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你一定有這樣的體驗:童年好友雖多年未見,仍記憶猶新;而剛剛遇到的某某,卻轉身即忘。為什麼有些記憶可在幾十年內保持穩定,而有些記憶卻會在幾分鐘內消失呢?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給出了新見解:記憶穩定持久與否,有賴於參與的神經元數量,協同工作的神經元“團隊”越大,形成的記憶就會越持久。

研究人員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介紹了相關研究成果。他們通過小鼠模型研究發現,要形成強大持久的記憶,需要神經元“團隊”協同工作,對資訊進行編碼,同步活動的神經元數量越多,記憶就越穩定持久。在存儲于各神經元中的資訊相對不穩定的情況下,同步活動的神經元網路能夠提供保障,保持這些資訊的持續存在,即使一些原始神經元受損,神經元“團隊”協作的成果——記憶,仍不會被遺忘。

研究人員解釋稱,這就如同一個人有一個漫長而複雜的故事,為了保存這個故事,他可以告訴多個朋友,然後大家偶爾會聚在一起重新講述故事,互相幫助填補一些忘卻的細節;同時,他們還可以不斷擴大聽故事的朋友圈,來幫助保存故事並加強記憶。神經元就是以類似的方式,互相幫助,編碼持續存在的記憶。

研究人員指出,關於記憶存儲的傳統理論假設認為,要使記憶更穩定,需要加強個體神經元的連接;而新研究表明,增加編碼相同記憶的神經元數量,可以使記憶持續更長時間。這一對持久記憶形成機制的新見解,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腦損傷後記憶可能受到的影響,進而開發防止記憶喪失的新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