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

此前,會議多、評比多、表格多、抽調多,抽走了時間,分散了教學精力,讓老師們疲憊不堪。今年年初,教育部提出,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一年來,各地出臺減負清單,中小學教師減負的行動緊鑼密鼓地展開。各省提出了哪些針對性措施,有何共同點?又有什麼區別?教師負擔如何真減實降?

評比事項減少50%以上,減負效果難立馬顯現

今年是湖南省益陽市鄉村教師劉充從教的第六個年頭,因為兼任班主任,除了完成教學任務,他還要花精力整理各項資料、留臺賬、迎接檢查。“以前,一檢查就要準備材料。週末還經常加班,確實有些不堪重負。”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要求,各地要在今年年底前,對本地區現有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進行一次集中清理,嚴格控制總量和頻次,確保對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在現有基礎上減少50%以上,清理後保留的事項實行清單管理。

到目前為止,《湖南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出臺近20天。劉充介紹:“來自教育系統外的檢查,精簡超過三分之一;而來自教育系統內部的檢查數量基本沒有變化。算起來,減負感受總體不明顯。”這幾天,他依然在接待教學常規檢查、家訪記錄檢查和安全檢查等檢查組。

不過,在劉充看來,部分檢查項目具有合理性,比如對學生成長檔案、學生體質監測及校園食品安全的檢查。

在督查檢查評比考核方面,黑龍江、四川、雲南等省份也規定,不得開展未經同級黨委審批報備的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活動。此外,四川提出,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中,能使用電子檔的,不得要求提供紙質文檔。雲南限定,在一個工作年度內,同一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開展頻次不得多於兩次。

記者梳理髮現,省級層面出臺的減負清單大概都在18條左右,基本涵蓋清理精簡現有事項、相關報表填寫工作、合理安排專項任務等內容。

“要防止地市級、縣區級的減負清單照搬照抄,依樣畫葫蘆,上下一般粗。通過實地調研明確本地區不合理負擔的具體事項有哪些,而哪些又是必要的教學要求,做好甄別。”陜西師範大學教授胡金木表示,“這些內容對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政策所産生的減負效果,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

與教學無關的社會事務,尚待明確

此前,與教學無關的各種社會任務“進學校”成為新趨勢。河南省新鄉市某小學校長陳華明告訴記者,扶貧、禁毒、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創建等各項工作都進入了學校,要求教師參加。“這些創建活動有準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整不完的檔案。”

對此,多地針對不同類型活動作出具體減負規定。

廣西提出,開展文明、衛生、綠色、宜居、旅遊等城市創優評先活動,原則上不得安排中小學教師上街執勤,不得攤派參加志願活動的指令性任務,不得硬性要求參與網上宣傳投票等活動。海南表示,各鄉鎮、街道社區分配的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務,中小學校有權予以拒絕。青海規定,針對中小學校和教師的各類創建活動,由教育部門嚴格審核把關,能合併的一律合併,能取消的一律取消。

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明確提出要統籌規範社會性事務進校園工作,不能把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和工作強制攤派給中小學,不能隨意讓學校停課出人出場地舉辦有關活動。

直到現在,陳華明還是“沒有勇氣”拒絕非教學類活動進校園,“扶貧、禁毒、文明城市創建,到底哪些是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學校在何種情況下有自主決定權?”她説,保證學校安靜的教學秩序,讓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需要把項目內容明確地落在文件裏。

嚴管微信工作群,“內在負擔”也需關注

寫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補不完的活動資料……在各類報道中,很多一線教師都感嘆,經常開夜車、寫材料,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了案頭工作上。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各種工作群、公眾號和App應運而生,不分時段的推送和強制參與的投票讓許多教師疲於應付。

“現在每個教師都有一二十個微信群,無數個App,必須全天候關注,隨時做好加班準備。”陳華明擔心,“這樣一來,消磨了教育熱情,讓很多人産生了職業厭倦。”

記者梳理髮現,多省份在減負清單上都提到,減輕報表填寫工作負擔,規範微信工作群。其中,江西規定,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教育部門要嚴格規範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報表填寫工作,根據需要統籌安排,杜絕各種數據重復上報及表格多頭填寫現象。

四川提出,不得簡單以留痕作為評判學校和教師工作成效的標準,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務App上傳工作場景截圖或錄製視頻等方式來代替實際工作評價。

青海則明確,嚴禁強制學校和教師使用未經黨委或政府審查備案的圖書徵訂、讀書活動、學習類App,不得強制學校和教師關注各類與教育無關的微信公眾號,加入QQ群、微信群等。

廣西提出,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學教師關注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微信公眾號。對此,胡金木提出疑問:“如何確定優秀的教育教學類微信公眾號,目前也尚不明確。誰來進行甄別和評判,並無標準可言。”

“評比、填表、抽調等工作之外,目前還存在大量的與教育教學有關的負擔,如由於教師缺編所導致的超量教學任務、應試教育下超量作業的批改,同時與四五十位家長進行的超工作量的溝通等等。”胡金木把這些稱之為“內在負擔”,“在應試教育還沒有徹底扭轉、社會教育心態普遍焦慮、學生之間還存在強烈競爭的背景下,教師的減負工作任重道遠。”(本報記者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