這一操作,用戶也就徹底掉入了這一騙局。
低投入、高回報引誘
“3月1日,我在我們當地的一家酒店參加了推廣會並成為了一名代理。”鄭興(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更早一點,他接到了一通陌生的邀請電話,邀請他去酒店參與山西富泰中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富泰”)舉辦的微信刷臉支付推廣會議。
鄭興表示,山西富泰的相關工作人員號稱成為平臺合作夥伴後可以獲得高額利潤,“每天新增2個商戶,一年便可以新增720個商戶。每個商戶日均流水3000元,一年共計可産生77760萬元流水,按照0.16%的分潤率計算,代理商可以獲得124萬元”。
山西富泰在宣講會上表示,在鄭興所在的河南省濟源市僅招收5名代理,包括縣級代理和市級代理。其中,縣級代理贈送2台刷臉支付機器,減免資金1萬元,實際代理費為25800元;市級代理可贈送4台刷臉支付機器,分潤率為0.18%,代理費為45800元。兩種代理模式下,代理商分別能夠激活30台、50台刷臉機器,繳納的代理費可全部返還。
按照山西富泰描述的情況,代理商在繳納25800元的代理費後,無需再支付其他費用,不僅交易的支付費率為0,後續推廣中購買機器的費用也將由山西富泰一併承擔。代理商每推廣一台機器,便可以獲得1799元。
這場看似一本萬利的投資行為,讓鄭興動了心。隨後,鄭興通過刷卡的方式分三筆向山西富泰付款25800元,成為了一名縣級代理商。繳費完成後,鄭興卻發現,現場宣傳中的與實際存在多項不符,贈送的2台機器也無法正常使用,在向山西富泰工作人員反映了這一情況後,對方提出重新郵寄2台機器,但新寄來的2台機器同樣存在問題。
鄭興緊接著提出想要聯繫一下同城的其他代理商,看看是否是自身使用方式不對,但這一要求也遭到拒絕。鄭興進一步了解發現,山西富泰對於機器推廣、激活等方面存在諸多限制,例如連續使用15天、日均刷卡筆數不少於20次,以及單筆金額不低於1元等。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富泰方面還提出,一次只能為鄭興提供2台機器,只有這2台機器滿足激活條件正常使用後,才能再次寄出2台機器。而對於首批的2台機器存在的問題,山西富泰方面只表示會為其儘快解決。鄭興要求山西富泰退款遭到拒絕,雙方就此陷入僵局。
同樣在這個推廣會上繳納了費用的還有年近花甲的段老太。段老太的兒子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段老太本身並非商戶,她在會上繳納了7000元押金。“我趕到酒店的時候做推廣的人已經離開了,聯繫對方也只是要求我們補充剩餘的款項,態度十分強硬,並讓我們去起訴他。”
武漢大學客座研究員唐大傑認為,這一所謂的線下推廣刷臉支付行為,實際是以支付之名行詐騙、盜竊之實,與支付類金融科技無關。“它更多的是利用邊遠地區用戶對新技術的崇拜和認識誤區,非法獲得客戶資訊,以獲取非法利益。”
頭部平臺做背書
根據鄭興提供的資訊,北京商報記者撥通了山西富泰的客服電話,並以用戶身份向其進行了諮詢。
山西富泰客服表示,公司招募的是城市合作夥伴,具體是否可以合作,需要根據當地合作夥伴人數確定,“我們是有地域保護的,如果人滿了就做不了”。
對於山西富泰與微信支付的關係、具體如何推廣機器方面,前述客服指出,山西富泰是微信支付服務商,對方委託他們進行業務推廣,機器售價等資訊均可在微信支付官網查詢。機器發出前公司會全部調試好,不會出現無法使用的情況。不過,對於一次只能發出2台機器這一情況,客服在介紹中卻並未提及。
鄭興也向北京商報記者展示了山西富泰提供的支付設備使用情況,有“微信支付”字樣出現在機器底座上,而不論是掃碼支付還是刷臉支付,均無法正常使用。同時,鄭興還提到,山西富泰工作人員曾通過微信支付官方的一些網站,證明其屬於微信支付服務商,並多次提及是受微信委託發展新用戶。
北京商報記者在微信支付官網查詢服務商資訊發現,山西富泰于2020年8月註冊成為微信支付服務商,所屬行業為電商/團購、教育/培訓、數位,拓展地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
除了濟源市,河南省內黃縣、義馬市等地均有用戶反映山西富泰這一情況。一名義馬市的用戶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于2020年12月繳費成為代理商,不僅機器無法使用,客服也處於半失聯狀態。當地被騙的幾位商戶聯合起來,春節前找到了山西富泰團隊,趁機追回了21900元。
對於用戶反饋的這一資訊,北京商報記者向微信支付方面進行了求證,也向山西富泰發去了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兩方回復。
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分析認為,從實際情況來看,這類公司多選取一些小城市、縣城進行“狩獵”,一方面以高額回報吸引用戶注意,另一方面以“名額有限”為用戶帶來急迫感,再加上以頭部平臺做背書,不了解具體情況的用戶容易上當受騙。
推廣合規難題如何解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前述用戶所言並非個例,當前,不少公司打著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頭部支付機構刷臉支付代理的旗號,在騙取用戶代理費、機器費後失聯,或無法做到承諾事項,對於繳費商戶置之不理。
另有一名支付行業從業人士透露,當前,這一情況在業內普遍存在,支付機構對於推廣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難以把控,尤其是層層分級之下,支付機構想要落實到地區商戶的資訊難度不小。
在鄭興等人提供的《合作協議》中,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協議中對於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並未作出明確説明,尤其未在機器費率、推廣細則等方面作出約束。鄭興更是直言,當山西富泰給出2台故障機器後,所謂的推廣業務就卡在了第一關,這也就是用戶花費25800元買了2台無法使用的機器。
蘇筱芮指出,針對“刷臉支付”推廣開展的這一操作,與虛擬貨幣、薦股等領域的詐騙行為如出一轍,均是以低投入、高收益吸引用戶。對於這類情況,尤其是一些打著新概念旗號招募代理、繳納會費等行為,用戶更應該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而鄭興也坦言,作為商戶,其對於設立刷臉支付能産生什麼樣的影響並不了解,更感興趣的地方是對於推廣方承諾的高回報,沒想到最後會落入“陷阱”。
另一方面,除了圍繞“刷臉支付”産生的騙局外,北京商報記者詢問多位使用過刷臉支付的用戶了解到,當前普通用戶對於刷臉支付的擔憂多集中在支付階段,擔心臉部識別太快無法確認交易數額,産生不必要的支出。對於平臺收集、保存用戶臉部生物資訊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並不了解。
金融科技行業專家張鯤分析表示,相比其他數據,人臉數據等生物特徵數據一旦洩露是不可逆、不可改的,並且容易産生更大的危害。普通用戶也應該妥善保管自身資訊,謹慎提供手機應用授權、共用資訊等。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