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有一股勢力在倒逼債轉股 投資者要有充分思想準備

  • 發佈時間:2016-04-21 07:15: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閻明煒

  對於境內市場有時流動性緊張的局面,投資者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需要黑天鵝飛過,只要有黑天鵝的影子,市場就已嚇得不輕。去年股市去杠桿,市場波動加劇;今年以來,債券市場頻現違約事件,由此可見,市場是較為脆弱的。

  4月20日收盤,滬指報2972.57點,跌幅2.31%,深成指報10164.87點,跌幅4.13%,創業板指報2145.24點,跌幅5.60%。兩市近2500股飄綠。上升時成交量縮水,下跌時成交量略有放大,顯示投資者信心不足。

  另據海通證券姜超課題組報告,2014年3月超日債違約打開潘多拉魔盒,目前主要債券品種中已有25隻債券實質性違約,涉及16個發行人,其中2016年以來已有11隻債券違約,違約速度明顯加快。

  與此同時,債券發行頻頻取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從4月11日到15日,取消發行的債務融資工具達到51隻(環比增加42隻),金額合計523.8億元(環比增加445億元),處於近年高位。央企取消的只數和金額佔比分別達到31%和35%;地方國有企業取消的只數和金額佔比分別達到51%和47%。

  海通證券報告稱,“公募債違約主體中,民企佔大多數,但從違約處置的情況看,違約的民企債有三分之二最終通過債務重組、銀行支援等手段完成本息兌付,而國企(包括央企和地方國企)債大多仍懸而未決,全額兌付困難。”

  二級市場債券違約風險上升。債市出現一級市場凍結,一是預計4月貨幣流動性下降,疊加財政存款上繳週期。二是“有意”不還,這才是恐慌的真正根源。

  4月11日,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物)發佈公告稱,該公司總規模168億元的9期債務融資工具4月11日起暫停交易。這不是不還,但從銀行開始的債務重組已經讓債券投資者嚇出一頭冷汗。

  《證券時報》報道稱,一些債券投資者向記者反映,中國鐵物仍有還款能力,只是還款意願不高。2016年1月“16鐵物資SCP001”的募集説明書顯示,截至2015年9月末,發行人在各家銀行授信額度較為充裕,尚余授信額度687億元;發行人當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達到446.51億元;發行人可變現資産為93.64億元。

  中國鐵物曾在募集説明書中透露,其在全國主要城市的火車站周邊都擁有大量的建設用地,其資産負債表中這部分資産仍以原始價值計算,未包含增值部分。募集説明書中還顯示,如果出現信用評級大幅度下降,財務狀況嚴重惡化等可能影響投資者利益的情況,將採取變現優良資産、盤活土地等措施保證本期債務融資工具本息的兌付。

  中鐵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官網顯示,中國鐵物在全國22個主要城市設有29家物流基地,擁有倉儲面積近59萬平方米、材料堆場面積209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89條(合計長度約75公里);另外,中國鐵物擁有物流作業網點270余個,各類起重設備300余臺套,年吞吐量達5000萬噸。其經營業績顯示的是2011年的數據,當年營業收入2068億元,總資産634億元。

  無論從資産、信用能力,還是延遲公告,以及牽頭債權行超前拋售債券行為,已然打上了可疑的信用紅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鐵物是目前所有暴露違約風險的發行人中評級最高的(事發時評級AA+).

  有些國有企業可能認為,反正是國企,可以進行債務重組,實在不行,就債轉股吧。問題在於有多少企業已經惦記上了一本萬利的債轉股呢?

  債權人知情權等受到“剝奪”的違約,其實就是耍賴行為,是要逼迫納稅人或者投資者為其買單。中國鐵物到底會沿著怎樣的路線行進,值得關注。

  截至目前,投資者害怕鋼鐵、水泥等行業發行的國企債券,不僅負債率高,就算負了債還債意願也不是很高,並且還可以找到金融機構為其牽頭,還有發股、債轉股種種後路可走。

  這也許就是債市無法形成市場化收益率曲線的根本原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