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轉型升級引領並購市場大趨勢

  • 發佈時間:2015-12-23 00:30: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閻明煒

  2015年的並購市場是波瀾壯闊的一年,2015年的並購市場也是熱點紛呈的一年。跨境並購熱度不減,新興行業的並購整合層出不窮,經過洗禮後的並購市場愈發成熟。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産業協同的並購邏輯將進一步演繹深化,註冊制落地或促價值投資王者歸來,基於價值投資和産業整合的並購有望持續升溫。未來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將為並購市場提供持續動力。

  並購市場熱點紛呈

   國內並購市場在2015年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一年。

   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2015年前11個月中國並購市場共完成交易2526起,較去年同期的1610起同比提高57%;披露金額的並購案例總計2026起,共涉及交易金額1504.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35.50億美元提升45.3%,交易活躍度與規模量雙雙突破2014年交易總量。

   不過,華泰聯合證券投行部執行董事勞志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2015年整體的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相較去年有不小的提升,但很多是2013年和2014年開啟的並購談判在2015年達成了交易。從實際情況來看,受二級市場股價劇烈波動的影響,2015年並購交易的達成相較以往有不小的難度。

   “對於A股上市公司來説,基於證券化的溢價巨大,所以在並購中普遍採用股份支付的方式,但在今年上半年二級市場股價快速上揚的過程中,很多並購標的在接受股份支付的時候心裏沒底。同樣,在股價迅速下行的通道中,並購標的同樣心裏沒底。所以,從並購標的的角度來講,股價不怕高也不怕低,就怕不確定性,2015年二級市場的劇烈波動造成的不確定性會對交易達成有很大影響。”勞志明表示。

   正如勞志明所言,在二級市場股價迅速上揚的2015年上半年,中國並購市場共完成交易961起,同比增長19.2%,環比下降14.4%;披露金額的並購案例總計883起,共涉及交易金額406.58億美元,同比下降21.9%,環比減少38.8%;平均並購金額為4604.49萬美元,大幅落後於去年同期的7116.18萬美元。

   同時,新三板的快速發展和估值高企也一度對並購市場造成了很大干擾,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平均估值一度超過60倍,已經遠遠高出並購市場平均15倍的估值。長城證券並購部總經理尹中余便告訴記者:“本來手頭的幾個項目雙方都已經談好,標的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認可了被並購,但因為新三板公司估值不斷升高,很多企業都轉而想上新三板掛牌。”

   不過,雖有上述因素的干擾,2015年的並購市場仍熱點紛呈:跨境並購熱度不減,中概股回歸浪潮乍起,央企整合風風火火,新興行業的並購整合也層出不窮。在央企整合方面,年初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正式合併;5月,國家核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正式合併;12月以來,南光(集團)有限公司和珠海振戎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先後進行整合。在新興産業方面,今年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宣佈合併、58同城戰略入股趕集網、攜程戰略性收購藝龍37.6%股份、阿裏宣佈收購優酷馬鈴薯、百合網收購世紀佳緣,同業並購層出不窮。

   同時,從政策面看,利好因素不斷涌現。2月10日,銀監會印發《商業銀行並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將並購貸款期限提升至7年,並購貸款在並購交易總金額的佔比上限提高至60%;8月31日,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四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鼓勵上市公司兼併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在並購重組監管中將進一步簡政放權,擴大並購重組取消行政審批的範圍,簡化審批程式;鼓勵支付工具和融資方式創新,推出定向可轉債作為並購支付工具;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依託資本市場加強資源整合,調整優化産業佈局。通過並購貸款、境內外銀團貸款等方式支援上市公司實行跨國並購。

  産業協同漸成主流

   “回顧這幾年的國內並購市場,一方面,包括並購基金在內的資本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並購後股價雞犬升天的現象越來越少,盈利預測對股價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弱。同時,2015年的並購市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就是並購的産業邏輯越來越強。”勞志明指出。

   去年以來,跨界並購在國內並購市場一度非常盛行,影視、手遊等二級市場的熱門行業成為很多上市公司跨界並購的首選。不過,大浪淘沙後,跨界並購的後遺症正慢慢凸顯,其熱潮也正慢慢退卻。禾盛新材就2014年度公司業績變臉進行情況説明時稱,其去年收購的影視資産業績不達標需要計提鉅額損失,將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拖累至由盈轉虧。

   與此同時,基於産業協同邏輯的並購正逐漸升溫,國內並購市場的“價值回歸”成為大勢所趨。2015年,酒店行業的“巨頭整合”便很明顯地體現了這一趨勢。9月18日下午,錦江國際與鉑濤集團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錦江股份將作為投資主體,戰略投資鉑濤集團取得其81%股權,交易額達82.69億元。交易達成後,錦江股份將成為國內第一、全球前五的酒店業集團。緊接著,12月7日,首旅酒店公告稱,公司擬通過支付現金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産方式,直接及間接持有如家酒店集團100%股權,交易金額合計約110.5億元。交易完成後,首旅酒店將成為國內第二大酒店集團。

   酒店業巨頭整合的産業協同邏輯十分清晰。“攜程給我們的價格,與給鉑濤的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以後肯定是高價格往低價格走。不光是我們受益,我們的加盟商也會受益。”錦江股份副總裁俞萌告訴記者,錦江股份收購鉑濤集團,做大之後帶來最直觀的一個好處便是可以發揮規模效應,增強議價能力。這樣的好處也體現在日常用品、易耗品、裝修改造物資、洗滌物品、中央廚房等領域的採購上。

   沿著産業協同邏輯的視角分析,2015年跨境並購正迅速興起。據清科統計,2015年前11個月共完成255起跨國並購案例,同比增長55.5%。其中,披露金額的196起案例共涉及金額319.17億美元。

   “隨著‘一帶一路’上升為國家戰略,越來越多的國內公司放眼全球市場。10月6日,商務部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模式大幅提升出境並購效率。同時,今年上半年,二級市場股價的巨幅上漲帶動一級市場的價格高企也是促成海外並購的一大原因。以矽谷天堂2015年6月收購南非上市公司Village Main Reef並私有化為例,其交易對價相較國內的同類礦類公司有著非常大的優勢。”矽谷天堂董事總經理鮑鉞對記者表示。

  轉型升級帶來機遇

   展望2016年,勞志明認為,並購市場的大趨勢依舊向好,産業協同的邏輯將進一步深化,註冊制的逐步落地將促成價值投資的王者歸來,明年的並購市場將更加理性,基於價值投資和産業整合的並購將繼續升溫。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將成為並購市場發展的持續動力,跨境並購的熱潮仍將延續。

   從近幾年的趨勢來看,隨著國內企業跨境並購的標的從原油、礦産等大宗商品向品牌、技術、渠道轉移,並購的目的地也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向歐洲轉移。特別是西歐,正成為中國企業進行跨境並購的理想樂土。

   以製造業為例,2013年國內上市公司博盈投資收購柴油發動機百年老店奧地利斯太爾曾成為國內企業通過跨境並購實現製造業升級的經典案例。而眼下,像這樣的案例已經數不勝數。特別是提出工業4.0概念的德國,尤其受到中國製造業企業的關注。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漢娜•列文格爾去年年底發佈研究報告稱,中國對德投資有望進一步加速,並購多涉及機械、可再生能源、汽車等行業,並購對象包括一些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德國中小企業。

   除了經濟轉型,消費升級是另一大驅動力。以近年來國內對優質肉蛋奶需求的迅速興起為例,歐洲、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的優質農牧資源成為中國企業角逐的新樂土。

   過去幾年,以兗州煤業為代表的國內上市公司在澳大利亞的煤炭版圖迅速擴張。不過,近兩年來,活躍于澳大利亞並購市場上的已經是新希望東淩糧油得利斯等農牧類上市公司。今年9月14日,得利斯宣佈擬收購澳大利亞大型牛肉生産銷售集團Yolarno Pty Ltd公司相關股權便頗受市場關注。

   在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資金的投向也在轉移。中國民生銀行總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張立洲告訴記者:“去年有一家企業希望我們為其提供近80億的並購貸款,來收購一個全球有名的鐵礦。從項目本身來看,它的價格還是很便宜的,對接的也是國內資源市場。但我們經過仔細考慮後,還是把這個項目否決了。原因並不是項目本身有問題,而是我們在戰略上不認同。因為從國內鋼鐵市場的情況來看,收購鐵礦這樣的大宗商品項目是不符合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的。相反,雖然一些符合轉型升級戰略的項目壓力也很大,但我們還是會全力支援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