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重組規模較去年翻番 企業盼政策加大支援

  • 發佈時間:2015-11-09 07:2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並購重組是釋放資本市場活力、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重要手段,也是資本市場永恒的話題。當下,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伴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完善,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都為並購市場提供了要素和驅動力。

  11月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之中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沙龍上,人頭攢動。各路資本大佬一致認為,未來5~10年,資本市場與産業市場將出現波瀾壯闊的一幕。

  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上,短視性並購並不少見,拉低了並購重組的價值創造力。國金證券董事長冉雲直言,隨著並購市場日趨繁榮,並購市場會大浪淘沙,單純短視逐利性的並購將減少,“市值管理不再是並購的起點,並購終將回歸本質,真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利器,幫助企業家實現産業共用。”

  股權投資迎“黃金十年”

  2014年以來,並購重組就處於如火如荼的狀態。新華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發生並購案1929起,同比增長56.6%,1815起並購披露金額涉及交易金額1184.9億美元,同比增長27.1%,交易數量和金額應該説雙雙突破歷史記錄。

  到了2015年,並購重組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據冉雲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上市公司已獲批的重大重組數量是278個,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06個,交易規模達到6671億元,按此速率,今年全年或比去年的3685億元翻一番還多,“2015年以來,中國2800家上市公司中有一小半在搞資産重組,這是以前不可想像的事。”

  基於數據和現象的分析總結,冉雲認為,無論宏觀還是微觀角度,中國並購重組市場長期繁榮的趨勢不會改變,這為上市公司、大型企業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和發展空間。

  通過並購重組,上市公司有機會切入新的領域,或是在産業鏈進行延伸。“並購重組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説,它能夠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和發展機遇。”成都盈創動力基金創始合夥人易宇説道。

  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對並購重組和創新並不像今天這麼急迫,很多傳統的經濟方式得到延續和認可。但在新常態下,這種發展方式遇到很大阻力,創新成為經濟轉型的必然手段。

  易宇所在的盈創動力從2008年就提出為中小企業打造加速發展的服務平臺,有著親身經歷的易宇感嘆,當時沒有這麼好的政策,做得最多的也就是幫企業找錢。彼時,投資機構都認為很難找到好標的,大量企業也抱怨很難找到合適資金。

  在易宇看來,目前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特別是中小板推出讓企業發展有了非常好的機遇,“對於股權投資來説,我認為迎來了黃金十年,預計未來5~10年中小企業投資會有非常高的發展速度。”

  企業應正視並購重組

  在當前産能過剩、企業惡性競爭等問題的困擾下,並購重組與新興産業創新成了很多企業賴以生存的重要法寶,也受到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

  “第二産業增速明顯放緩,形成了經濟新常態倒逼産業結構調整的局勢,無論是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優化産業結構,還是企業自身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都比以往更加緊迫,也更加不可回避。”11月7日,中科招商常務副總裁敖勇冰在“並購重組與新興産業創新”的主題演講中説道。

  在他看來,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須在創新上有勇氣嘗試,具體應通過存量整合、引入增量、轉變主業實現騰籠換鳥,繼而提高自身競爭力和盈利水準,實現産業升級。

  不過,資本市場並購重組並不全是喜悅。儘管並購重組廣受上市公司及資本市場熱捧,但並購失敗的案例也逐年增加。有觀點認為,並購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未對標的進行全方位考察,僅想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短期套利,尤其在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領域。

  以四川科倫藥業為例,科倫藥業的發展可算得上一部兼併史。目前,科倫藥業有32家生産基地,遍佈全國14個省份,這幾乎都是通過並購方式獲得。“通過這些積累,我們也形成了自己的並購邏輯。”四川科倫藥業副總經理馮昊表示,“第一叫做補缺口,第二就是減少或者消滅同質化的惡性競爭。”

  實際上,補缺口亦可看作“拿來主義”,直接將企業和産品收編來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馮昊解釋道,“消滅同質化的惡性競爭就是讓不具備能力的企業退出市場,由此提高産業和公司的盈利能力。從經濟意義上講,橫向産業並購更多的是為了提升整體産業的盈利能力,從縱向上下游資源的角度來講,為了生産要素在企業內部更迅速快速流轉,從而降低交易成本,達到供應鏈的優勢。”

  並購重組需良好政策環境

  健康有序的並購重組離不開良好的政策環境。在此次並購重組沙龍上,參與嘉賓均對政策支援寄予了高度期望。

  “站在專業創投機構的角度,我們當然希望(政府)營造一個非常好的氛圍,同時也借政府之力把資源調動起來。”易宇表示,“另一方面,也希望並購重組的企業和投資機構能夠得到如同IPO的同等優惠政策。”

  博瑞傳播董事長曹建春則對國資證券化提出一些期許,“博瑞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正在重組,更希望借國企改革的東風把國有資産證券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包括成都在內的全國多地都在加速提升經濟證券化水準,且十分重視並購重組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作用。今年初,成都市全面啟動實施2015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企業與並購金融資本加速融合,也標誌著成都資本市場建設進入新階段。

  據記者梳理,2015年以來成都市全面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卓有成效。前三季度,成都市金融業增加值929億元,同比增長17.9%,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1.9%,拉動服務業增長3.6個百分點,金融支柱産業地位進一步凸顯。

  第七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顯示,成都金融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第六,中西部第一,比去年上升兩位。

  成都在提升經濟證券化水準上發力頻頻。在成都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看來,提升經濟證券化水準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無論是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還是助推創新創業都一定要靠資本驅動,否則難以實現。”

  上述成都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在此次並購重組沙龍上也表示,接下來成都市金融辦會根據成都産業結構現狀、發展水準,考慮推動包括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初創企業在內的企業實體開展並購重組,並研討出相應的引導政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