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野味”中品出“發展味”
發佈時間:2018-04-17 10:32:53 | 來源: 農民日報 | 作者:
自從在小區門口的餐館裏吃了一小盤26塊錢的香椿炒雞蛋之後,筆者就留意上了有關“野菜”的新聞。近日,陜西有記者走訪菜市場,發現其他青菜價格還都正常,香椿一斤達到了11塊錢,報道説,香椿在有的地方每斤30~40元,“價格直逼牛羊肉”。
春風吹醒萬物,香椿、苜蓿等野菜在都市大受歡迎,價格貴過肉。同時,小米玉米和蕎面莜面等秋田雜糧也以較高的價格受到市民歡迎。按供求説,應該是供不應求的結果。從現象直觀,似乎是一種輪迴,原來是生活好,才吃細糧,生活不好,才吃粗糧。現在呢,生活好了,清油白麵大魚大肉又不能無限度地吃,於是,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便想起了一度被遺忘的“野生營養餐”“雜糧養生經”。一把香椿雖然貴得讓人越發“懷念童年”,玉米棒子、雜糧面也有著驕人的價格表,但讓人難以抗拒的,是它們真野生、純家養、無污染的本色和吃出田野味道的豐潤質感。這也就是高品質生活亦即美好生活的指向所在。
如果能夠吃出健康,能夠通過種種植物“野味”來調和餐桌味道,能夠激發人們對鄉土田園的溫潤回憶和溫煦期待,同時又能夠給相關經營者特別是那些挑著擔子、拉著車子進城來賣菜賣面的“老農民”以勞動回報,不也是一種城鄉互動的典型案例?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時令野菜,也有些可以長期保存的雜糧類吃食,稍稍經過生活常識和科學知識的過濾,便能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其高價有合乎市場規則的道理所在,也同時折射著這個階段城鄉經濟的發展。
如今菜籃子、米袋子已經一定程度上呈現規模化、工業化生産和供銷狀態,從蔬菜大棚、合作社到超市、菜市場,距離越來越短、消費越來越便捷,但總給人一種感覺,是其中的野生質感和家常味道少了些。有人買菜,專挑進城擺攤的個體菜農或者規模不大的小菜販購買,看重的就是那種自種自收、一苗一壟從土地裏耕耘收穫的小農生活,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無言對話。而這一點,在快節奏、大體量的供求結構中,是難以實現的。同樣,不管是香椿這樣的時令野菜還是五穀雜糧,儘管早已經有了相當規模的産業化“製造”流程,但要是在街邊,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大爺或老奶奶簡單擺著看似淩亂的小攤上來賣,也會受到不少人的歡迎。因為在很多人心裏,滿臉平和的老人坐在那裏,就是一種無言的品質保證。
由此,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就是在鄉村振興的各項設計特別是産業設計中,怎樣最大限度地針對城市居民生活消費需要來打造獨具田野風味和手工質感的農産品産業構造,用鄉村獨一無二的生態優勢、勞動創造和文化特質來贏得市場,長久地穩固地而不是偶發性地塑造鄉村的産業形態。
核心要義是,既要讓守法合規的農業資本在大農業中有利可圖,也要讓個體農民充分享有自主發展空間。廣大農民中,願意成為農業産業工人的,也有願意守著幾畝地、菜園子和兩棵香椿樹過小康日子的,都應相容並蓄;其次,鄉村振興和城市化應相得益彰,讓老農民帶著挖來的野菜、種出的蔬菜和雜糧,隔三差五地進城做點小生意、看看街景,跟城市居民每到週末開車到鄉下吃農家飯、吹山村風是一樣的,都是一種視野的開闊、幸福的共用。社會各界要為城鄉融通獻計獻策,讓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責任編輯:陳思新時代 新春糖 第98屆全國...3月22日起,第9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在成都舉行。【詳情】
2016中食協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協品牌戰略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邛崍舉行【詳情】
2015國際洗手日·滴露千萬...2015年10月14日,在第八個國際洗手日前夕【詳情】
解讀培根火腿新名字:致癌物“豬肉牛肉羊肉都是致癌物”的説法充斥網路。【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824992
投訴建議:010-88824992
電子郵箱:food@china.org.cn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