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父親的草原 母親的河

2016-04-23 17:48:25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吳喆華 寶音 | 責任編輯:許允兵
摘要:      春天的長調還有人傳唱,春天的草原卻變了模樣。68歲的德德瑪正準備排一部有關生態保護的音樂劇,她非常痛心,家鄉竟成了沙塵暴的發源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初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冬天的積雪還未肯散盡,堆在泛黃的草地上,又化成一灣灣淺灘。此時,正是牧民接羊羔的繁忙時節。一隻剛剛出生的羊羔落在遠山角落,被母羊舔幹之後,在低低的草裏,悠悠地站起來。

  初春的草原 記者吳喆華攝

其木格説,羊可有意思了,下羔,羊全回來了,它自己留下。剛生下的就舔,毛給舔幹了,羊羔自然就起來了,現在把它趕回去。

  其木格家的棚圈,一隻小羊羔剛剛出生 記者寶音攝

44歲的牧民都日斯哈拉其木格,哼著歌把羊羔接回棚圈。其木格從小跟著母親在牧區長大,如今跟哥哥一起經營著八千多畝的草場,養了近千隻羊。在她的兒時的記憶裏,哪有草原,哪就有牧人,哪有牧人,哪就有長調。可如今,蒙古包變成了磚房,全家兄弟姐妹八個,會唱長調的也只有她一個了。

其木格説:“夏天特別高,起碼到網圍欄這麼高。我五歲六歲的時候去草場撿蘑菇了,就看不見我。以前草多,環境也好。現在哪有啊,這麼一點兒。那時候哪有那麼近啊,放羊,特別遙遠,早晨趕羊,晚上有時候不回來。那時候沒有網圍欄,羊到哪我們就到哪。跟著羊跟誰説話啊,説話跟誰説啊,只能是唱歌啊。”

1  2  3  4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