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要聞

代表委員熱議“如何端牢自己的飯碗”

發佈時間:2021-03-05 09:56:5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三農”工作重心發生了歷史性轉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未來工作的方向。如何保障糧食安全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問題,今年兩會,不少代表委員圍繞“如何端牢自己的飯碗”這一話題展開了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表示,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十三五”以來,我國糧食産能站穩1.3萬億斤臺階,糧食安全有了根本保障,但要長期保障糧食安全還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包括農業勞動力數量短缺和結構失衡,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種糧成本上漲較快,種糧利益難保障;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等。

全國政協農工黨界別小組在提案中表示,目前我國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高於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但也面臨糧食産業層級低、産業融合發展滯後、政策不完善等問題,需要從全産業鏈角度補齊糧食産業短板,從更高層次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水準,推動我國從糧食大國向糧食強國轉變。

土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嚴守18億畝土地紅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成為實現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全國政協農工黨界別小組建議,必須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亂象。出臺糧食生産功能區重大扶持政策,健全糧食生産支援保護體系,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品質不下降。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開展耕地保護與品質提升行動,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力度,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針對“藏糧于地”,民建中央在提案中建議,加強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建設,建立管護經費撥付機制,把管護經費列入財政支援項目,設立專項管護經費。實行財政直接投資、財政補貼、財政獎補、社會資本投資等相結合的多元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時,研究不同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加強監督,項目管理部門及時監督項目進展情況,依託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臺,升級各地農田建設資訊管理系統,實現全國高標準農田“一圖統管、一網通辦”。

除了土地,種子也是糧食生産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農業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在種業方面表現尤為突出。民革中央在提案中表示,種業是農業生産和糧食安全的基礎與核心,要加快推進種子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依法規範種子市場秩序。同時,加強種質資源庫建設,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和責任義務,紮實推進科研評價制度改革,力促育種創新與合作能力提升。

全國政協農工黨界別小組建議,要著力強化科技創新,破解制約糧食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重點支援公益性農業科研單位和“育繁推”一體化種子公司,以生産需求為導向開展科技攻關。儘快突破分子育種、生物防治、綠色高效肥料、數字農業等重大關鍵技術。

有了土地、種子,種糧食的“人”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表示,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人力資本儲備依然不足。大多數農村地區人才更新速度緩慢,農村勞動力缺乏、人才匱乏成為影響糧食安全的一大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農業大學教務處處長魏洪義表示,目前,涉農專業建設缺乏資金,涉農專業報考志願率低、生源品質不高。未入選“雙一流”的中西部農林高校受當地經濟水準的制約,辦學經費長期捉襟見肘。而涉農專業在招生中存在明顯劣勢,直接導致涉農專業生源不足、品質不高。

魏洪義建議,設立“國家鄉村振興基層人才能力培養提升計劃”專項,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非“雙一流”普通農林高校的轉移支付傾斜力度,支援這些高校根據産業導向、社會需求改造傳統涉農專業,開辦新農科專業。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培養選拔優秀大學生到基層服務,完善選聘標準、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崗位職責、崗位培訓和流動等政策措施,使基層工作的大學生“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

朱奕龍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推動人才向農村,尤其是剛剛脫貧的地區下沉。例如,建立農村“土專家”人才庫,採取財政補貼和創收分紅形式,鼓勵支援“土專家”指導農村特色産業。同時,大力發展農業創業孵化園,讓農民在“幹中學”,使現代化農業示範園成為農村創業人才和農民企業家的搖籃。此外,完善農業科技人員創收創業雙豐收機制,引導和支援科技人員深入農村,圍繞産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

針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等問題,李秀香表示,要調整糧食補貼政策,保障糧農收益,提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適度規模經營補貼發放的精準性和效能。通過建設農業大數據共用平臺等,實現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等各方面數據的有效融合,使糧食生産補貼的發放有科學依據和基礎,提高補貼的精準性。

同時,加大對糧食主産區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補貼力度。對糧食主産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保險規定一個相對較高的基准保障金額,該基準金額至少要覆蓋糧食種植的物化成本,而且要儘量與糧食主銷區持平。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穩定發展糧食生産,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重點抓好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糧食生産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産業化應用,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要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唐仁健説,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還需要強化政策保障,輔之以利、輔之以義。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的義務和責任,確保糧食播種面積落地,同時完善種糧農民補貼政策,健全産糧大縣支援政策體系,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陳思

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