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樓市的底層邏輯變了

來源:中新經緯 2021-08-24 11:03:43

近期,樓市發生了一系列此前從未有過的現象,其背後的意義值得我們思考。

樓市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

從源頭端政府在全面“控地價”。目前,集中供地全面暫停,土地財政的邏輯推倒重來。在降地價的基礎上,“地價—房價”連動,從而帶動房價的降低。

嚴控城市“大拆大建”。舊改全面告別“運營城市、推高房價”的舊邏輯。住建部發文要求老城區更新最多拆20%,主要拆違建和危房(連片城中村不能短時間大拆,租金漲幅控制在5%)。舊改要以修繕加固為主,只做“微改造”,重點是公共服務補短板、成套化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

保障房成為房地産發展的重點。上海、深圳、廣州等地均將保障性住房和租賃住房作為未來新增住房供應的主體。

二手房交易全面“降成本”。近日,杭州、深圳都有上線“二手房交易系統”的苗頭。一旦這種做法真正成熟推廣,不僅節約了仲介環節的代理成本,更通過“真房源”降低了資訊不對稱成本。當二手房參考價普及,二手房價格管控將和新房價格控制一起形成“降房價”的聯動效應。

在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限價房源和公辦學位都是公共産品,要分配給最需要的人。大城市熱銷項目(登記購房者多於推盤量)啟動積分排序,按是否為首套、入戶或社保繳納時間排序購買。打擊學區房以後,公辦學位分配的積分原則也參照以上規則。

樓市調控高頻密集。哪個城市有問題,政府馬上“打補丁、補漏洞”;若調控政策不一定見效,那就再出招進一步收緊金融信貸政策。如此,當城市的房貸利率高到一定程度,再加上資金機會成本、房子持有成本等,炒房收益就索然無味了。

樓市發展到了需要變革的階段

前文提到的種種變化最終都指向當下樓市一個新的底層邏輯:即全面降低住房消費成本,打擊資本在地産領域的“作姦犯科”,更加強調住房在保障民生上的絕對主體。這與近期打擊教育培訓,嚴控資本無序擴張等政策,本源是一致的。

二十多年來,樓市經歷了幾輪上漲週期。當下,貌似樓市需求還很旺盛,但需求結構卻表現出一種畸形。很多一線大城市新房供應越來越趨於“大戶型”化,滿足剛需人群的小戶型房子的供應量在減少。

這是因為當前需求端具有“買單能力”的群體已發生變化,高收入人群、換房人群、過度“加杠桿”人群成為主流,新市民和無房戶等剛需客群變少。

如果樓市的這種畸形供求結構、運作邏輯繼續演繹,將會使行業陷入危險境地。總之,中國樓市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住房的民生屬性和剛需人群的基本福利為代價。

共同富裕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近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召開,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會議提出,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

住房在調節收入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

其中,最值得重視的是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著力做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保障,已成為“十四五”住房建設的重點任務。保障性租賃住房有五個來源渠道:集體用地建設、商辦改租賃、自有用地建設、園區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配建、新增地塊建設。

當前政策設計的思路很明顯,即大力發展讓新市民和無房戶等剛需客群能在城市“紮根”的保障性租賃住房。而那些手上有地、有房的群體,不可能再指望通過舊改、拆遷,跟開發商合作,搞商品房開發“發橫財”,或給員工搞商品房福利。

會議還提出,要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抓住重點、精準施策,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而新市民、年輕人,恰恰就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點,也迫切需要“向上”的流動渠道。

通過為這些新市民、年輕人提供配備完善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成為促使這部分群體真正“紮根”城市、向中等收入群體邁出的第一步。

總之,政府正通過一系列政策,不斷降低居民住房成本,讓更多的人看到在就業地城市安居樂業的希望。

(責任編輯:王永超)
網站無障礙
李宇嘉:樓市的底層邏輯變了
來源:中新經緯2021-08-24 11:03:43
近期,樓市發生了一系列此前從未有過的現象,其背後的意義值得我們思考。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