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5月19日訊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今年兩會,他共提出三個建議,一是企業的國際化、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如何有效推進;二是關於國家如何加快科技技術能力的提升;三是關於證券市場的改革。
談及中國企業國際化、中國經濟全球化推進情況,據李東生介紹,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致使全球供應鏈遭遇停滯。對於TCL而言,由於一季度武漢封城,給武漢華星光電工廠復工復産帶來巨大困難。
所以從目前來看,企業在産品生産、供應鏈管理上,未來都應具備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而且要做到供應鏈多元化,對供應商選擇要考慮有風險管控的意識。而從海外層面來説,由於海外第一季度疫情不是太嚴重,供需未受太大影響,所以TCL在海外銷售額一直保持不錯的增長,主要還是TCL全球化業務基礎做得比較紮實。
對於如何加快企業在科技技術能力提升層面,據李東生透露,今年武漢華星AMOLED工廠正在進行第二期、第三期的建設,明年分別投産。未來,TCL在柔性AMOLED上的産能會持續增加。而且位於深圳地區的新面板廠(11代線工廠)也在按計劃建設。
李東生表示:“TCL正在積極開發和籌備下一代印刷列印柔性OLED的項目,正在考慮籌建AMOLED項目,2019年發佈了擁有Mini-LED技術的産品,Mini-LED、QLED將會成為未來兩三年主流大量應用的創新産品技術,希望三年以後下一代技術能夠有産品能夠推向市場。”
公開資訊顯示,2020年,“新基建”晉陞當前最熱門網路詞彙,中央頻頻提及,各大媒體端亦將新基建作為關注的焦點。
4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佈會上,官方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以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此次新基建的重點發展方向。
新基建作為網際網路、數字化時代對傳統基建的一次智慧化提升,其建設與發展將大幅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在傳統基建領域,房地産扛起了大旗,實現居者有其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
在李東生看來,“新基建”實際上是科技帶動了一些高科技應用能力建設,TCL在很多方面和這些能力相關,比如智慧製造、半導體顯示材料等領域。因此,未來TCL會在智慧生産領域持續深耕,通過深化智慧改造,提升生産效率。並且投身到新一代半導體顯示技術的研發當中,所以“新基建”一直是TCL努力的方向,至少在2年前就已經開始行動,並建立了相關技術的研發中心。
此外,針對疫情之下,中國企業如何開展貿易和生産,李東生認為,經濟全球化大的趨勢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會停止”説法不可信。不過,未來經濟全球化的格局會改變,它的規則和方式也會有很大變化。
而對於中國製造業影響來説,現在中國是世界工廠,未來中國企業要綜合考慮把中國工廠開到全世界,全世界都有中國的工廠。中國製造會變成中國企業在印度製造、在波蘭製造、在墨西哥製造、甚至在美國製造、在歐洲製造。我們要把我們的産業鏈、供應鏈深入到全球主要的國家和地區,並不是簡單的把産品賣給他們。
李東生強調,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會向世界昭示中國戰勝疫情的決心。同時,兩會將會制定今年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公佈一些重大經濟産業政策。在疫情全球蔓延對全球經濟影響下,中國將如何應對?中國將如何去發展?都值得期許。
李東生表示:“我對中國會繼續加快自身經濟發展有信心,面對全球經濟環境在疫情影響下的困難和挑戰,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