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逆回購降至“地量” 資金面風平浪靜

  • 發佈時間:2016-03-15 01:09: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14日,央行小施逆回購,當天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資金200億元,但市場資金面不改寬鬆景象,各期限回購利率漲跌互現,波動較小。市場人士指出,近期資金需求端壓力不大,而資本外流壓力趨緩、財政存款釋放正面效應顯現,市場機構心態樂觀,主力機構融出意願較高,流動性有望延續相對寬裕的局面,但因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未做調整,貨幣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的空間仍有限。

  逆回購降至地量

  央行公告顯示,央行14日上午在公開市場開展了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持平于2.25%,交易量則比前次操作再減100億元,降至去年以來有操作記錄的“地量”。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除了暫停交易之外,央行歷次開展逆回購操作的最低交易量即100億元。

  因有300億元前期逆回購到期,在14日央行新開展逆回購操作後,當天公開市場操作仍凈回籠資金200億元,為近期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凈回籠資金。

  不過,近期逆回購操作量持續走低,反而是金融機構對央行流動性投放的不斷下降的反映,公開市場操作連續的凈回籠並未改變流動性相對充裕的態勢。

  14日,除隔夜SHIBOR微漲0.4bp之外,其餘期限整體繼續小幅下行,其中三個月SHIBOR最新報2.7930%,續創下2010年11月以來的近5年多新低。銀行間回購交易方面,各期限回購利率漲跌互現,整體波動不大。其中存款類機構行情顯示,昨日隔夜回購利率加權值收報2.01%,漲6BP;7天利率收報2.25%,漲3BP;中等期限的14天和21天回購利率則分別下行10BP、20BP至2.45%、2.68%;更長期限的3個月期回購利率加權值收報2.73%,跌2BP。

  交易員稱,近期資金融出方有保障,需求不難得到滿足,機構參與公開市場操作的熱情因而下降,央行開展100億元逆回購操作,更多是維持流動性投放的象徵性舉動。

  資金面穩中偏暖

  月初降準後,資金面重新回歸常態化寬鬆局面,貨幣市場利率有所下行,展望未來一段時間,機構普遍認為資金面維持整體適度寬鬆可期,流動性無大風險,但貨幣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仍待央行主動引導。

  市場人士指出,3月降準打消了前期市場預計政策邊際收緊的擔憂,同時化解了春節後鉅額逆回購到期難以撤出的問題,市場流動性預期隨之改善,機構出資意願回暖,在逆回購到期的擾動消退後,降準的效果進一步顯現,流動性暖意漸濃。而央行新近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新增信貸及社會融資均出現斷崖式的下滑。儘管有傳言指貨幣當局的窗口指導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從往年的情況看,窗口指導出現“立竿見影”的情況相當罕見,2月融資規模驟減除了節日因素影響之外,很可能與企業以內債置換外債的需求有所減弱有關。在剔除了債務內外置換的需求之後,目前融資需求仍不旺盛,寬信用的進程尚需觀察,還難以威脅到貨幣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的格局。

  有交易員進一步表示,在美元陷入震蕩局面下,人民幣貶值預期緩和,私人部門購匯的意願有所降低,資本外流壓力亦有緩和的勢頭,新增外匯佔款不濟對本幣流動性的不利影響依然存在,但在邊際上有改善的跡象。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後,IPO對短期流動性的擾動減弱,近期也沒有安排轉債發行。總體上看,近期資金需求端壓力不大,而外匯佔款不濟的不利影響邊際減弱,同時央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態度明確,該出手時會出手,市場機構情緒樂觀,出資意願較高,因此資金供給端也有保障,資金面有望維持相對寬鬆態勢。

  但與此同時,近期市場對央行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預期一直落空,顯示貨幣市場利率實現突破下行的條件還未成熟,對短端利率下行空間不應過度樂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