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夏的到來,溫暖潮濕的天氣,“蚊情”開始洶湧。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蚊子的劇增,由伊蚊(俗稱花斑蚊)為傳播媒介的急性傳染病——登革熱的高峰期也會到來。

登革熱二次感染後,由於身體的免疫反應增強,可出現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綜合徵,病死率高。而且此病無特效藥,只能用對症和支援療法。因此,夏季預防登革熱格外重要。

花斑蚊傳播登革熱

夏季正是登革熱的高發季節,我國每年都有輸入性病例發生,且多地多年發生登革熱本地疫情。廣東省登革熱的主要流行季節為3-11月,病例高峰期為8-10月。

登革熱是通過伊蚊叮咬傳播的,即蚊子叮咬了登革熱病人後,再去叮咬其他人群,就會傳播登革熱病毒。感染登革熱病毒後,一般2-5天發病,最長可達15天。症狀主要有突發高熱、乏力、皮膚潮紅、頭痛以及劇烈的關節疼痛,大多數患者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但是少數登革熱病人會出現嚴重出血或死亡。

目前,治療登革熱無特效藥,只能用對症和支援療法。出血嚴重時輸血,用止血藥。出現休克時給予抗休克治療。因此消滅伊蚊是控制流行的重要措施。

無蚊蟲就無登革熱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公佈的全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顯示,2020年全省登革熱發病數為58例,無死亡病例。2019年發病數為6042例,死亡3例,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發病率減少99%。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由於入境人數大幅度減少,所以登革熱的輸入病例也大幅度降低。實際上,廣東近年來輸入性病例都不少,存在發生登革熱流行的風險,應繼續做好蚊媒監測,預防登革熱流行的發生。

據記者了解,深圳市福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科曾經對2010-2018年深圳市福田區登革熱的流行特徵進行分析。全區各個街道均出現登革熱患者,發病年齡最小9歲,最大79歲,以青壯年為主。

如何做好預防登革熱流行呢?有一句話叫做“無積水無蚊蟲,無蚊蟲就不登革熱。”林立豐呼籲市民做好居住環境的清潔衛生,不要存留小型積水的地方讓蚊子繁衍滋生。

如何降低發病風險?

2021年4月發表在《華南預防醫學》上的《廣州市登革熱發病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中顯示,外出採取防蚊措施、知道登革熱傳播途徑、蚊蟲孳生地認知得分高、夏天家中常使用空調、家中安裝紗門、小區或家周圍及時清理垃圾、工作場所室內有空調等措施,能夠降低登革熱發病風險。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殺蟲部江毅民副主任醫師指出,登革熱是廣州市重點防控的急性傳染病,近年來發現廣州地區白紋伊蚊野生種群對溴氰菊酯、DDT具有一定抗藥性,對氯菊酯、馬拉硫磷較為敏感。開展白紋伊蚊孳生地清理和環境整治,能有效控制蚊媒密度,降低蚊媒傳染病發生風險。(記者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