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板六週年總市值增逾20倍 機構持股市值逾40%

  • 發佈時間:2015-10-21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姜楠  責任編輯:王文舉

  自六年前首批28家公司掛牌上市以來,創業板市場快速發展,新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創業板打造了圍繞創新配置資金的市場化引擎。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共有484家上市公司,總股本為1669億股,為2009年的48.2倍。按當日收盤價計算,總市值為36456億元,為2009年的22.6倍。

  如今,創業板已成長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公司IPO累計融資規模為2751.95億元,有效發揮了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雖然六年來創業板經歷了風風雨雨,有高潮有低谷,至今某些高估值仍被質疑。但是創業板的推出無疑是成功的,其為整個社會的創新轉型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其示範效應帶動了創業投資的熱潮,改善了創新型科技企業的融資環境,其良好的流動性為創業投資構築了有效的退出渠道,可以説,社會逐漸形成的創業熱情,創業板功不可沒。”大通證券資管部副總經理李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真地説。

  市場篇:

  規模壯大制度不斷完善

  進入2015年,創業板交易量佔深市總交易量的比例已從2009年的0.96%上升至22%,增幅達22.9倍。從年度數據看,2009年至2014年日均換手率依次為17.04%、7.15%、2.98%、3.08%、3.67%和2.81%。2015年前9個月,創業板市場日均換手率為4.15%,明顯高於同期深市日均換手率(3.42%)。

  六年來,創業板的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15年9月25日,機構投資者持有流通市值的份額從2009年的3.56%上升至43.36%。機構持股比例的上升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創業板發展的認可和對前景的信心。

  創業板的投資回報率也值得一提。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供的數據顯示,自創業板指2010年6月1日設立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指幾經起伏,但仍在波折中實現了102.1%的正收益,遠高於A股其他幾大指數的收益。截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共有450家公司複權後股價高於發行價,僅34家公司股價破發。其中,342家公司最新複權價較發行價漲幅超過100%,從長期來看投資者實現了較好回報。與此同時,創業板公司堅持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從2009年至2014年,創業板公司合計分紅410.5億元,佔累計實現凈利潤合計額的32.4%,高於深市平均分紅比例,用實際行動積極回報投資者。

  這六年裏,創業板先後經歷了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以及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等嚴峻內外部環境的考驗。但創業板公司迎難而上、銳意進取,收入增長率六年來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平均收入規模已由2009年的3.05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8.25億元,增幅達到170.5%。凈利潤經歷了2012年的小幅下滑後迅速回升,2014年平均凈利潤達9435萬元,相比2009年增幅達62.06%。

  這些可圈可點的業績首當歸功於監管層對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一絲不茍。

  為大力支援企業發展,深交所推動創業板在準入門檻、再融資等方面進行了重點優化。一是積極配合和推動創業板IPO制度改革,降低財務準入門檻,取消了盈利增長要求;二是構建有創業板特色的再融資制度,率先實行小額快速再融資;三是研究並推動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及科技創新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在推動基礎制度建設,完善市場基礎功能的同時,深交所持續發佈行業披露指引,提高公告針對性有效性,全面推進信披直通車,貫徹落實監管轉型,全面實行陽光監管,不斷提高工作透明度,借助基於Web2.0技術的“互動易”平臺搭建投資者交流平臺,通過開展投資者開放日等活動強化投資者關係管理,培育價值投資理念。

  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此前多次表示,加快創業板改革創新。未來,創業板將秉持改革創新理念,在全面實行註冊制的背景下,設置差異化的上市條件,淡化以盈利為單一指標的估值理念,更加貼近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規律和現實需求。通過增設一套營業收入規模的指標和一套市值指標,適應目前尚未盈利但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投資者認可其價值的企業上市。同時,創業板也正在積極研究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拆除VIE相關問題,力爭能以更高的包容度迎接紅籌企業回歸,也讓國內投資者得以分享企業高速成長的收益。

  行業篇:

  構建新興産業發展平臺

  創業板設立六年來,始終堅持服務創新創業企業,積極引導社會經濟資源向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創業企業聚集,推動資本市場有效對接實體經濟,一大批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的公司正在創業板成長壯大。

  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創業板已有354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公司上市,佔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73.14%,廣泛覆蓋新一代資訊技術(134家)、節能環保(54家)、新材料(44家)、生物醫藥(51家)、高端裝備製造(46家)、新能源新能源汽車(25家)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板塊特色。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創業板戰略性新興産業公司分別貢獻了創業板71%的營業收入、73%的凈利潤和75%的營業收入、83%的凈利潤,已成為創業板的中流砥柱。借助資本市場平臺,354家公司通過IPO融資累計超過1884億元,上市前至2014年營業收入的複合增長率達到26 %,體現出戰略性新興産業良好的成長性。

  創業板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如神州泰嶽銀江股份等新一代資訊技術企業。目前,創業板新一代資訊技術企業已多達134家,涵蓋資訊網路、網際網路、高性能積體電路、資訊技術設備、高端軟體和新興資訊服務等領域,形成了明顯的集聚效應,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已成為創業板最具影響力的板塊之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34家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為8.16億元,同比增長27.72%,平均凈利潤為9685.45萬元,同比增長12.64%;最近三年收入和凈利潤的平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24.70%和2.48%,高於創業板平均20.09%和1.41%的複合增長水準。

  在生物醫藥産業、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創業板上市公司同樣活躍。這些企業利用創業板扶持創新創業的優勢,廣泛對接資本,拓寬經營領域,實現規模發展,在各自的細分行業取得了可喜成績。

  並購篇:

  産業整合助推經濟轉型

  在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代表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創業板也走過了第六年。隨著創業板市場容量的增加,基於存量資産結構優化調整的並購活動日趨活躍,已經成為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焦點。戰略性新興産業聚集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實現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帶動所在産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據深圳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以公佈重組預案或報告書日為口徑,截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公佈的重組方案數共251單,其中2014與2015年公佈了185單,佔比達74%。而2015年以來創業板並購重組更加活躍,截至9月25日,已披露的並購重組方案有96單,超過2014年全年披露的89單;並購重組交易金額持續提高,今年以來交易金額(不包含募集配套資金)達972億元,比2014年全年交易額高出77%,平均每單交易額10億元,是2014年的1.5倍。

  深入分析這些並購案例可以發現創業板並購重組特色鮮明。一是以戰略性新興産業鏈上的整合為主。從並購重組的交易類型看,創業板上市公司所籌劃的並購重組有70%以上屬於産業整合式的並購,均為主營業務相關的同行業或上下游並購整合,並不涉及借殼上市。二是並購標的以輕資産、高成長公司為主。從並購交易所處的行業來看,電子設備和儀器、資訊科技諮詢、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環境與設施服務等四個行業發生的並購最多,佔比分別為12%、11%、7%和5%,可見創業板並購主要發生在輕資産、高成長企業聚集的資訊技術産業、網際網路、生産性服務行業等領域。三是並購標的資産的估值較為市場化。以2014年為例,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收購的標的資産平均溢價率為119%、684%和621%,可見創業板並購標的估值水準較高,體現出創業板在對輕資産、科技型標公司的估值上更著眼于發展前景、人力資源、研發成果、專利技術等非有形資産,也體現出高度市場化價的定價特徵。四是並購交易方案的設計日趨多元化。比如,華泰聯合證券在為藍色游標立思辰的重組交易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的同時,率先嘗試了過橋融資服務;藍色游標收購博傑廣告的交易價格根據未來三年實現的利潤情況而定,實現單向業績對賭向雙向業績對賭過渡;被掌趣科技所收購的動網先鋒,承擔業績承諾的管理層所持股份的定價遠高於沒有參與業績承諾的股東所持股份的價格,同股不同價的交易逐漸增加……創業板上市公司充分發揮機制優勢,在市場化環境下創造出多元化的交易方式,為提升並購效率、加強並購後激勵、保障並購效果等提供有力支援。

  經過六年的歷練,創業板市場已初具規模,市場關注度不斷提高;上市公司業績提升明顯,核心競爭力不斷加強;市場基礎制度持續完善,逐漸貼近企業發展規律和現實需求。正如前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李娜所説,更為關鍵的是,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創業板培育了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形成了支援創新驅動發展的社會基礎和市場內生力量,推動著創新型企業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戰略性轉型的中堅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