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發佈。4月9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柳軍介紹《條例》有關情況時表示,作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第一部配套行政法規,《條例》起到了承上啟下、輻射帶動的作用,在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事業發展歷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條例》的出臺將更好支援消費者依法維權,更好指引經營者依法經營,更好推動消費市場繁榮發展。”柳軍説。
《條例》有五方面亮點
據了解,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基本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自1994年實施以來,深刻影響了市場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2013年第二次修訂以來,隨著我國新型消費的蓬勃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也不可避免地相伴而生,同時傳統消費也有一些老大難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柳軍表示,為了增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可操作性,有效回應社會關切,市場監管總局配合司法部起草出臺了《條例》。《條例》的起草過程也是一個普及消費理念、凝聚消保共識的過程,帶動了金融、電商、直播、物業、維修、快遞、網約車等不少領域消保立法的完善。
柳軍介紹,《條例》有五個方面的亮點。一是以人為本,二是統領各方,三是與時俱進,四是關口前移,五是社會共治。
其中,在“統領各方”方面,作為基礎性的、綜合性的一般法,各領域的經營行為都要遵循其規定;作為傾斜保護消費者的特殊法,各行業的規章制度都要符合其精神。
在“與時俱進”方面,《條例》對預付式消費、直播帶貨、“一老一小”、“霸王條款”、“刷單炒信”、“大數據殺熟”、自動續費、強制搭售等新領域新問題,作出了專門的規定。
“今年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30週年,《條例》也將於7月1日起正式生效。但是,消費環境建設永無止境,消費者權益保護永遠在路上。”柳軍説,市場監管總局作為國務院消費者權益保護牽頭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一體推進“一法一條例”落實,全力打造“放心消費在中國”的美好藍圖,努力讓誠信成為市場底色,讓公平成為消費基石,讓造福百姓的制度落地見效,可感可及,把工作真正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
隨著平臺經濟不斷發展,消費者權益保護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虛假行銷、“大數據殺熟”、自動續費、退款難等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柳軍介紹,根據有關方面統計,截至去年底,我國網購用戶超過了9億人,線上旅行預訂用戶超過5億人,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7.6%,與此同時,相關訴求也快速增長,去年全國網路消費訴求佔全部訴求的56%,超過一半,成為影響消費者獲得感的重要因素。
柳軍表示,《條例》針對網路消費存在的問題,為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一是禁止“刷單炒信”,二是禁止“強制搭售”,三是禁止“大數據殺熟”,四是規範“自動續費”,五是保障“無理由退貨”。
其中,在禁止“大數據殺熟”方面,柳軍提到,《條例》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置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標準。這也是我們國家在行政法規中首次對差異化定價進行規範。
在規範“自動續費”方面,柳軍表示,現在網站和App的各種付費會員越來越多,有的首月優惠、次月高價,有的默認勾選、擅自扣款,還有的跳轉了五六步都沒法取消,讓消費者防不勝防。《條例》規定,相關經營者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展期、自動續費前,分兩次以顯著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同時還應當為消費者提供顯著、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的選項。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會同相關部門,針對網路消費可能會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持續優化網路消費環境,更好維護廣大網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柳軍説。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