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嬰幼兒輔食迎來嚴監管,大米原料要批批檢測重金屬

發佈時間:2018-12-26 13:55:21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郭鐵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12月25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監管的規定》,要求生産企業對每批次大米原料中的鉛、鎘等重金屬項目進行查驗,不得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同時禁止以分裝方式生産嬰幼兒穀物類輔食。

大米重金屬要求批批檢測

《通知》規定,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生産企業應嚴格執行原料進貨把關義務,每年對大米、小米等主要原料供應商開展現場審核評估應不少於1次,同時對每批次大米原料的鉛、鎘等重金屬項目進行查驗。産品出廠檢驗時鎘的臨時限量值等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出廠銷售。

事實上,嬰幼兒輔食中重金屬超標問題時有發生。2014年8月,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公佈亨氏聯合有限公司生産的1批次AD鈣高蛋白營養米粉鉛超標。亨氏方面啟動4個批次産品的召回。2013年5月,監管部門公佈830份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標稱“貝因美”、“亨氏”、“旭貝爾”等品牌的23份以深海魚類為主要原料的樣品有汞含量超標情況。初步調查顯示,超標汞主要是由企業使用的深海旗魚和金槍魚原料帶入。

2018年6月,國家衛健委發佈27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鎘的臨時限量值首次明確規定為0.06mg/kg。這是以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提出的健康指導值為依據,利用我國近年風險監測數據進行了相關研究確定的。

相關專家解釋稱,食物中的鎘通常不會造成急性中毒,但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造成潛在的慢性損害。根據國際通行做法,我國已制定穀類、肉類、奶類等大宗食品中的鎘限量標準。但除歐盟以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南韓等均未對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鎘限量作出規定。

不得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

除嚴格限制重金屬外,《通知》還規定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生産企業應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嚴格把控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的使用量,不得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根據國標《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GB10769-2010)的定義,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是以一種或多種穀物為主要原料,添加適當的營養強化劑或其他輔料,經加工製成的適於6月齡以上嬰兒和幼兒食用的輔助食品。國標除對穀類輔食中的能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及鈣、鐵、鋅、鈉成分有強制要求外,對於煙酸、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均表述為“可選擇”,在營養素的種類要求上較嬰幼兒配方奶粉“寬鬆”許多,且無年齡分段要求。

然而新京報記者曾在2016年11月調查發現,不少網售嬰幼兒米粉品牌均模倣嬰幼兒配方奶粉推出了“1段、2段、3段”及“全段”産品,而不同品牌的“配方”五花八門。如英吉利天貓旗艦店所售450g罐裝小米粉在包裝外形上酷似嬰幼兒奶粉,分為1-3段及全段,營養成分多達27種。不過仔細對比可以發現,其各段産品僅在鈣、水蘇糖、DHA等成分上有少量差異,其餘營養物質含量幾乎相同。而同樣分段的“瀘州肥兒粉”,其1-3段罐裝嬰幼兒穀物輔食僅含有14種營養素;英氏天貓官方旗艦店則顯示其鈣鐵鋅米粉有18種營養素……各家輔食幾乎均以添加各種營養素或食材為賣點,部分消費者表示難以鑒別。

即便添加營養強化劑,不少企業也難以做到足量添加。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2016年5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公佈了64批次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嬰幼兒輔食,其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不足的産品共46批次,為各類問題之首。

禁止以分裝方式生産輔食

《通知》還對委託加工模式進行詳細規定,要求生産嬰幼兒輔助食品大包裝産品且不生産嬰幼兒輔助食品最終銷售包裝産品的,不予生産許可。禁止以分裝方式生産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委託生産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的,委託方與被委託方應簽訂合同、協議,明確雙方責任。

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早在2016年5月的《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産許可審查細則(2016版)》(徵求意見稿)中就增加了“不應以分裝方式生産嬰幼兒輔食”,“對不生産最終包裝産品的企業將不予頒發生産許可”等內容,劍指嬰幼兒輔食生産亂象。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介紹,我國嬰幼兒輔食行業規模在2013年接近100億,行業進入門檻低,比較分散,呈現“兩頭尖”狀態——一頭是亨氏、雀巢這樣的大企業,一頭是鄉鎮小企業,但整個行業尚未進入競爭狀態。

一家米粉生産企業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調研材料顯示,目前在品牌信賴度方面,亨氏、雀巢等外資品牌佔據優勢,整個行業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亨氏、雀巢在中國運作這麼多年,成績也不過如此”。

行業分散也滋生了諸多亂象。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江西是我國嬰幼兒輔食最大生産基地。 原江西省食藥監局曾在2015年對境內嬰幼兒輔食生産企業專項整治,共查扣問題嬰幼兒配方谷粉近3萬斤。江西79家獲證企業中,經整治共登出了37家企業的生産許可證,減少近50%。原江西省食藥監局調查顯示,這些企業主要存在違規銷售許可證已過期的嬰幼兒配方谷粉、篡改生産日期等問題。還有部分違法生産轉入地下,通過篡改其他品牌配方谷粉生産日期造假。

責任編輯:陳思

乘改革開放春風 蒙牛犇向世界...蒙牛乳業的崛起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詳情】

2018中國特殊食品合作發展...中國特殊食品在2018年邁入了新階段。【詳情】

第99屆全國秋季糖酒會在長沙...超三千家食品酒類調味品及相關産業展商相聚長沙。【詳情】

品質興農萬里行海南站品質興農的大旗從雲南傳到了海南。【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