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讓租賃市場成樓市穩定重要砝碼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9-09-10 10:42:18

今日社評
讓租賃市場成為樓市穩定重要砝碼

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需要具有一定規模的開發企業、主要租房機構和政府專門職能機構履行職責,如果盲目放開住房租賃市場,無異於製造渾水摸魚的格局。只有當市場比較健康、規範,各項制度、法規比較完備,才能逐漸放開市場,通過良幣驅趕劣幣讓市場越來越健康、規範,使之成為房地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報道,近期北京、山西、深圳、南京、杭州、合肥等六省市對住房租賃市場進行集中整治,其中虛假房源、隨意漲租、租金貸等成為整治重點。如北京對虛假房源零容忍,今年以來已查處房地産仲介機構208家;山西通過部門聯合執法,糾正和查處發佈虛假房源資訊;杭州、南京嚴查是否存在租金貸合同套嵌,大力整治強制或誘導使用“租金貸”支付租金亂象,等等。

六省市集中整治住房租賃市場,也是對房地産市場供給側進行改革與調整、優化與完善,不僅要讓房地産市場秩序更加規範,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也要通過供給側供應水準的提高,讓房地産市場不再因為購房比重太高、購房者太多而導致供需矛盾尖銳,影響房地産市場從調控轉向長效管理。

我國房地産市場經歷了多年多輪調控,目前正進入由調控向長效管理轉型的關鍵階段。從當下的實際情況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一松房價就漲”的風險。今年上半年,由於一度傳出“限購將退出”的消息,一些城市房價出現了快速上漲,儘管這與人口流動有一定關係,但主要還是緣于對樓市走勢的盲目判斷以及部分炒房者推波助瀾。炒房者和住房投資者會利用“限購政策退出”“市場需求大”等説法,放大樓市供需矛盾,繼而讓剛需人群産生恐慌情緒,“配合”製造市場緊張氣氛。

因此,改善樓市供需關係,緩解供需矛盾,讓剛需階層不一定都要購房,讓部分住房需求轉向住房租賃市場,就成為一種理性而迫切的選擇。如果租賃市場能夠滿足部分居民的住房需要,且成為長期租房需求,房地産市場的結構就能得到較大改善,購房壓力就會大大減少,從而有效擠壓樓市炒作空間。

隨著國家對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的日益重視,相關住房租賃市場政策陸續出臺,住房租賃市場暴露的問題也日漸突出,如炒高租金、提供虛假房源資訊等都是長期存在的頑疾。儘管問題不新鮮,但問題産生的後果可能會很嚴重,如果不有效控制好租金,不把房源資訊把控好,不規範租房者的行為,就很難讓住房租賃市場成為房地産市場的重要補充,不但難以提高租房在住房中的比重,減輕居民的購房壓力,甚至反而會加劇居民購房的迫切性。

以租金為例,如果租金上漲很快,租房者需要支付的租金與購房支出差別不大,很多居民就只能被迫選擇購房。應該説,不少居民本身就對租房不是很有興趣,都傾向於購房,而最能夠吸引居民租房的就是租金。只有租房的性價比很高,比購房來得划算,居民才有可能選擇租房,而不會選擇購房。這也意味著,必須把租金控制在一定水準,這個水準到底是多少,有關方面應當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測算,使其比購房有較高的性價比。

以房源資訊為例,如果僅僅依靠一些仲介機構提供房源資訊,很難保證不會出現虛假資訊,進而出現房屋品質資訊不真實的現象和損害租房者利益的行為。必須對租房市場進行有力整治,確保房源資訊真實可靠,確保不存在虛假資訊等方面的問題。

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需要具有一定規模的開發企業、主要租房機構和政府專門職能機構履行職責,而不能過快地放開市場。在各項制度、法規不夠健全的情況下,盲目放開住房租賃市場,無異於製造渾水摸魚的格局,讓劣幣大量進入驅逐良幣。只有當市場比較健康、規範,各項制度、法規比較完備,才能逐漸放開市場,通過良幣驅趕劣幣讓市場越來越健康、規範,使之成為房地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旦租房比例達到5成以上甚至更高,房地産市場的穩定性就會越來越好,居民住房問題就能夠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本報特約評論員

【編輯:陳海峰】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評論:讓租賃市場成樓市穩定重要砝碼
來源:北京青年報2019-09-10 10:42:18
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需要具有一定規模的開發企業、主要租房機構和政府專門職能機構履行職責,如果盲目放開住房租賃市場,無異於製造渾水摸魚的格局。只有當市場比較健康、規範,各項制度、法規比較完備,才能逐漸放開市場,通過良幣驅趕劣幣讓市場越來越健康、規範,使之成為房地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