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人物

孫寶國:紮根傳統飲食文化 讓科普與科創“比翼齊飛”

發佈時間:2018-04-12 13:15:33 |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 作者:王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

“聲稱無添加,王婆在賣瓜,到底加沒加,誰來監管它?合法添加劑,從未出問題,安全又合理,無須去質疑……”掃一掃孫寶國院士名片背後醒目的二維碼,一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千字詩便映入眼簾。這首已為許多百姓所熟識的有關食品添加劑的科普詩,是新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自己利用閒暇之餘創作的,他認為“做科普是一種責任”,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播種”科普的種子。

做科普是科學家的責任 專家要“擅長什麼講什麼”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6年,孫寶國第三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與以往獲獎不同,這次獲獎卻是一本科普書籍《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作為一位院士,緣何多年來執著于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普工作?為何哪怕面對公眾的不理解而挨“拍磚”的逆境也不退縮?在孫寶國看來,做好科普工作和科學創新同樣重要。

“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造成的社會恐慌,已經影響到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科普工作是扛在肩上的責任”,面對當時食品添加劑被當作食品安全“替罪羊”的問題,作為一名食品領域的科學家,孫寶國深感責任重大的同時也深深地認識到,普及食品添加劑科學知識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而要想做好科普工作,除了要找到大家對食品添加劑誤解的癥結所在,還要注意科普的方式和方法。

“科技創新跟科學普及是創新發展的兩翼,也就是説,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缺一不可。而科普工作需要誰?依靠誰?要靠誰做?要靠專家做。”孫寶國強調專家做科普的必要性。

專家應該如何作科普呢?孫寶國説:“擅長什麼講什麼。要有虛心學習的態度,在其他領域,專家也是科普的對象;對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領域,還是要以小學生態度來學習。科普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或者自己的科研成果來做科普,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做科普。知道的、明白的講,不知道的不講。”

同時,他強調,專家在作科普時要跳出“科研模式”,用老百姓覺得淺顯易聽得懂的語言,把高深的道理講好。在長期與公眾的交流中,孫寶國總結了大眾易於接受的科普方式,“講的乾巴巴的、深奧難懂的,講不到老百姓心裏去,大家也不願意聽。做科普就應該深入淺出,講大實話、講真話,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談到“易懂”,孫寶國又進一步介紹了易懂的程度與人群的定位,他表示,現在科普工作還在不斷進步發展,未來會讓更多的人聽懂、弄明白。

食品行業高品質發展 不能只注重科創而忽視科普

“科普還是要注重方式和內容,要抓住熱點問題,解惑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孫寶國説,在《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中所設的118個問題,正是各個院校學生深入百姓中,在一萬多份實地問卷調查中梳理出來的。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以及科普需要匯集眾家之所長。此書正是集北京工商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福州大學、浙江萬里學院等6所院校,9位專家的智慧而成。每位專家都在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做科學普及工作。“科普內容一定要準確。科普,不是學術交流活動,而是科學普及活動,講出來的必須是是正確的。”孫寶國如是説。

“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密不可分,食品行業要實現高品質發展,不能只注重科創,而忽視科普。”對此,孫寶國深有感觸地説,不管是對於食業發展還是科研工作者本身,科普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全民科學素質提升了,解決了疑惑和誤解了,食品才能穩定健康地發展;同樣,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在做科普的過程中,有利於發現好的科研選題,進而反推科研活動的精準立項和展開。”孫寶國分享了自己的切身體會。

消費者“談‘添’色變” “不添加”“零添加”成噱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孫寶國院士今年兩會上帶來的兩個提案之一是“禁止在食品標簽和廣告中使用‘不含食品添加劑’等字樣的建議”。

孫寶國對此表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持續穩中向好。但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並沒有完全恢復,食品安全感依然不強,“讓人民吃得放心”任重道遠。許多人最放心不下的是食品添加劑,一些人“談添色變”,青睞標示“無添加”“不添加”的食品。“食品安全對人民群眾心理健康的傷害不亞於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有的人沒有吃出病來,但已經快嚇出病來了。”孫寶國説。

孫寶國表示,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使用食品添加劑是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品質和食品創新發展的客觀需要。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産業,沒有食品添加劑也不可能有食品安全。但許多消費者還沒有了解到食品添加劑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品質和健康水準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存在“談添(食品添加劑)色變”的問題

為什麼會“談添色變”?孫寶國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輿論的誤導造成了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錯誤認識。“二氧化碳是啤酒、汽水、可樂等飲料的防腐劑;做豆腐用的滷水、石膏是食品凝固劑;做饅頭、麵包用的雙效泡打粉是複合膨松劑;就是中國父母特別關心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也離不開食品添加劑。”孫寶國説,食品添加劑在各類食品中使用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有的企業一邊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一邊把“無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作為噱頭,在食品標簽上醒目標示類似“不添加防腐劑、不含人工色素、不含人工香料”,“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劑、色素,不含農藥、激素、膽固醇”,甚至“不含人工糖精”等字樣;還有的企業在各種媒體上做“沒有添加劑”“不添加”“不加!不加!就不加”等廣告。

孫寶國提醒,目前,這種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消費者甚至誤認為——含有食品添加劑就會有食品安全問題,標有“不添加”“無添加”的食品就是高檔次的。一些沒有標示的食品廠家為了迎合一些消費者的心態,也追風似地開始標注“不添加”等字樣。

經過調研發現,即便是標示“不添加”的食品企業也都在使用食品添加劑,“不添加”只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一般做法是——添加了甲種食品添加劑,標示不添加乙種食品添加劑;或是用特大號字標示“不添加”,再用特小號字註明“不添加某某食品添加劑”。 “長此下去,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安全的誤解會越來越深、食品安全感會越來越差、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會受到極大的傷害,也將嚴重影響我國食品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孫寶國對此表示擔憂。

孫寶國分析認為,之所以有的企業會把“無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作為噱頭,原因是當前出臺的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存在漏洞,讓一些食品企業鑽了空子。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並沒有明確規定不準標示食品中沒有什麼或沒有添加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也沒有明確規定不準宣傳食品中沒有什麼或沒有添加什麼。這些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的漏洞,給一些食品廠家造成了可乘之機。

對此,孫寶國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儘快修訂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明確規定預包裝食品標簽禁止標示食品中不含有的成分,禁止使用“無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之類的字樣。二是儘快修訂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或進行司法解釋,明令禁止做“無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之類的廣告。三是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科學知識的普及工作,讓生産者和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作用和安全性有更科學的了解和認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城)

責任編輯:陳思

新時代 新春糖 第98屆全國...3月22日起,第9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在成都舉行。【詳情】

2016中食協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協品牌戰略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邛崍舉行【詳情】

2015國際洗手日·滴露千萬...2015年10月14日,在第八個國際洗手日前夕【詳情】

解讀培根火腿新名字:致癌物“豬肉牛肉羊肉都是致癌物”的説法充斥網路。【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824992
投訴建議:010-88824992
電子郵箱:food@china.org.cn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