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青藏高原中南部隆升到現代高度的實際歷史比國際主流看法要晚。

12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他們測定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于2300米,2600萬年至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此前,國際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這將改寫青藏高原隆升和生態環境變化的歷史。相關研究成果線上發表于《科學進展》上。

青藏高原高度的變化歷史最能刻畫高原的地貌變化和對氣候環境與生物的影響。“不同高度變化歷史意味著不同的隆升過程和驅動機制,導致的氣候環境和生態效應變化也完全不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方小敏説。

倫坡拉盆地擁有青藏高原中南部最全最連續的新生代地層,是研究青藏高原構造、氣候、生態最關鍵的地區之一。在倫坡拉盆地,研究人員發現了大量熱帶棕櫚、樟樹和攀鱸魚、水蜘蛛等化石和多層古土壤及火山灰,這些資料詳細記錄了青藏高原中南部隆起和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2006年,通過對該區古土壤鈣結核氧同位素比值的測定,國外科學家發現,約4000萬年前的晚始新世,青藏高原中南部就隆起到約4600米的現代高度。隨後,這一觀點就成了國際主流看法。

經過持續十多年的研究,方小敏團隊對倫坡拉盆地北部達玉山山前近2000米的新生代地層剖面進行了系統的古地磁年代測定,對剖面上發現的熱帶動植物化石和三層火山凝灰岩以及沉凝灰岩進行了絕對年齡鐳射測定,首次獲得了倫坡拉盆地早新生代連續高精度的磁性地層年代序列。

研究人員認為,該區域古土壤的年代為約2600萬年至2200萬年前,熱帶動植物化石的年代為約3900萬年前。

利用年代測定結合盆地古高度與構造演化,研究人員確認,倫坡拉盆地具有明顯的兩期形成演化和變形歷史:早期約4200萬年到2500萬年前緩慢變形沉陷,晚期約2500萬年至2000萬年前快速變形隆升。

“據此,我們提出了對青藏高原中南部隆升的新認識,約2500萬年到2000萬年前,倫坡拉盆地兩側山體下地殼被擠入盆地下方,像千斤頂一樣,托舉盆地隆升到現在的高度。”方小敏説。

方小敏表示,這項研究將對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限定及與此有關的未來諸多研究起到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同時也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形成過程、機制及其與氣候環境和生物演化的關係提供了新的年代學約束,將推動重新深入審視青藏高原隆升機制模型、大地貌形成以及深部—表層地球圈層相互作用研究。(記者陸成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