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建言十三五應重視財政配套 去杠桿帶來新機會

  • 發佈時間:2015-11-06 01:30: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李超  責任編輯:楊菲

  11月5日,多位專家出席2015鳳凰財經峰會時表示,中國正面臨的通貨緊縮對經濟穩定增長構成挑戰,“十三五”期間,有必要在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穩增長的同時,促進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支援創新。在國企改革方面,應遵循市場紀律,妥善處置“僵屍企業”。研究顯示,中國發生債務危機的概率極小,而降低杠桿率是今後一段時間的戰略性任務,資本市場杠桿率過高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目前,消費者結構在發生變化,部分新興産業消費增加,市場的結構性機會大於趨勢性機會。

  貨幣政策呼籲配套財政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十三五”期間應設定一個比較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目標,中國目前面臨著通貨緊縮局面,這對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不利,有必要竭盡全力穩定住經濟增長。預期中央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同時,會輔以擴張性貨幣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長,去除過剩産能,刺激有效需求,從而促使經濟穩定回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黃益平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遭遇的挑戰是通脹和增長問題,現在亟須新興産業支援中國經濟下一輪增長,理論上來説,關鍵是需要發展出新的有競爭力的、成規模的支柱産業,要有高附加值、高技術的服務業或者製造業。“十三五”期間,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需要解決好兩方面問題,一是要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二是考慮採取政策更好地支援創新。

  余永定表示,中國目前處於通縮時期,這是一個動態過程,對此應有充分思想準備。通縮一般要經過去庫存、去過剩産能、清理銀行不良債權、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等四個階段,而中國目前面臨的通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至今依然處於前兩個階段之間,去過剩産能的過程還沒有完成。在這一背景下,貨幣政策應該是擴張性的,不能在通貨收縮、經濟增長速度下滑而且趨勢比較明顯的時候採取緊縮政策。

  余永定認為,單純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已不能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但擴張性貨幣政策是一個必要元素。中國現有情況下,財政政策應該發揮更大作用。“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未來依舊還有空間。貨幣政策要配合財政政策,兩者結合才能真正將資源配置在實體經濟中,推動經濟反彈。”

  處置“僵屍企業”應循市場紀律

  黃益平表示,國企改革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是很多已經資不抵債、産能過剩、出現虧損的國有企業,即通常所説的“僵屍企業”無法退出。這對促進經濟發展、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培養創新能力,都是極大的制約。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國經濟還處於下行週期,此前過度投資使得産能過剩,並帶來了價格下行壓力,造成通縮債務陷阱,急需進行調整。調整的過程中,經濟存在進一步下探可能,因此,“僵屍企業”必須出局,對那些過去十多年來刺激經濟高速增長的行業不能繼續無效投資。短期而言,應當允許貨幣政策繼續放鬆,更寬鬆的貨幣環境有利於降低企業債務負擔,也不會大面積對企業自身發展構成拖累;不過貨幣政策寬鬆只能起到暫時緩解痛苦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加速改革,讓産能過剩企業儘早“出局”,核銷壞賬。

  黃益平表示,下一步改革的基本原則就是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如果企業發展得不好,就應該及時對其進行處置,針對“僵屍企業”,並非直接關停即可,有些企業還具備長期持續生存的機會。現在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在於,處置速度的快慢和關停需要付出的代價多寡。

  黃益平表示,有些人擔心存在産能過剩問題的國企數量眾多,如果全部關掉有可能導致經濟增速進一步下行,以及帶來工人失業和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等問題。“因此,這不意味著現在就應該把‘僵屍國企’全部關停,反而更應當採用市場化方式,因為如果不這樣,繼續讓‘僵屍企業’獲得政府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資源配置的效率就會進一步降低,增加風險。”

  加速“去杠桿”帶來新機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去杠桿”是當前世界經濟回暖的必要環節,有關規劃明確提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從數據和研究判斷,中國發生債務危機的概率極小,即便出現一些問題,也有足夠的資産去“覆蓋”;地方政府雖然負有債務,但資産規模也十分可觀,預計未來潛在債務風險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一是養老金缺口;二是銀行顯性和隱性的不良資産。

  李揚表示,“去杠桿”是今後的一項戰略性任務,而目前所謂“杠桿轉移”的辦法,需要重點關注三方面機構調整。一是期限錯配,主要體現在地方政府債務中,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機制,是中國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攻堅點”。二是應大力發展長期信用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新興工業化正在中國興起,城市化投資更需要長期資本。三是應依據收入和支出、責任匹配的原則,積極調整中央與地方間的財政關係。在對策上,一是推動中國金融結構從債務性融資為主向股權融資為主的格局轉變,二是必須認真考慮可否借鑒其他國家經驗,讓銀行也擁有部分投資權。

  李迅雷表示,目前國內資本市場投資者基本上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養老金等各方面資金還沒有充分入市,機構投資比較薄弱,而且市場開放度較低,沒有充分考慮到金融混業化大趨勢下潛在的風險,杠桿率過高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

  李迅雷認為,“十三五”提出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目前市場對改革預期依然高企。觀察資産負債表,雖然中國債務增長很快,但債務基本是內在、可以自我調節的。預計未來市場機會主要是結構性機會,而不是傳統的藍籌的機會。“現在消費者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傳統的吃、住、行消費數量比重在下降,新興的養老、健康、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消費在增加,市場的結構性機會還會大於趨勢性機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