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腳步的接近,社會對5G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討論的話題也越來越多。比如,5G的網速體驗、資費套餐等等。
此外,還有一個讓廣大網友們無比“操心”的話題就是:頻段是5G發展的基礎,好比5G賴以生根發芽的“土地”。那麼,5G網路採用兩種頻段——Sub6GHz與毫米波頻段,它們到底有何不同?各自優劣勢是什麼?我國採用的是哪種頻段?
針對這個問題,網路上的探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業內相關專家,詢問了他們對於上述問題的看法。
不同國家會作出不同選擇
“為了推動5G的發展,首先要選擇新的頻譜或頻段,來支援5G的發展。而以前4G的頻譜,不能實現5G所要實現的大頻寬的目標。”中國科協資訊通信科學傳播專家團隊首席專家張新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張新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般將6GHz作為中心點,把5G的頻段選擇分為兩種。第一種是6GHz以下的頻段,其被統稱為Sub6GHz,包括700MHz、2.6GHz、3.5GHz、4.9GHz;第二種是6GHz以上的頻段,其被稱為毫米波。
“現階段我國選擇了Sub6GHz頻段發展5G,美國主要選擇毫米波頻段,南韓、日本、歐洲等國家或地區則兩種頻段都在發展。” 張新生説。
資源和需求是兩大考慮因素
“具體選擇哪種頻段發展5G,首先不是技術原因,而是基於頻率資源情況的考量。頻率是各個國家寶貴而稀缺的資源,也是發展無線通信最核心的資源,而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頻率資源使用情況也不同。”張新生介紹,比如有些國家的相關頻率資源之前已經被佔用,就需要騰退出來發展5G。因此,不同國家發展5G的策略也有所不同。
張新生表示,第二個影響因素則是國家需求,即發展5G首先要解決什麼樣的社會需求:是先解決覆蓋問題,還是先解決容量問題?
總體來説,頻率越高,越容易實現高頻寬,但同時越容易受到干擾,信號傳播距離就越短。
Sub6GHz的傳播距離與毫米波相比更遠,更容易解決廣泛區域的覆蓋問題。張新生認為,我國現階段在Sub6GHZ頻段發展5G技術,其優點是可以先解決覆蓋問題,儘快把5G技術投入實際應用,並讓大多數公眾用上5G。
毫米波可實現的頻寬更高,更容易解決客戶容量問題,可以同時容納更多人上網。但這種技術的覆蓋面積比較小,更適合在車站、機場、體育場館等人口密集的場景應用。
我國的選擇是比較明智的
“每個國家的頻段選擇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目前來看,我國首先選擇在6GHz以下頻段開展5G網路建設,是比較明智的。”中國通信學會資訊通信發展戰略與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説,毫米波頻段頻率非常高,它很難完成全域覆蓋。
張新生也認為,我國率先選擇Sub6GHz發展5G,這樣的選擇既符合我國的國情,又適合我國目前的技術水準,同時也有利於5G技術的推廣。
“由於毫米波覆蓋面積小,如果要真正實現5G商用的話,成本會很高。”張新生估計,在毫米波頻段部署5G技術,同樣大的覆蓋面積上,需要建設的基站數量可能是Sub6GHz頻段的1.5到2倍。
在張新生看來,目前僅憑藉毫米波頻段全面推進5G技術的難度較大。其難點並非完全在於技術,而與成本有很大關係。
未來也會發展毫米波頻段
那麼,我國就只在Sub6GHz頻段發展5G嗎?專家認為,並非如此。未來,我國也會選擇在毫米波頻段發展5G技術。
胡堅波介紹,我國目前已經初步完成6GHz以下的頻率分配,並在考慮進行毫米波頻段的安排部署工作。
“我國將來也會在毫米波頻段發展5G。”張新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目前在Sub6GHz頻段的5G技術方面已經有一些技術儲備,但將來發展毫米波頻段甚至更高頻段時,還需要更多摸索和積累,特別是與毫米波相關的射頻器件方面。
張新生解釋説,在應用毫米波頻段時,射頻器件的研發難度更大,因為頻率越高對器件的要求越高。在相關器件研發方面,我國仍需繼續努力。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