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外配資興衰錄:80後信託經理下海撈金 遭一夜爆倉
- 發佈時間:2015-12-31 08:00:09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2015年場外配資行業的大起大落,成為了A股巨震下,監管政策左右業態變化的最鮮明注腳。
從起初對配資活動的忽視和放縱,再到伴隨A股年中暴跌急轉直下的徹底清理,監管政策標準疾風驟雨式的變化,給從業者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有些人的職業生涯也從此改變。
高利差誘惑信託經理“下海”
伴隨A股市場在2015年上半年的活躍,配資業務的暴利與紅火讓諸多參與者嗅到了商機。
深圳地區一家曾開展配資業務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負責人測算表示,在1:4的融資杠桿和1:2.5的銀行資金杠桿作用下,若以8%和20%的利差測算,配資公司的年化回報率可超過68%。
暴利驅動下,今年年初,諸多機構人士紛紛下海投身於配資事業。
原西部地區一家信託公司信託經理郝悅(化名)正是彼時投身於配資行業創業熱潮中的一名“80後”,和她一起“下海”的還有在另一家信託公司負責産品銷售的渠道經理龐磊(化名).
牛市爬升期的4月中旬,兩人拉攏多名有創業意願的行業人士一起擔任合夥人,出資在上海設立了一傢俬募基金管理公司,並利用恒生HOMS系統開展股票配資業務。
郝悅們的模式與傳統的股票配資有所差別,其資金端並非通過銀行渠道募集,而更多依託于第三方財富公司向高凈值人群銷售配資産品的優先級份額取得,配資客戶則通過認購劣後來實現配資賬戶的操作。
“因為以前是做信託的,渠道上有客戶資源,所以當時就想著做配資也有優勢。”郝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另外對系統、券商營業部的資源也比較熟悉,所以就創業了。”
在配資公司中,郝悅扮演的角色較為重要,她所負責的正是配資業務的渠道工作。“做多大的規模,取得多少盈利,其實主要還是看渠道,因為我們這個模式是不走銀行資金的。”郝悅坦言。
事實上,上半年像郝悅一樣放棄固有工作投身配資大海的機構員工並不鮮見。
“很多人當時都下海搞配資公司了,不少是券商、信託過去的,還有一部分是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人,因為離市場最近,也有這方面的資源。”龐磊透露,“看懂這個模式並了解市場需求的,難免不起念來創業。”
一夜間爆倉
好景不長的是,配資業務對股指的影響很快受到了監管部門的關注。今年5月底,證監會通知多家券商啟動場外配資清理,6月13日,證監會再度要求各家券商清理配資介面,但彼時郝悅告訴記者,其模式並不在證監會的清理範圍之內。
“證監會當時的口徑是只清理配資公司的拖拉機賬戶(HOMS、銘創等系統子賬戶)。”郝悅説,“但只要賬戶在基金業協會備案,這部分是不用被清理的。”
如果回頭來看,當初率先被證監會及券商所清除出局的配資賬戶,反而是最幸運的。——6月15日至7月8日,資本市場連續多日上演千股跌停,上證指數也累計下跌超過30%。
而6月中旬開啟的大幅下跌所引發的流動性風險與賬戶爆倉,也真切地讓郝悅等配資行業創業者的嘗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敗。
“我們幾乎所有的客戶都爆倉了。”7月初,郝悅曾向記者感慨道,“跌破平倉線的時候,系統本來可以強平掉,但這幾天不斷跌停,系統根本賣不出去,沒人接盤呀。”
而彼時在郝悅看來,最大的困難在於市場連續跌停之下,若配資客戶無法續繳其保證金,其用於配資的私募基金的優先級持有人的固定收益也將無法保全。
“當時最大的顧慮是這些優先級的投資者,他們都是我們維護了許多年的客戶,提前結束已經不慘了,現在可能連本息都有兌付風險。”龐磊告訴記者,“還好後來絕大部分的債權都追回了,但還是把一些客戶給得罪了。”
7月9日後,市場回暖跡象出現。但郝悅們卻仍然心有餘悸,並表示“不敢”再次重啟這一業務了。
“我們公司目前的策略是要轉型,還是依靠以前的優勢做理財産品的分銷、銷售。”郝悅坦言,“配資業務我們已經放棄了,就算市場再怎麼漲也不敢碰了。”
事後證明,郝悅們的判斷是正確的——僅僅不足兩個月後,政策和市場再次給配資業務釋放了雙重打擊。
8月上旬,國務院多部委啟動了對配資業務的全面清理,而市場也隨之再度發生暴跌,從8月17日至8月26日的8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累計下跌25.85%。
“行業變化太快,市場變化太快了。”郝悅坦言,“前一秒是創新,後一秒就是違規,市場變化又很快,這個業務看似賺錢,但其實承擔著巨大的經營風險和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