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雲南可邑 可以點燃月亮

汽車剛剛拐上通往村口的山道,就聽見悶悶的號聲、鼓聲響徹山谷,抬頭一看,前方有三座相隔一公里的高高山梁,每座頂端都有一個石砌的碉堡,不見人,只有閃亮的過山號探出頭來,旁邊冒出嫋嫋狼煙……

“這不是要打仗吧!”同行的攝影師開玩笑説,“瞧,前面的阿細‘原始人’拿著長矛等著我們呢。”我把頭伸出車窗一看,可不是嗎?四個穿著棕葉裙拿著長矛長叉、臉上身上用油彩畫得花裏胡哨的小夥子正在高大的石頭城門兩旁挺胸站著,還有一個爬到城門上威風凜凜地擺姿勢。

看到這架勢,我的興趣頓時來了。可邑在阿細語言中意為“吉祥的地方”,從清順治五年(西元1648年)一個叫畢武(畢阿龍)的阿細人來此定居算起,至今已有14代人,350多年曆史。這個長滿核桃樹的小山村距昆河國道5公里,交通便捷?熏地理位置優越,雖然距縣城僅十幾公里,但這裡的阿細人並未受到太多現代化、商品經濟的“衝擊”,仍保持著古樸的民風民俗。每當有旅遊團隊或貴客來到,就專門組織這樣的迎接儀式。

“小夥子穿得這樣原始,那麼姑娘怎麼穿呢?”跳下車來,我的話音還沒落,頭上就挨了一下。“阿細姑娘穿得可整齊漂亮呢!喝攔門酒去吧!”在姑娘和小夥節奏明快、響亮清脆的敬酒歌中,我頭一個衝到寨門前。只見地上一堆剛砍下來的新鮮樹枝和樹葉正在燃燒,聞起來有一股胡椒的清香。“哦,客人來了要熏香呢。”我企圖繞過火堆,徑直去接姑娘手中的酒碗。

旁邊雕像般站著的“原始人”突然動起來,上前用鐵叉攔住我,臉上的顏色笑成了一朵奇怪的花,“對不起,按照我們的風俗,您必須從火堆上跨過去。”我這才發現,同行的幾位老師正在火堆那邊笑得前仰後合,“你倒是會走捷徑,要喝姑娘的酒也不急不這一刻嘛。”那些唱酒歌的姑娘小夥也笑了起來,嗡嗡的大三弦更響了。我後退兩步,一個箭步躍過火堆,接過一個姑娘笑意盈盈的酒碗,忍受著一飲而盡的辛辣與眩暈,向姑娘回敬了一個誇張的笑容。

眼下是收煙葉的農忙時節,按説村裏是見不到幾個人的。可是今天可邑的“村民活動中心”裏卻人山人海,原來可邑文藝演出隊和石林藝術團在這裡聯合舉行慰問文藝演出。

很快我就發現,閉著眼睛也能知道哪個節目是哪個隊演的。因為可邑的節目不用擴音器,更不用磁帶配樂伴奏,諾大的球場上,大三弦、短笛、樹葉和阿細姑娘、小夥的歌聲總能穿過嘈雜的人群清晰地傳到你耳朵裏。

彌勒西山鄉是“阿細跳月”的故鄉,可邑是“阿細跳月”最熱烈的地方。“活著不跳月,白在世上走”,每遇火把節、密枝節等喜慶節日,激昂奔放的大三弦便會在月光下響徹通宵。歡快的旋律響起,沒有人坐得住,全村男女老少匯聚到村外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奇石環抱的密枝林裏跳月、摔跤。80歲的老翁跳起來手不抖腳不顫、60多歲的老太太、十幾歲的小姑娘、五六歲的小男孩都會爭先恐後一顯身手。

早在20世紀50年代,可邑的“阿細跳月”就曾跳到北京,跳到波蘭,近幾年多次參加如’99昆明世博會等國內大型演出活動。2000年4月,來自西三鄉和鄰近的西一鄉、石林彝族自治縣的29支代表隊,數千名阿細同胞在彌勒縣西三鄉政府大院歡度“阿細跳月”節,可邑村代表隊獲得“阿細跳月”比賽第一名。在看臺上一片鮮艷的繡花帽和“盧你谷”的民族服飾中,坐著一個穿麻布白褂子的阿細漢子。黝黑的面龐上嵌著一雙頗有異域風格的大眼睛,他叫劉家壽,今年49歲,是可邑的“畢摩”。可邑是《阿細先基》(彝族創世紀史詩)的發源地,至今村裏的中年以上的人大多會唱,而劉家壽就曾唱過三天三夜的《阿細先基》。

“可邑這個村,是個吉祥地。大黑蜂先祖地,小黃蜂先盤地。天上阿凡爺,取出金鑰匙。打開金銀櫃,取出兩把神種。一把撒大山,一把撒大坡。三月下小雨,四月下大雨。下得大地透,大山長了樹,大坡生了草,大地出了糧。可愛的小夥子,我愛可邑村……”他唱一句,旁邊的姜敏就翻譯一句。在烈日和轟鳴的音響中,劉家壽的聲音悠悠坦坦,調子不高不低不緩不急,每個音節卻都咬得很重,聽得出來,他是用了激情在唱。和其他民族的口傳詩歌不一樣,《阿細先基》只有很少的內容是關於民間傳説或歷史任務,大多是歌唱新社會、歌唱計劃生育、歌唱興修水利、歌唱生活瑣事?熏甚至教人務農或做人的……所以,這個在祭密枝等活動中負責“溝通天人”的漢子,也就是個普通農民。

中午時分,一場農家宴在這裡舉行。吃著吃著,耳邊忽然響起一陣胡琴聲。不知什麼時候,一對阿細老夫婦坐到我身邊,老先生戴著白色寬沿帽,穿著麻布褂子,正笑容滿面地拉著一把自製的“三胡”,老太太戴著大大的塑膠邊框眼睛,穿著鮮艷的外套和湖綠色的褲子,閉目養神……

喝酒划拳的人們沒有發現他們,胡琴的聲音依然抑揚頓挫。我問了旁邊的人,才知道老先生叫龍介仁,是50年代彌勒的老縣長。1950年第一次國慶節,他就代表全國的彝族同胞參加國慶觀禮,還給毛主席獻過錦旗。

看我正在欣賞他的演奏,77歲的老先生輕輕唱起一首歌,“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辛苦了,請喝下這杯友誼的酒。來到可邑村,祝賀朋友們身體健康……”唱完了,老先生邀請我們去看他和老伴家的老房子。

龍介仁和老伴石玉蘭都是可邑村人,龍介仁説他年輕時上學放學都要從石玉蘭家門前經過,發現這一家的柴堆碼得特別整齊,斷定屋裏的女孩一定很能幹。於是在跳月時取得了石玉蘭的好感,又挑個好日子,砍來一捆柴讓石玉蘭背到婆家認公婆,第二天又到挑一桶水倒進石玉蘭家的水缸,雙方父母都沒有意見,這門婚事就算成了。

走在可邑的石板路上,常有披著棕葉披肩,背著柴的阿細婦女迤儷獨行。而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碩果纍纍的核桃樹下,總是一堆堆碼得十分整齊的柴垛。

夕陽西下,明月東升,大三弦的嗡嗡聲依然不絕於耳。想起龍介仁説過阿細跳月的來歷:古代阿細山寨常有山火,阿細兒女阿者與阿娥率民眾奮勇撲火,因大地被燒燙,便雙腳輪換彈跳,狀如舞蹈……在挽起褲腳加入狂歡的人群之前,我抬頭看了一眼密枝林方向的夜空。剛剛還是皎潔如洗的月亮,已經蒙上一圈淡黃色的火焰般的光暈。

新華網


[旅途]熱海蒸騰萬千景象
梅裏雪山第13-18日
[旅途]大理 給我想要的自由
[旅途]瀘沽湖走婚之旅
[旅途]騰衝 一泓熱海
[旅途]征服塔爾補子山
[旅途]雲南德欽之旅
[旅途]大理蒼山玉帶雲
組圖:掩藏在水洞裏的壩美村
[旅途]野性怒江掠影
獨龍江因孤獨而美麗
[旅途]溜過怒江大峽谷
[旅途]大理,一個浪漫的天堂
組圖:三江並流風光
三江並流其他美麗風景
三江並流之東竹林寺
三江並流景區之歸化寺
三江並流系列之大發現
亞丁 幸福的人要遠行
私奔在怒江大峽谷
[旅途]三千里以外的雲與霧
[旅途]麗江 曲水流觴
[韻味]雲南的主要景點
[旅途]雲南那邊·女人街·男人峽
[旅途]壯哉!悲哉!虎跳峽!
[旅途]在騰衝聽雨發呆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