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上證所謀劃戰略新興板 業內預測在註冊制後推出

  • 發佈時間:2015-05-21 08:37: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5月19日,在上海舉行的“上證2015中國股權投資論壇”上,上證所副總經理劉世安從建設戰略新興板的意義、緊迫性等方面做了主題演講。劉世安指出,上證所在註冊制改革背景下推出戰略新興板,對於承接中概股回歸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中概股在回歸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制度障礙,上證所希望通過戰略新興板的推出,以及其他創新制度安排,為中概股回歸提供便利。作為全新的獨立板塊,戰略新興板將根據市場化原則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試驗田”作用。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昨日(5月20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上證所高層首次就戰略新興板進行較為詳細的闡述,預計戰略新興板有望在IPO註冊制實施之後推出。

  多只中概股正研究回歸A股

  哪些産業屬於戰略新興産業?劉世安闡述,在(戰略新興板)設立初期,將以“十二五”國家戰略性産業發展規劃為依據,重點支援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企業以及科技創新型企業。同時,國家其他相關産業規劃確定的新興産業,以及商業模式創新、公司治理創新等其他創新型企業,也都屬於戰略新興板所服務的範圍。

  “一批優質中概股以及原計劃在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正在研究如何更快地在A股上市。”劉世安在論壇上表示,而目前境內資本市場還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體制度安排。從這個角度來説,戰略新興板的建設可謂迫在眉睫。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約有200家,其中不乏阿里巴巴[微網志]、京東、百度[微網志]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在美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數目佔中概股的四分之一左右,而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值佔中概股的比重則超過四分之三。

  而與此同時,《滬市上市公司2014年年報整體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從市值規模看,金融、採掘、傳統工業的市值合計佔滬市總市值的比重超過74%。而新一代資訊技術(網際網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産業公司,由於普遍輕資産,在滬市佔比較小。

  上市條件將更具包容性

  宋清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對資本市場而言,如何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大資本市場對戰略新興産業公司的扶持、服務力度,降低滬市市場門檻,鬆綁各類體制、機制束縛,支援新興産業上市融資持續發展,是加快培育新興企業、落實國家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舉措。

  對於戰略新興板來説,亦將採用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條件。劉世安5月19日表示,一大批尚未盈利的戰略新興産業企業,因不符合境內資本市場現行的發行上市條件,難以獲得融資支援。建設戰略新興板,可為這類企業提供國內資本市場平臺,支援其更好地發展業務。

  劉世安指出,戰略新興板會淡化盈利要求,在傳統的“凈利潤+收入”的標準之外,引入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指標組合,形成多元化上市標準體系,允許暫時達不到要求的新興産業企業、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此外,戰略新興板也為股權架構或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特殊性的公司預留了上市空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