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朱鎔基前秘書如何“大尺度”解碼去年股災原因?

  • 發佈時間:2016-04-01 08:22:52  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姝  責任編輯:張少雷

  對於去年6月至7月間的股市異動,在今年春節後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提出了要總結經驗教訓這個要求。

  那麼該總結哪些經驗教訓呢?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近日,在2016博鰲亞洲論壇上,朱鎔基前秘書、證監會前副主席李劍閣關於股市異動的分析,引起了各界關注。他提出:證監會政策尺度劇烈變化是去年股災的原因。

  公開履歷顯示,李劍閣生於1949年12月,現年已67歲,目前的職務是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此前,他的工作經歷跨政、商、學三界。

  1984年獲得中國社科院經濟學碩士後,李劍閣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做研究員,之後進入政界,當過國家計委的政策體改法規司副司長、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國家經貿委的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司長(1992年至1994年),國務院證券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證監會副主席(1994年至1998年),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1998年至2003年)。

  在上述中央國家機關工作期間,李劍閣參加了吳敬璉領導的“中國經濟改革總體設計”課題組,並被朱鎔基指定為經濟智囊團的一員。分稅、國企脫困等朱鎔基時代最重要的經濟改革措施,李劍閣都是重要參與者。

朱鎔基與李劍閣

  2003年之後,李劍閣先是回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當了4年副主任,2008年出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2014年躋身學界,出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素有“學者型管理者”之稱的李劍閣,在學術界的聲望一直很高,于1991年、1997年、2001年三次獲得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學獎。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發現,曾在證監會工作的官員,轉任其他崗位後一般都會對股市三緘其口,例如肖鋼的前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轉任山東省長之後,在公開場合從未提及過股市,今年全國兩會接受採訪時笑言:現在不關心股價只關心白菜價。

  曾走上國務院證券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證監會副主席崗位的李劍閣則多次點評股市,曾“炮轟”官員“列席董事會”;指稱權力部門給證監會壓力。他在證券部門工作時,有個移民工程項目,資金有缺口,高層打電話要求一定要上市。“這個企業當時什麼都沒有,後來卻真的上市了。但現在已經不行了,殼被轉讓好幾次。我覺得這個跟改革的大的方向是不切合的。”

  在2016博鰲亞洲論壇上,李劍閣圍繞去年6月至7月間的股市異動,提出了以下5個觀點。

  觀點一

  “(股災原因)需要一個系統的研究才能説清楚”

  在2016博鰲亞洲論壇“‘闖禍’的杠桿”分論壇上,李劍閣在高西慶之後發言,“去年發生的事太多了,今天下午講不完。讓我把去年的事説清楚,第一,我不可能説清楚。就像高西慶講的,需要一個系統的研究才能説清楚。我只能從我的角度説一部分的問題”。

  高西慶也曾擔任證監會副主席職務,他的什麼觀點獲得了李劍閣的贊同,認為“(股災原因)需要一個系統的研究才能説清楚”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高西慶接受了“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的專訪,表達了他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相同的觀點。

  他對“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説:“我建議,可不可以由全國人大或者其他部門牽頭,成立一個調查組,授予其獲取全部數據的權力,限期查明股市異動這類事件的原因,比如認為是場外配資造成的,那麼就要調查場外融資怎麼形成的,錢從哪來的,怎麼進入股市的”。

  他表示:從1987年開始,我研究過很多國家的股災,他們是怎麼做的呢?首先要搞清楚,股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那麼他們會選擇誰來調查呢?首先會排除有利益關係的人員,不能讓調查人員先想辦法擇清楚自己,所以不會選擇監管部門;再有,不能讓直接參與者參加,所以不會選擇某個券商公司。因此,調查人員會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等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組成。

  觀點二

  “去年一些官方媒體助漲了市場狂熱的氣氛”

  在接下來的發言中,李劍閣首先提到:“去年一些官方媒體助漲了市場狂熱的氣氛”。

  他表示,去年5月23日,有記者問他:最近股市非常牛,人們都説這是國家牛市,你怎麼看?“我不假思索地説國家牛市的概念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概念”;“據説當年克林頓時期有一個牛市,克林頓最喜歡鼓吹自己的政績。他特別想把牛市功勞歸自己。財政部説牛市歸你,熊市將來歸誰呢?政府把牛市功勞攬在身上的話,就必須把熊市責任也攬在身上。所以不能把牛市和國家聯繫在一起”。

  “問題是去年一些官方媒體助漲了市場狂熱的氣氛”,他説:“當時有一些官方網站講4000點是牛市的開始。國家牛市、改革牛市,各種各樣的牛市,就來解釋牛市的合理性。包括當時有一些權威人士在中央黨校作了報告,説當前的牛市是有基礎的,因為是改革牛,因為改革進展的非常快,所以是改革牛。第二,不差錢,因為國家量寬貨幣政策,所以根本不差錢。第三,2015年年底的經濟增長是可以達到7%的。所以這個牛市是可持續的。三句話,第一,改革牛。第二,不差錢。第三,可持續”。

  觀點三

  證監會政策尺度劇烈變化是股市異動重要原因之一

  談到去年股市異動的原因,李劍閣認為不僅僅是杠桿的問題,證監會政策尺度劇烈變化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他引用自己在券商的工作經歷表示,“原來的同事都跟我講在去年年初,恒生電子系統直接接入交易市場是作為網際網路+、金融創新+,作為監管部門提倡的。説都網際網路+了,你們還不接,大家不接就覺得落後了。到清理的時候,就説誰讓你們接,趕快撤。證監會有些派出去的幹部坐在那兒説你今天必須掐掉,不掐我不走。我不説杠桿本身出了問題,就是前後執行尺度劇烈變化,造成去年的股市(波動),原因非常多,至少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人為加劇了波動,先拼命往上拱,受不了了又一下往下砍,去年股市斷崖式下跌,這至少是一個方面”。

  觀點四

  “股指期貨做空機制停掉的做法是不對的”

  李劍閣認為,去年股市異動期間,可以對衝二級市場風險的股指期貨做空機制停掉的做法是不對的。

  “我補充一點,恰恰去年處理股市危機的時候,我們把一些順週期的危機當時特別想保留。産生負反饋的東西恰恰那個時候把它停掉”,他説:衍生産品對空機制本來是可以對衝波動的,結果那個時候怕股市掉的很厲害,把做空的東西砍掉了。本來做空是一個平衡的力量,包括融券是一個平衡力量,結果只準融資,不準融券,只準買,不準賣。只準實盤,不準期貨,結果變成單方向了。改變了原來的規則。

  現場主持人表示,“善意做空、惡意做空這實在理解不了。都是為了賺錢,你賺錢了就是惡意,而且就要懲罰你。這個不是一個法律定義。這是一個形容詞”。李劍閣回應稱:不能用道德標準代替法律標準,其實只有合法和非法,沒有善意和惡意。

  觀點五

  “證監會救市做法,相當於裁判帶著運動員去踢球”

  李劍閣提出,去年證監會的救市做法,相當於裁判帶著特定的運動員去踢球。

  “我專門和各方面人士交換過意見,包括和香港當年監管的人士也交換過意見,去年像中國這個救市,由監管部門帶著一批監管對象去救市,就相當於裁判帶著特定的運動員去踢球”,他説:“這個球是沒法踢的。他吹哨,讓你進球就進球,讓對方不進球就不進球。這個球就沒法踢了。如果説國際慣例,我認為舉不出任何一個國家救市這樣的例子,是由監管部門帶著監管對象救市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