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盤點資本市場罪與罰 “回味”2015金融反腐風暴

  • 發佈時間:2015-12-28 07:08: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敖曉波  責任編輯:楊菲

  跌宕起伏的2015年,一場聲勢浩大的金融反腐風暴席捲了整個資本市場。曾經的市場監管者和主力機構成為反腐爆發的集中營,從證監會副主席姚剛、主席助理張育軍,到券商頭牌總經理程博明,再到私募一哥徐翔,一位位大佬接連落馬,2015年資本市場反腐進入深水區。

  一方面,證監系統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風暴中損兵折將;另一方面,在股市暴漲暴跌的背後,證監會對於市場上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也空前高漲,一批違法違規行為和個人相繼落網,受到鉅額處罰。

  □上篇·罪

  2015年流行看氣質,但氣質和形象俱佳的證監會原副主席姚剛卻一失足釀成千古恨,成為到目前為止落馬的證監系統最高級別官員。與其做伴的還有多位前證監系統的官員。現實版的無間道在資本市場上演。

  曾經的他們,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大權在握,有著令人艷羨的人生,如今留給市場的卻只有蒼涼的背影。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在自我修煉的人生道路上,奮鬥了一生,但一著行錯,最終卻落得個滿盤皆輸。

  姚剛:最位高權重

  江湖地位:證監會原副主席

  調查原因:涉嫌嚴重違紀

  作為本輪反腐落馬的證監會系統最位高權重的代表,證監會原副主席姚剛與一眾下屬相繼在今年落馬,成為反腐的典型,也坐實了“帶頭大哥”的頭銜。

  2015年11月13日,中紀委網站發佈消息稱,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姚剛因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調查,成為到目前為止落馬的職位最高的證監會官員。

  公開資訊顯示,姚剛1998年之前曾擔任證監會期貨部主任,1998年被調至國泰君安擔任總裁,2002年5月重新回到證監會,擔任發行部主任要職。至此,開始了長達13年分管發行部的歷程。

  2004年7月獲得升職,擔任中國證監會黨委委員、主席助理兼發行監管部主任。2008年2月起被國務院任命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直至2015年11月13日被帶走調查。

  姚剛在位13年間可謂大權在握。其本人也因長期掌握著IPO公司的生殺大權,在資本市場有著“發審皇帝”之稱。但是,伴隨著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其大好前程也就此畫上了休止符。

  張育軍:最平步青雲

  江湖地位:證監會原主席助理

  調查原因:涉嫌嚴重違紀

  2015年9月16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發佈消息稱,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10月13日,國務院免去張育軍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的職務。

  作為北大經濟學、人大法學雙料博士的張育軍一路走來可謂平步青雲,他也是到目前為止證券系統當中唯一一位先後執掌過上海和深圳兩大交易所要職的關鍵人物。其接連擔任深圳、上海兩地交易所總經理的履歷在中國證券市場可謂前無古人。

  在完成了滬深交易所的兩連跳之後,張育軍于2012年8月重新回到證監會,任證監會黨委委員。2012年9月升任證監會主席助理,主管機構。

  因張育軍在任期間曾大力提倡創新,雷厲風行的表現也曾招來一些市場人士不同的意見。張育軍曾經明確提出過資管業務的“八條底線”,強調不得有非公平交易、利益輸送、老鼠倉等損害客戶利益行為,不得有商業賄賂等行為等。如今,講話猶在耳畔,卻已物是人非。

  公開資訊顯示,姚剛曾和張育軍聯手組織今年的救市工作,兩人相繼落馬,引發市場一片唏噓。

  劉書帆:最鋌而走險

  江湖地位:證監會原發行三處處長

  調查原因: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等

  為了進行非法牟利,身為證監會官員竟然不惜鋌而走險,作出了偽造公文印章的舉動。證監會原發行三處處長劉書帆實在有點膽大。

  2015年8月25日,劉書帆被公安機關帶走協助調查,8月30日劉書帆因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受賄等犯罪,被有關部門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據劉書帆本人在接受調查時供述,2014年下半年起,他利用職務便利,幫助某上市公司定向增發事項順利通過證監部門發審會,並幫助該公司股票價格維持穩定並增長。為此,該上市公司負責人向其行賄數百萬元。劉書帆這種明目張膽的犯罪行為自然不會逃脫監管的法眼,真是應驗了那句老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之前程。

  公開資訊顯示,劉書帆從2014年4月證監會內部輪崗後擔任發行三處處長,該處主要負責創業板企業發行的法律審核工作。此外,還有一層關係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即劉書帆曾擔任證監會原副主席姚剛的上一任秘書。

  程博明:最意想不到

  江湖地位:中信證券總經理

  調查原因:涉嫌內幕交易、洩露內幕資訊

  與證監會多名高官因違法違規遭調查同樣引發市場震驚的是,國內券商頭牌中信證券在這場反腐風暴中也是損兵折將,從公司總經理程博明到董事總經理徐剛等多人相繼被帶走調查,成為最意想不到的典型代表。

  2015年9月15日,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等三人因涉嫌內幕交易、洩露內幕資訊被公安機關依法要求接受調查。這位擅長徒步走的券業大佬,統帥中信證券五載,因一著行錯,最終落得個滿盤輸。

  在今年爆發的股災中,中信證券作為國內最大的券商,屢次衝鋒在前,充當救市先鋒。然而,最令市場和投資者想不到的是,市場傳言,在救市期間出盡風頭的中信證券,背後實際上與已經被帶走調查的證監會原主席助理張育軍等人合演“無間道”,聯手做空中國A股。

  經過20年的發展,中信證券奠定了中國投行龍頭地位,據中信證券2015年半年報,中信證券股票總承銷、債券總承銷等11項業務位居市場首位,主要業務均位居行業前列。然而,在遭遇了一系列風波後,對於立志於打造中國版高盛的中信證券來説,已經元氣大傷。

  徐翔:最低調神秘

  江湖地位:私募一哥

  調查原因:涉嫌違法犯罪

  11月1日晚間,從未在媒體上露臉的中國內地私募一哥徐翔首次亮相,不過亮相的方式卻是身穿阿瑪尼的“白大褂”戴著手銬被警察帶走的照片在朋友圈被刷屏。這位被市場稱為最神秘低調的投資大家至此才正式從幕後走到臺前。投資者也才恍然大悟,原來網上一直流傳的有些禿頭的中年男人的照片並非私募一哥徐翔本尊。

  根據官方消息,徐翔等人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股市內幕資訊,從事內幕交易、操縱股票交易價格,其行為涉嫌違法犯罪,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相關案偵工作仍在嚴格依法進行中。事件引發的地震隨之而來,多位與徐翔相關的人物相繼失聯,徐翔概念股一時之間也遭到資金的拋售,紛紛跌停。

  從17歲隻身帶著3萬元闖入股市,到赫赫有名身家幾十億的資本大佬,徐翔作為“寧波漲停板敢死隊”的重要成員,其投資風格極其彪悍,以“穩、準、狠”見長,也因此被封為“漲停板敢死隊總舵主”。

  然而,從少年成名再到如今的鋃鐺入獄,私募一哥終於走下神壇,其所創下的遊資時代也宣告終結。

  □權威訪談

  權力體系需內外部有效制約

  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遠忠博士

  京華時報:市場的監管者成為反腐爆發的集中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張遠忠:今年以來集中爆發的金融反腐,不單單是個人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是監管機構缺乏約束,絕對的權力導致的絕對腐敗。證監會第二號人物、主席助理及相關人員被抓,暴露了監管機構的權力已經到了恣意妄為的階段。正是我們的權力結構體系缺乏內外部有效制約,才導致這些官員落馬。

  因此,證監會體制轉變和職能轉變的當務之急是借此次股災進行梳理和反思。如果經過這場災難,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來還會出現問題。

  京華時報:在金融反腐過程中,證監會出臺了《十項禁令》,能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張遠忠:此次頒布的十項禁令是依據一些基本法律常識編寫的順口溜。在實際操作中,關鍵還要解決幾個問題,包括違反禁令如何處罰、外部監督機制如何建立以及如何規範一些行政執法中出現的濫用自由裁量權等問題。

  中國市場的許多基本規則雖然借鑒了美國、香港等市場經濟體的做法,但是由於法治理念等存在本質差別,監管的核心制度無法進行異體移植,從市場經濟體搬來的許多制度就出現了“枳生淮北”的現象。治市之道總是游離于“政策市”與“法治市”之間,這既是證監會工作不能很好開展的原因,也是證監會形象受損的原因之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指望十項禁令能夠上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不現實的。

  京華時報:制度建設上需要作出哪些改進,您有哪些建議?

  張遠忠:事實上,今年的股災已經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課題,就是如何構建內外有制約的證券監管權力體系。如何建立股市問責機制等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國會對危機原因展開調查,並進行問責。但2015年股災至今,官方的只有證監會主席的一份總結性報告,“民間”版的清華報告也對股災原因避重就輕。所以,誰來監督證監會是將來證券法必須回答的問題。

  □下篇·罰

  一直以來,資本市場都有這麼一群人:草莽出身,不按常理出牌,往往通過非正常手段操縱市場,營造虛假的市場供求關係和證券期貨價格,將散戶玩弄于股掌之間,類似“套路”曾經屢試不爽。但伴隨著2015年證監會加大對各類操縱行為的查處力度,多名曾在股市中呼風喚雨、馳騁十余載的遊資大腕、隱形牛散相繼現了真身。在這場貓捉老鼠的遊戲中,證監會可謂碩萬元果纍纍,聞名于滬深兩市的“遊資一哥”孫國棟、“超短F4”成員馬信琪均入了證監會的法眼,成為處罰典型。

  孫國棟

  江湖封號:“遊資一哥”

  操作風格:虛假申報、快速反向賣出獲利

  孫國棟號稱“遊資一哥”,但是,了解本尊的股民卻極少。直到證監會的一紙罰單公佈,孫國棟才首次亮相。

  孫國棟出手闊綽,不愧其“遊資一哥”的稱號,看看他操縱的股票數量就知道了。證監會公佈的資訊顯示,孫國棟涉嫌操縱“全通教育”、“中科金財”、“如意集團”、“西部證券”、“開元儀器”、“奮達科技”、“鼎捷軟體”、“暴風科技”、“雷曼股份”、“深圳華強”、“仙壇股份”、“新寧物流”和“銀之傑”等13隻股票價格。

  其操作手法是憑藉資金優勢,通過虛假申報等方法影響相應股票價格,並快速反向賣出獲利。根據調查,孫國棟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間,在開盤集合競價階段、連續競價階段、尾市階段通過虛假申報、連續申報抬高股價等方式影響“全通教育”等前述13隻股票價格,並於當日或次日反向賣出獲利。

  證監會最終沒收孫國棟違法所得1129.89萬元,並處以3389.67萬元罰款。

  仔細觀察這13隻股票不難發現,其中不乏今年的大牛股。以今年3月上市的暴風科技為例,股票發行價僅7.14元,連續29個一字漲停後股價達150元,其後又一路狂飆,最高漲至今年5月21日的327.01元,創造了A股紀錄。

  任良成

  江湖封號:股票博物館館長

  操作風格:高價申報、大筆申報等方式拉抬股價

  作為中國第一代股民,從1990年首次進入資本市場,通過炒股挖到第一桶金,再到後來收藏股證、籌辦博物館,擔任中國股票博物館館長,任良成已經成為牛散的標桿式人物。在股海長期的沉浮中他也收穫了人生最大的財富。

  然而,證監會的一紙罰單卻讓這位牛散背後的違規操作行為曝了光。

  任良成為了完成大宗交易買入股票在二級市場的順利出貨,控制使用20個賬戶在8隻股票的9個交易日尾市階段通過高價申報、大筆申報等方式買入相關股票拉抬股價,並於次日賣出,在8隻股票的10個交易日中採用頻繁虛假申報撤單、隨即反向賣出的手法,操縱證券市場,盈利合計1828.51萬元。

  不過,任良成最終也沒逃過監管的法眼,證監會決定沒收其違法所得,並處以1828.51萬元罰款。

  公開資訊顯示,2008年至今,任良成設立的投資管理公司成功大量收購上市公司大小非解禁股做大宗交易,成為全國目前該領域最大的買家之一。他收藏的股證達350多萬枚,1999年還曾榮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股證收藏數量之最。

  馬信琪

  江湖封號:“超短F4”成員

  操作風格:虛假申報、快速反向賣出獲利

  馬信琪在市場上可謂大名鼎鼎,作為寧波漲停敢死隊四大操盤手之一,操作席位主要位於天一證券寧波解放南路證券營業部,被民間稱為“超短F4”成員。其操作手法均是通過虛假申報等方法影響相應股票價格,並快速反向賣出獲利。今年,馬信琪正是利用這一手段在一天之內炒作暴風科技盈利44萬而遭到證監會的處罰。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結果,馬信琪在2015年7月31日多次大筆申報買入後快速撤單,以不成交或少量成交的方式拉抬“暴風科技”股價,隨後快速反向賣出之前持有的部分股票獲利。證監會沒收馬信琪違法所得44.12萬元,並處以132.35萬元罰款。

  公開資訊顯示,馬信琪在資本市場頗為活躍,經常以唯一自然人股東的身份出現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或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根據媒體統計,近10年來,馬信琪的大名直接進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約40家左右。但是,其持股週期均不長,基本按照季度來計算。以太平洋證券為例,在太平洋2015年中報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馬信琪成為唯一的自然人股東,但是,根據太平洋的三季報顯示,馬信琪持有的6168.65萬股已悉數出清。

  張春

  江湖封號:股市印鈔機

  操作風格:借資金優勢盤中連續買賣

  3天時間,獲利上億,牛散張春定的效率堪稱股市印鈔機。

  張春定操縱證券市場的手法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營造虛假的市場供求關係和證券價格,誤導投資者的決策。根據證監會公佈的處罰通知,張春定於2015年7月16日至20日通過集中資金優勢盤中連續買賣、在自己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交易等行為,影響“中國衛星”股票價格與交易量,繼而反向賣出,獲利9966.38萬元。

  因為7月18日和7月19日為週末,在張春定出手的三個交易日,中國衛星從7月16日的最低38元躥升到7月20日最高54.05元,股價在3天的時間裏最大漲幅42%,張春定在3個交易日就盈利近億元,堪稱印鈔機。

  原本以為神鬼不知,但最終仍沒能逃脫處罰,最終,證監會沒收張春定違法所得9966.38萬元,並處以2.99億元罰款。

  葉飛

  江湖封號:民間股神

  操作風格:尾盤連續買入

  葉飛在業界有“民間股神”之稱。葉飛操盤的陽光私募基金倚天雅莉3號業績曾一度超過徐翔,並因此奠定其業界地位,不過,這位民間股神在2015年也被證監會盯上了。不僅將一個半月663.79萬元的收益悉數吐回,還收到了三倍的罰單。

  證監會公佈的處罰資訊顯示,葉飛于2015年5月13日至6月30日集中資金優勢在尾盤階段連續買入“信威集團”、“晉西車軸”、“江淮汽車”、“奧特迅”和“中青寶”等5隻股票,影響相關股票價格與交易量,繼而反向賣出。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裏,共獲利663.79萬元。最終,證監會沒收葉飛違法所得,並處以1991.37萬元罰款。

  袁海林

  江湖封號:最悲催牛散

  操作風格:虛假申報、反向交易

  原本以為手握鉅資,操縱股票妥妥的穩賺不賠,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資本市場幾度沉浮的牛散袁海林,竟成了陰溝裏翻船的典型,被市場戲稱為有史以來最悲催的牛散。

  根據證監會的通報,袁海林于2015年6月1日至7月31日通過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買賣、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交易、虛假申報、反向交易等方式影響“蘇寧雲商”和“藍光發展”等2隻股票價格,並反向賣出,一通折騰之後,僅僅兩個月的工夫,袁海林賬戶虧損高達2.78億元。

  手握鉅資操縱股價最後竟導致巨虧,砸了牛散招牌不説,還被證監會抓了典型。不知道這位牛散是否會從此引退江湖,閉門思過。

  根據證監會的處罰通告,責令袁海林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並處以300萬元罰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