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頂著“AI數據中心+核裂變”的頂流標簽,但備受期待的初創公司Oklo在上市首日的表現,卻顯然並不美妙。Oklo看似陌生,但背後站著鼎鼎大名的“ChatGPT之父”——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在一次採訪中,阿爾特曼曾表示,“以ChatGPT為代表的AI與核能利用,是兩件可以改變21世紀人類生活面貌的偉大事物”。如今AI已經潮涌,下一個,會是核能嗎?
上市首日滑鐵盧
Oklo是“ChatGPT之父”阿爾特曼旗下的另一家公司。2013年,阿爾特曼就與Oklo的兩位創始人相識,親自將該項目引入YC孵化器,並投資了Oklo。2015年阿爾特曼還領投A輪融資,順利成為Oklo董事長。值得一提的是,OpenAI也是在2015年成立的。
Oklo于美東時間上週五正式開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股票代碼為OKLO。但該股在上市首日就遭遇了滑鐵盧:當天暴跌了54%,至每股8.45美元。根據統計,Oklo在隔夜總計有超過2500萬股易手,是過去一個月交易量的逾13倍,交易在開盤後第一個小時內,就至少三次因異常波動而暫停。
分析人士指出,Oklo在上市首日的大跌,顯然與此前在宣佈SPAC合併協議後股價被推得太高有關。Oklo與AltC Acquisition的合併是在去年7月份宣佈的,散戶投資者隨後紛紛買入該股,推動該股在上市前累計上漲了約75%,股價一度大幅超過了SPAC的發行價10美元。
不過,雖然上市首日交易表現不佳,但根據Oklo的聲明,該交易為合併後的公司帶來了逾3.06億美元的收益,這料將能給這家初創公司帶來充足的資金彈藥。
官網顯示,Oklo的使命是通過設計和部署下一代核能快堆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清潔、可靠、負擔得起的能源。這是一種全球領先的核能技術,與傳統的核反應爐相比,Oklo計劃製造更小的核反應爐,可以在需要補充燃料之前,使用新鮮或回收燃料長達10年。
就在入局Oklo之時,阿爾特曼還通過YC投了另一家核能領域的初創公司Helion Energy。與Oklo致力的核裂變不同,Helion致力於研究核聚變,但這一模式始終沒有被複製和規模化。2023年5月,微軟同意從2028年開始在Helion購買電力,如果這一交易能夠如期實現,意味著又一家核聚變公司的商業化探索取得了成功。
為OpenAI發電
連續押注兩家核能公司,阿爾特曼無疑是核能的忠實擁躉。在多年以前,他就把算力和能源看做未來文明取得突破的兩大關鍵領域。“歷史證明,只要一種能源足夠廉價,就一定會佔據統治地位,而且大幅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我認為這種能源將是核能。”
在SPAC上市交易完成後,阿爾特曼將繼續擔任新實體的董事長。而在OpenAI公司CEO的身份的加持下,Oklo的後續走勢很可能會受到華爾街的重點關注。
如今,Oklo正努力將核裂變商業化,這也是投資人最為關心的方向。依託下一代核能快堆技術,Oklo形成了售電、燃料回收兩類商業模式,目標市場涉及到數據中心、工業、社區、工廠、公用事務等領域,為其提供電力來源。按照計劃,Oklo正在開發三個核發電設施,被稱為奧羅拉微堆(Aurora)。
目前,Oklo正在美國愛達荷州建造第一個小型反應堆,最終目標是為OpenAI和其他人工智慧公司的數據中心提供動力。據稱,Oklo的技術可以在不産生核廢料的前提下生産核電,而且能夠在沒有人類持續監督的情況下運作。如果這種模式能夠順利實現,意味著發電的成本將大大降低。
當然,想要實現技術突破,Oklo顯然還任重道遠。Oklo首席執行官Jacob DeWitte在接受採訪時證實,該公司迄今尚未産生收入,也尚未部署任何核電站。他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27年推動第一家工廠上線。
“能源戰爭”
在業內,有關“AI盡頭是電力”的説法已日漸深入人心。公開數據顯示,目前,ChatGPT每天需要處理超過2億次請求,其電量消耗高達每天50萬千瓦時。這意味著,ChatGPT日耗電量是普通家庭的1.7萬倍以上。
據荷蘭諮詢機構負責人Alex de Vries預計,到2027年,AI行業每年將消耗850億—1340億千瓦時的電力,相當於瑞典或荷蘭一個歐洲國家一年的總用電量。特斯拉CEO馬斯克則判斷,電力缺口最早可能會在2025年發生,“明年你會看到,我們沒有足夠電力來運作所有的晶片”。
這一切都顯示出,AI即將引爆全球新一輪“能源戰爭”。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人工智慧中心副主任李修全表示,近年來,AI大模型規模、數量都在高速增長,也帶來對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儘管短期內還不會很快出現“缺電”等問題,但未來大規模智慧化時代來臨後的能源需求激增不容忽視。
除了奧爾特曼這種重金投資核聚變公司,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則直接大手筆採購清潔能源。據彭博數據顯示,僅在2023年,亞馬遜就購買了8.8GW(吉瓦)的清潔能源電力,已經連續第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清潔能源買家。Meta(採購3GW)和谷歌(採購1GW)等科技公司則位列其後。
對此,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未來,還需要進行技術創新和設備升級,以進一步提高發電效率、提高電網輸送能力和穩定性、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提高電力供應的靈活性、推廣分佈式能源系統並減少能源輸送損耗,以此來應對算力發展帶來的能源需求挑戰。
而除了核裂變,核聚變也正成為一級市場新風口——大佬們看上了“人造太陽”。早在2021年,核聚變初創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宣佈完成B輪18億美元融資,這是全球可控核聚變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投資方不僅出現了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身影,索羅斯、老虎環球基金和谷歌等均有參與。
這裡一組數據可以佐證——美國核聚變産業協會2022年發佈的調查顯示,全球私營核聚變公司獲得了超過48億美元的投資,比2021年增長139%,私人投資對核聚變的投資額首次超過了政府資助。截至2022年底,全球參與核聚變研究的公司總數超過30家。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