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證券報:號準脈搏務實救市 讓市場流動生金

  • 發佈時間:2015-07-09 10:15: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多部門聯合行動不僅是為了穩定股市,更重要的目的在於遏制股市中業已形成的流動性危機,以及信心危機向外部蔓延,保護實體經濟不受損害,穩定中國經濟發展大局。

  決心!人心!信心!耐心!

  當前,政府針對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所展開的一系列果斷舉措,足以載入中國金融史冊。各部委展開聯合行動,正彰顯高層穩定市場的決心。

  聯合救市行動不僅是為了穩定市場,更重要的目的在於遏制業已形成的流動性和信心危機向外部蔓延,以保護實體經濟不受損害,穩定中國經濟發展大局。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圍繞流動性枯竭這一市場癥結,政策組合拳正在有序展開,救市行動已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資本市場必將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也必將承擔起在國家全面深化經濟改革、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歷史重任。

  對此,我們應該有堅定的信心,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一過程任重而道遠,必須抱有足夠的耐心。

  事情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流動性,也就是各類金融資産的可變現能力。沒有流動性就沒有價格,流動性缺失進一步加劇了恐慌蔓延。應該從昨日市場的表現中看到,積極的變化是流動性危機正在得到改善。

  華爾街有句格言:永遠不要和美聯儲做對手盤。

  在中國,我們永遠不要低估中國政府攻堅克難的決心與能力。

  昨日早盤,央行、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少見地在開盤前集體發聲,再次明確了將向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這些舉措都令市場情緒為之一振。此後,更多救市政策持續放出。

  多部委及相關部門針對股市所採取的集體行動,這在中國的金融史上極為罕見。這一則説明,由於股市在當前中國經濟中所處的重要地位,當前中國股市的問題已經並非股市、股民的危機;還説明,中央更高層已經下決心要解決當前股市所面臨的信心危機,而各部委的行動將更加體現出一致性、統一性、協調性。

  積極的信號不僅來自於決策層的行動,也來自於市場表現的層面。

  在獲得了充裕的資金支援後,主力資金從昨日起也開始針對市場的癥結所在,對症下藥。昨日儘管主機板指數走弱,但救市更顯實效,一度陷入“死寂”的創業板及中小板煥發出生機。不少明星個股直線拉升。很多股票換手率在20%以上,放出巨量。創業板在大量個股停牌的情況下昨日成交929.5億元,較週二倍增。中小板則成交1566億元,較週二增長50%。市場流動性得到明顯的改善。

  截至週二,兩市融資餘額為16261億元,從高點回落6000億元,而滬指在本輪行情中首次行至3500點位置時,兩市融資餘額為13048億元。場內去杠桿進程已漸近尾聲。

  除了通過二級市場操作進行“兩融拆彈”之外,證金公司也開始採用更多市場化的方式提供流動性。證監會昨日就披露,證金公司已通過股票質押的方式向21家證券公司提供2600億元信用額度,用於券商自營增持。

  有市場人士表示,隨著救市行動的持續科學推進,恐慌的市場情緒將得到平復。大量價值投資者將進場尋找下跌後出現的投資機會,使得市場從救市的特殊階段進入自我修復的良性迴圈。

  救人心樹信心

  恐懼來自於恐懼本身。

  當前股票市場的極端非理性狀態與當前投資者結構有著莫大的關係。在發展至今二十多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了飛速的發展,並已成為全球體量最大的股票市場。但與此同時,中國也擁有著全球規模最大的散戶投資者。

  在這一輪極端行情中,散戶投資者的恐慌心理和效應得到不斷地放大,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在於,在當前的交易機制下,他們的集體行動受到抑制,並引發進一步的恐慌,從而産生惡性迴圈。

  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至今,股市已經不是一個單純孤立發展的市場。近期大宗商品、國債期貨、港股市場、離岸人民幣市場乃至美國中概股市場的較大波動,已經充分説明中國股市對相關市場的聯動效應。

  如果不能果斷、有效地解決A股市場信心缺失的問題,不但衝擊中國金融體系其他市場的穩定,還將影響到中國一系列政治經濟發展大局的戰略性問題。

  在一些人看來,救市就是讓飛流直下的指數止跌企穩。但是事實上,隨著兩市A股近半數個股停牌,指數對於市場全景的代表意義已經大打折扣。在這樣的背景下,拉抬指數“看上去很美”,但其實並未切中當前股市問題的要害。

  在持續發酵了逾三周之後,A股市場本輪危機的癥結所在已經較為清晰。大盤從5178點高位直瀉而下未予喘息之機,裹挾了大量無法及時平倉的“場內場外、主動被動”融資盤,由於市場流動性缺失而無法有序撤出,這一問題在中小市值題材股中尤為突出。

  隨著大量公募基金重倉個股股價連續跌停,公募贖回壓力又開始顯現,令流動性危機雪上加霜。大量上市公司為規避股價下跌而採取“技術性”停牌手段,在自保之餘也加劇了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遏制住當前非理性的恐慌心理與行為,關鍵點就是在於恢復市場的流動性。只有市場的流動性得到充分的注入,投資者才能理性地做出投資的決策、信心才能得到有效地重塑,從而讓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得到人心的支援。

  樹信心需要耐心

  在經歷了疾風驟雨之後的中國股市,要重新回到原有的健康快速發展軌道,還需要時間。對此,投資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有市場人士就建議,場內兩融平倉盤已成為市場流動性面臨的主要負擔,除了在二級市場購買予以化解之外,可以考慮採取場外機制予以剝離斬斷。

  同時,近期大量上市公司出於規避股價下跌的目的“技術性”停牌,看似在賬面上保護了投資者資産,但事實上凍結了大量市場資金,令基金贖回壓力向其餘未停牌個股集中,加劇了市場的流動性危機,與救市大局背道而馳。有關部門應嚴肅監管,注意到上市公司停牌事由是否存在虛假陳述等問題並予以及時糾正。

  走出危機之後,A股市場仍將繼續反映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呼吸和脈動,在短週期中則可能會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有所波動。投資者應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參與資本市場,在分享改革紅利的同時承擔力所能及的風險,切莫將高層救市當成有求必應的救命稻草。

  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正是發揮其作用的最好歷史時期。這是當前中國經濟所處於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歷史大進程所賦予其的歷史重任,也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實現中國夢對其所提出的要求。這一發展趨勢必將重新推進。

  中國股民也必將在中國股市穩定健康發展中,重展開懷笑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