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朱彩雲)在寶鋼,抓輥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成為正式員工;在青島港,過去開塔吊不敢喝水的工人能夠看著控制中心,通過吊車上30個攝像頭傳來的高清視頻遠端遙控,吊運集裝箱。在11月20日舉辦的2022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的開幕式上,聚集了工業和資訊技術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
從以裝備製造、智慧園區為“主角”的分論壇,到聚焦新發展格局下的工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千行百業高品質發展的主論壇,此次大會上,不少分享者在講述案例時都以“工業網際網路”概念被提出的2012年為起點。
這一年,美的集團已經開始了數字化轉型的嘗試。其後來建立了自己的工業網際網路,把員工、物料、器具等都連接起來,通過數據驅動工廠的運營,目前集團已有13個製造基地部署了5G,包括老製造基地的5G改造及新工廠的建設。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也在這一年開始打磨智慧製造工藝。當時不可想像的全自動化、智慧化裝備過程,如今出現在本次大會展臺的展示視頻裏。“現在自動化升級是正常操作。”該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説。
在借助5G應用與工業網際網路的連接作用下,一些製造企業初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也更直觀地感受到從“以産定銷”變為“以銷定産”。由中國聯通和雅戈爾共同打造的5G全連接工廠,就將成衣出廠的時間從原來的15天縮減為5天,確保一週之內讓消費者拿到新衣。
實際上,今年也是我國5G商用3週年,是工信部開展“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收官之年。不少本次參會的嘉賓都説,3年來,5G為礦山、電力、電子、建材等重點行業賦能,5G的應用從試點示範逐步擴展到大規模應用。
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説,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結合,對5G本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有大量技術需要創新突破,而中國在標準化體系設計方面進展順利,“中國的5G專利在全球申請專利中佔40%。”他還特意提及産業發展及新標準簡化帶來的價格變化,“5G模組剛出來的時候是2000多元,現在不到500元,三年平均降價40%,價格仍有望繼續下降。”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看來,5G+工業網際網路及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對生産製造的賦能,使得裝備、産線、車間、工廠發生革命性變革。5G+工業網際網路正催生出製造業模式、産業形態的根本性改變。
余曉暉認為,某種程度上屬於兩個不同陣營的通信業和工業,在5G+工業網際網路當中相互融合,不光推動了工業的轉型升級,也給數字産業提供了新的賽道和新的模式。在他看來,中國龐大的工業體系和場景的需求,以及政府推動的5G+工業網際網路的工程,給中國的創新産業化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截至目前,全國已形成20余個省級5G+工業網際網路先導區項目。“這為推動我國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為下一個階段建設5G全連接工廠,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余曉暉説。
跨界融合的産業生態正得到加速培育,也將重新定義行動通訊的需求。“我們行動通訊走過了第一代,走到了5G,未來還要走到6G。”在鄔賀銓看來,1G到4G是面向消費應用,5G擴展到工業網際網路和智慧城市應用,這對於5G而言增加了很多要求,也驅動了5G的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