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資源。如何做好數據安全和個人資訊保護的同時,更大程度地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是數字經濟領域的一場重要技術探索。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專家認為,應鼓勵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並完善數據流通的技術、標準和規則等。
作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動力,“數據要素價值”成為現場的討論熱點之一。當下,全球數字經濟競爭態勢激烈,如何守住中國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並且邁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兼顧數據要素價值和數據安全保護是一個事關未來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興技術——隱私計算,被廣泛認為是“破局”之舉。
制度建設和技術創新並重
2020 年 4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 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佈,將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産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認為,既然數據是繼資本、土地、勞動力和技術已成為了一種生産要素,那麼我們就要把數據生産要素做實,數據價值體現出來,使其真正發揮作用,促進數字經濟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該怎麼做?周延禮認為,應當明確兩點,一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二是明確數據權屬、促進數據交易。在他看來,目前,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建設方面,國家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法律法規,對於維護健康數字經濟市場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加強網路強國建設,維護數據安全是確保網路安全核心,大數據的戰略是網路強國的抓手。隨著平臺經濟快速發展,各類資訊和數據平臺應運而生。加強監管,保護數字經濟消費者的利益已是當務之急,然而監管方式方法、制度規範有待進一步完善。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據總規模達到3.9ZB,同比增長29.3%,佔全球數據總量9.3%,居全球第二位。然而,我國數據要素價值發揮還不充分,存在著“流通門檻偏高、流通路徑單一、價值挖掘不足”等挑戰。
周延禮認為,數據的安全問題不但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技術推動,這兩方面都需要權衡好關係,所以在具體的研發中,我們還要看技術創新以及制度建設如何實現同步推進協調發展,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隱私計算發展迅速,規模化加速落地
過去兩年,隱私計算成為解決數據安全和個人資訊保護這一挑戰的核心技術。經歷了2020年的隱私計算技術元年和2021年的隱私計算應用元年,業界認為隱私計算技術在2022年將迎來大規模落地的需求。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和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當前,我們談數字經濟和安全的主要原因,是這幾年大數據技術發展成功後,帶來的新需求和新問題,新需求就是數據要素化,新問題就是個人資訊保護。為滿足新需求應對新挑戰,要建設面向數據要素的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數據作為生産要素實現市場化配置。
何寶宏表示,這一過程中發現,在區塊鏈上,可以實現“資訊可見、價值不可得”,而隱私計算是“資訊不可見、價值可交換”,都是數據要素資産化帶來的技術性剛需。我們發現,近年來,隱私計算産品得到了市場廣泛關注,當前這項技術在金融、醫療、政府招投標等領域已經完成了探索性應用。
數據顯示,從中國信通院參與測試的産品數量來看,從2018年2件、2019年15件、2020年54件,到2021年的105件,呈現迅速增加的趨勢,並且主要應用在金融、政務和醫療等領域之中。
此外,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去年發佈的《中國隱私計算産業發展報告(2020-2021)》也指出,中國的隱私計算專利申請量在過去兩年飛速上升,截至 2021 年 4 月,隱私計算相關專利近 5000 項。其中擁有專利數最多的前三家公司分別為螞蟻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及微眾銀行。
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表示,新的歷史階段對數字化發展有新的要求,數據要素發展和數據安全之間的平衡是保障數字化進程中兼顧保護個人資訊的重要挑戰和方向。以隱私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是其中重要的探索。過去兩年,隱私計算成為解決數據安全和個人資訊保護這一挑戰的核心技術,預計在今年迎來行業大規模落地的需求。
李振華認為,今年,無論從法規要求還是技術成熟度上,整個數據流通領域將告別數據明文時代,開啟“數據密態時代”的新征程。數據密態技術必須要在性能、可靠性、成本、適用性和安全性上達到作為基礎設施的關鍵指標要求。然而現有任何單一的技術都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我們認為可信隱私計算將是未來能夠助力行業、迎接數據密態時代挑戰的重要技術方向。”
針對加強數據安全、推進隱私保護計算技術,壟崴科技創始人、董事長王爽建議,健全完善數據流通和分享的政策監管體系、促進建立隱私保護計算技術與應用標準和産品認證體系,以及建立統一的數據行業監管平臺。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