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要聞

進入地方立法的“公筷公勺”離消費者還有多遠?

發佈時間:2020-06-09 09:36:50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

6月1日起,“公筷公勺”地方立法在甘肅正式施行。但《工人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許多餐館酒店,公筷公勺仍然處於走在“路上”、停在“嘴上”、難以落實到“餐桌上”的尷尬境地。

《規範》細化到公筷長短顏色

日前,《甘肅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經甘肅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條例》明確了使用公筷公勺取餐、推行分餐制等規定。此前,蘭州于4月初就制定並實施《餐飲分餐公筷公勺分餐夾使用規範》,並擬作為全省地方標准予以發佈。

《工人日報》記者注意到,“蘭州版規範”極為細緻,操作性很強:公筷外形尺寸應當明顯區別於其他備用筷,其長度比普通筷子長3釐米~4釐米,便於取食,避免混用;在公筷公勺上宜印製“公筷(勺)”的標識或提示語;公筷公勺和私筷私勺之間宜通過造型、質料和色彩來區分;公筷公勺宜為紅色或白色,明顯區別於其他備用筷。

在推廣和使用中,蘭州市還明確,消費者和餐飲經營者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夾”負有“同樣責任和義務”,消費者應“積極配合”“自覺使用”。

據蘭州市文明辦主任崔峰巍介紹,蘭州的政策是分類分步實施推進,從大、中型餐館入手,逐步向集體聚餐場所、小型餐館拓展延伸。“市文明辦、市場監管局、商務局持續加大對各餐飲單位落實公筷公勺分餐夾情況檢查指導力度,不按要求設置擺放的要立即整改。”

據悉“蘭州版規範”的出臺,正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關鍵節點”,即刻受到社會關注。按照有關統計,實施首月,公筷公勺在全市3600余家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推廣實施,成為城市用餐的新風尚。

傳統就餐習慣“基因強大”

但近期以來,這股剛颳起來的“餐飲新風尚”出現了消退的跡象。記者走訪蘭州多家餐飲企業發現,部分店家曾經懸挂、張貼或擺放的提示牌或提示桌卡已經“黯然褪色”,甚至不知所蹤。在一些餐企,公筷公勺、分餐制處於“不反對”“不提醒”“不敢説”的隨意狀態。許多時候,如果消費者不提出使用公筷公勺,餐廳不聞不問。

一家餐館經營者俞女士介紹説:“復工之初,我們會特意在餐桌上多擺放一雙公筷,雖然沒有燙金字‘公筷’,但這雙筷子會比普通筷子長出一段來,客人也很容易區分。但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公筷用著用著就不知去向了。出於成本的考慮,我們就不再購買新的公筷,只在擺桌子的時候另外多放一雙普通的筷子,但顧客的使用率不是很高。”

在談及公筷使用效果時,一家餐館服務員表示:“客人剛開始吃飯的時候會比較注意,可是吃著吃著就混淆了,一會拿的公筷,一會拿的私筷。我們發現了也不好提醒,怕引起顧客的不滿。”

在店內用餐的李先生這樣解釋説:“即便區分了顏色、長短,但畢竟都是筷子,每人面前擺放兩雙筷子,有時就弄混了。”

據了解,傳統的“合餐制”用餐習慣也妨礙著公筷公勺的推廣。不少消費者向記者表示,跟不太熟悉的人一起用餐可能會比較注意;而跟家裏人或是朋友一起外出吃飯,並不會刻意使用公筷。

“市場+公益”能否加持“文明新風”

據了解,甘肅是全國較早推行公筷公勺的地方。多年以前,甘肅金昌就開始推行“分餐夾”,倡導文明餐桌行動,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但“分餐夾”也有著走不出金昌的尷尬。不僅在蘭州,就是與金昌臨近的張掖、武威等城市,許多餐飲企業至今也不知“分餐夾”為何物。

有關人士分析指出,推廣“分餐夾”“公筷公勺”“分餐制”等餐飲新風,不僅要立法,也需要“市場”與“公益”的多方加持。

目前,餐飲業所能採購和使用的食具比較單一,筷子、勺子的産品式樣“千家一面”“多年未變”。在“公筷公勺”已經寫入地方立法背景下,食具生産企業應該“供給側改革”,設計製作一批款式、顏色、使用體驗都能區別普通筷勺的食具。

同時,餐飲企業應該建立“文明餐桌志願者”制度,像“控煙志願者”一樣及時勸導和鼓勵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夾”。

作為行業監管部門,也應該考慮到餐飲企業購置公筷公勺以及相應設備的成本問題,幫助降低企業購置成本;對於主動積極落實公筷公勺的餐飲企業,也可實行獎勵政策。

雖然“公筷公勺”打通“最後一公里”還面臨著諸多困難,但甘肅省推進《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和文明餐桌的行動計劃依然非常堅決。甘肅要求6月底省級文明城市和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率先全面實施文明餐桌;9月底前,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全面實施“公筷公勺”;12月底前,全省各類餐飲服務單位全面覆蓋。

責任編輯:陳思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園會茶文化體驗館帶您愛上中國茶。【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