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A股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 股民每人平均虧5.6萬

  • 發佈時間:2016-05-10 02:35:50  來源:新京報  作者:金彧 李蕾 陳鵬  責任編輯:張少雷

新京報訊 (記者金彧)繼上週五大跌之後,5月9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股民感嘆一夜跌回兩個月前。據新京報記者統計,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A股總市值蒸發2.8萬億元,股民每人平均虧5.6萬元。

  繼上週五大跌之後,5月9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股民感嘆一夜跌回兩個月前。據新京報記者統計,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A股總市值蒸發2.8萬億元,股民每人平均虧5.6萬元。

  截至昨日收盤,滬指跌2.79%報2832.11點,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分別跌3.07%和3.55%,兩市約140隻個股跌停。

  消息面上,人民日報昨日頭版刊登“權威人士”訪談文章,指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將呈現“L”型,明確了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是回歸各自的功能定位。有分析認為,對於股市、樓市怎麼調控的問題,“權威人士”在此已定了調。

  另外,受到證監會正在深入分析中概股回歸A股,殼資源概念股持續暴跌,昨日多只個股跌停。

  新京報記者查詢滬深交易所數據獲悉,5月5日,滬深兩市總市值合計45.92萬億元;5月9日收盤時,兩市總市值合計43.12萬億元。兩個交易日合計蒸發2.8萬億元。

  中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期末(4月25日-29日)持有A股投資者數量5028.3萬人,照此計算,這兩個交易日股民每人平均虧損5.6萬元。

  焦點1 “權威人士”一年來三談中國經濟

  5月9日,人民日報刊登“權威人士”對經濟的解讀,文章中權威人士表示,我國經濟運作不可能是U型和V型,而是L型,這個L型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並且明確了股市、匯市、樓市回歸各自的功能定位。這是“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上一年內第三次談中國經濟。

  “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

  從文章中看,權威人士此次發聲涉及中國經濟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走勢,供給側改革,宏觀政策,股市、匯市、樓市政策取向和通脹等問題。權威人士認為,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對於備受關注的股市、匯市和樓市,權威人士稱“明確了政策取向,即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股市要恢復市場融資功能,打擊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行為。

  事實上,這是自去年5月以來“權威人士”第三次在人民日報“發聲”談中國經濟。第一次是2015年5月25日刊登的《五問中國經濟》,第二次是2016年1月4日刊登的《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次就是此次的2016年5月9日刊登的《開局首季問大勢》。

  新京報記者統計了“權威人士”發聲後的股市走勢,去年5月25日,滬指大漲3.35%,但半個月後進入巨幅下跌;今年1月4日,滬指大跌6.86%;5月9日,滬指跌幅為2.79%。

  經濟界熱議:股市將進入健康牛?

  人民日報這篇權威人士訪談,昨日引發經濟界人士的熱議。其中,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權威人士上述觀點驗證了中國貨幣寬鬆週期結束,“在股市短期調整之後,隨著長期企業盈利的改善,無風險利率長期不變,股市將進入健康牛。”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亦進行了解讀,他認為,對於股市來説,指數的漲跌不應在金融監管之列,主要是強調製度的建設,打擊非法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等行為。

  焦點2 中概股回歸暫緩?殼概念股“嚇跌”

  中概股回歸暫緩的傳聞和證監會5月6日對此的表態,導致A股殼資源概念股連續兩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從而拖累A股。東方財富的數據顯示,5月9日殼資源板塊大跌5.22%,精倫電子民生控股等14隻個股跌停。分析人士認為,短期看,殼資源概念股會“跌跌不休”。

  巨人網路借殼曾創20個漲停

  今年以來,A股市場借殼上市的案例層出不窮,殼資源由此成為“香餑餑”,在二級市場被不斷炒作出大幅上漲行情。據證券市場紅週刊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初,今年以來已經有23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借殼上市的相關公告,包括長生生物、萬鴻集團、世紀遊輪中房股份等。

  其中一股重要的借殼力量便來自中概股的回歸,比如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巨人網路借殼世紀遊輪。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已有39家中概股公司宣佈管理層買斷股權的計劃,包括奇虎360、陌陌、聚美優品等。此前有媒體報道,證監會要求奇虎360若借殼A股上市,其大股東、員工,包括參與的機構要承諾接受6年禁售期。5月7日晚,360否認稱相關傳言與事實不符。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註冊制被推遲,戰略新興板也被“刪除”,導致很多中概股從美股回歸之後要選擇新的上市方式,考慮到新股上市排隊比較久,有些急於上市的公司選擇借殼上市。

  據光大證券統計,被借殼公司復牌後在十幾個交易日內相對市場的累計超額收益平均高達70%以上。以巨人網路借殼世紀遊輪為例,世紀遊輪復牌後,連續20個交易日拉出漲停。

  報告稱A股平均“殼”價值30億

  不過,5月6日市場傳聞“中概股回歸暫緩”,殼資源概念股應聲大跌,深圳惠程、精倫電子跌停。同一天收盤後,證監會回應稱,殼資源炒作盛行,對中概股回歸A股産生的影響正在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受此消息影響,5月9日,殼資源概念股板塊繼續下跌。

  據光大證券研報測算,A股平均“殼”價值約為30億元,“殼”價值在A股整體估值中的佔比不足20%。也就是説,即使“殼”資源完全消失,對市場的衝擊不應當超過20%。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殼概念股股價下跌的原因和其前段時間較火、引起高層擔憂有關。“從近期證監會到各地調研反饋的資訊來看,政府還是希望資金能夠進入實業。”魏鳳春認為,短期看,“殼資源”應該會“跌跌不休”。

  預測

  “不用著急加倉減倉”

  曾經的“千點反彈”言猶在耳,如今滬指已2800點告急。此次下跌是開始還是調整?

  對於股民關心的是否需要減倉“割肉”,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今年股市到了2900點左右開始反彈,在“上有頂、下有底”的狀態下波動。現在不用著急加倉和減倉,可在有一個波動的過程後再決定調整。

  據其分析,二季度股市仍然存在結構性投資機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執行總經理楊德龍則認為,3000點以下是加倉好時機。

  他表示,5月9日市場延續上週五的調整,再次下跌,主要原因仍是投資者信心不足,一有風吹草動就急於拋售。“權威人士”的表態讓投資者擔心是不是政策轉向,經濟復蘇前景是不是不好,引發一定的拋壓。

  不過,在楊德龍看來,穩增長是政策主基調,未來還會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中性偏松的貨幣政策,不會輕易轉向。6月份A股利好接踵而至,3000點以下仍是好的加倉時機。

  股民

  上週五“撿漏” 週一跌逾8%

  “A股專治各種不服。既然入股,暴跌也要死扛。”昨日,股民劉明對新京報記者講述,他上週五暴跌時“撿漏”買的股票,週一跌逾8%。

  他認為,雖然目前看不到止跌的跡象,也在猶豫是否割肉出逃。但是,周圍不少人的意見認為,2800點應該是底線了,因此,他決定暫時持有一段時間,不能被“洗出去”。今年以來,滬指在3000點附近打了幾個回合的攻防戰,遲早會突破3000點的,自己能做的是等待。

  不過,也有空倉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己空倉半年之久,目前正在等待機會。他認為A股還有下跌的空間,等2000點附近時,加倉長期持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