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紅格爾圖人的抗戰記憶

2016-02-23 11:18:35 | 來源:正北方網-北方新報 | 作者:張泊寒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時光荏苒,記憶會逐漸模糊。因抗戰而一夜成名的紅格爾圖,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又保存著怎樣的抗戰記憶呢?在綏遠抗戰80週年之際,記者踏訪紅格爾圖,聽人們講述戰火硝煙中的故事……

彈指一揮間,發生在1936年的綏遠抗戰,已經歷時80年了。時光荏苒,記憶會逐漸模糊。因抗戰而一夜成名的紅格爾圖,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又保存著怎樣的抗戰記憶呢?在綏遠抗戰80週年之際,記者踏訪紅格爾圖,聽人們講述戰火硝煙中的故事……

紅格爾圖2_副本

  作戰壕溝清晰可見

  戰場遺存今猶在

出察右後旗政府駐地白音察幹鎮北行,記者的目的地是紅格爾圖。

在田間路上繞行1個多小時,記者眼前出現一個群山環抱的地方。一個小村在春寒料峭中升起嫋嫋炊煙,這就是紅格爾圖。小小的紅格爾圖,是鬼子妄圖從商都侵佔綏北的咽喉,因此這裡也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詢問當年作戰碉堡何處在,村民遙指村東北。在村子東北角的土臺上,一座圓形的“建築”出現,這是當地政府前幾年復原的紅格爾圖作戰碉堡。旁邊的一堵墻上,白粉在風雨的侵蝕下已經斑駁,但依稀可辨“紅格爾圖抗戰遺址”的字樣。

碉堡有兩米多高,是土坯壘砌而成,西有一門。進入碉堡,丈量直徑有十余步,環繞墻體均勻的分佈著七八個射擊孔。通過射擊孔向外張望,可清晰觀察地形,是消滅來犯之敵的有利堡壘。

在紅格爾圖作戰史上,碉堡的作用凸顯。

1936年11月16日6時,敵炮向紅格爾圖東北、西北兩圍角集中猛擊,“圍墻被毀,碉頂亦殘,倒塌數處”。炮擊過後,偽軍分別向紅格爾圖東北、西北兩角猛衝。

“我守軍或在碉堡底,或在深壕邊,等偽軍進入百米以內,以各種火器齊行斜射側射……”一戰下來,我守軍斃敵百餘,偽軍不支潰退。

當天中午,敵炮又開始轟炸,炸彈之目標,專對碉堡。敵炮擊百十發炮彈,將東、北兩面碉堡的頂層炸掉。

“我軍民在紅格爾圖築起的碉堡,皆係兩層,下層石質,較上層堅固。當初設計,即用碉堡上層監視敵人,下層殺傷敵人。今敵將碉堡上層打去,正好誘敵投羅。”紅格爾圖鄉原副鄉長吳月旺説,“當偽軍衝至面前,我守軍的輕重機槍、衝鋒槍子彈由各碉堡內一齊噴出,衝在前方之敵,無一倖免。”

在碉堡旁邊,深深的壕溝向遠處延伸而去。這是當年軍民合力而挖的。記者沿著壕溝走了一圈,足足有1個多小時,並查看到當年8個碉堡的所在之處。壕溝環繞紅格爾圖,只不過因為現在居民增多,在村西有些民居已經蓋到了壕溝外。部分壕溝淹沒在田間,已經不好辨認。但在村子東北、南面,壕溝依然清晰,有3米多深,寬亦有3米多。

這些深深的壕溝,多年來被人們誤為戰壕。61歲的閆亮是土生土長的紅格爾圖人。他説:“老人們叨嘮,壕溝有兩丈多深、兩丈多寬,是阻止敵人進村的。在壕溝靠近村子的一側,高高堆土,並建起一個個掩體,戰士們趴在掩體裏,敵人露面就打。”

1  2  3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