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證監會監管盯上高送轉 多家上市公司或將中槍

  • 發佈時間:2015-01-29 17:1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高方圓  責任編輯:張少雷

  滬深兩市上市公司近期頻頻推出“高送轉”預案,刺激股價強勢上漲。但在“高送轉”方案頻出的同時,卻伴隨著大股東乘機減持、資訊披露存在瑕疵,甚至涉嫌內幕交易等問題。據悉,此現象已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重視。

  證監會已要求對上市公司“高送轉”每單必查內幕交易。上交所已向多家相關公司發出監管問詢函,並把此類選擇性、自願性資訊披露及相關二級市場交易納入重點關注和監管範圍。對於投資者而言,擦亮眼睛,保持高度警惕,看看有多少上市公司的“高送轉”是貨真價實,又有多少是暗藏貓膩。

  統計顯示,自大富科技于2014年11月11日第一家公告收到股東高送轉提議以來,截至2015年1月28日,滬深兩市已有70家上市公司預披露的201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送轉比例超過“10轉10”。除個別公司是純轉增外,大部分都是大比例轉增+派現模式。

  轉增最極端的當屬賽象科技海潤光伏,預披露的均是“10轉20”的利潤分配預案,而隆基股份金科股份的高送轉比例也不遜色,不同之處後兩家包含部分送股比例,分別給出的是“10送5轉15派1”和“10送6轉14派1.5”的預案。

  即使是在“高送轉”方案滿天飛的如今,10轉20依舊算得上力道十足,所以海潤光伏披露分配預案的當天(1月23日)應聲漲停。然而令追高買入者始料未及的是,海潤光伏接下來迎來的卻是連日的大跌,在漲停後的第二個交易日就下跌3.39%,本週四個交易日連續下跌17.56%。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海潤光伏“高送轉”利好披露前股價卻連續大漲,這一異動引起了市場各方甚至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關注。

  按照常識,推出“高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應當有較好的經營業績和足額的資本公積。但統計發現,41家披露收到股東“高送轉”提議的公司中,10家公司的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3家公司已經發佈了年度業績預減公告。

  記者注意到,海潤光伏2013年虧損逾2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又出現近4200萬元的虧損,似乎許久沒有公佈過讓投資者心潮澎湃的利好消息。正因為此,上週五其曝光的“高送轉”預案賺足了市場各方的眼球,當日海潤光伏股價強勢漲停。

  面對股價如“過山車”一般的走勢,海潤光伏23日公告中的一個細節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這一份名為《201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預披露公告》的公告中,有一個關於“其他事項”的提示,內容是股東楊懷進計劃在1月22日起的未來十二個月內,減持海潤光伏股份將不超過3453萬股,而九潤管業和紫金電子,自1月22日起未來十二個月內將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二級市場交易等方式或全部減持所持股份。

  這種高送轉同減持的配合,並不是海潤光伏的“專利”。如賽象科技在12月25日預披露高送轉之前,即12月2日,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披露大宗減持計劃,計劃自2014年12月2日起的未來六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57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高達28.76%。

  又如玉龍股份,該公司去年11月26日披露收到實際控制人唐永清等四人提議“10轉12派2”的高送轉預案。但是,在此之前,其中一位實際控制人11月24日已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130萬股。為此,玉龍股份收到監管問詢函,要求其詳細披露股東減持和建議高送轉的關係。而就此,四位實控人中的兩位不得不作出承諾:2014年11月28日起未來六個月內不減持所持股份。此外,如上述四人(的另兩人)發生減持股份行為,則自即日起的未來12個月之內合計減持亦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0%。不過,自11月28日至12月12日,上述四名股東中的另兩人借股價連續上漲還是減持了5.67%的股份。

  除了已發生的借機套現,有些高送轉則可能是為了將來的解禁作鋪墊。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起,70家預披露高送轉的公司,在2015年6月前有限售股解禁的公司為30家。其中,首航節能、隆基股份等十家公司的限售股解禁集中在2015年2月至4月,部分公司的解禁股數量還在億股規模。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特色之一,爆炒“高送轉”概念由來已久。但是去年底以來的這一波高送轉大潮,與往年相比啟動時間大幅提前,且常伴隨大股東的減持計劃。

  一位市場人士指出,推出此類方案的公司以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居多,且往往是民營公司,也有部分滬市公司。民營企業老闆對於股價很敏感,市值管理的意識很強,更有推高股價的衝動,也很懂得利用市場的概念炒作。總之,在年底釋放高送轉消息,動機一般會比較複雜。

  查閱相關上市公司的歷史公告可以發現,有近半數的公司在公告披露前後,存在限售股上市、非公開發行、重大資産重組、股權激勵等重大事項,二級市場股價對於公司順利實施上述事項具有重大影響。誠然,高送轉並不必然伴隨減持,減持也不必然同違規相掛鉤。但是,對於一些明顯違反常態的“高送轉”,監管部門此次及時表態可謂恰當好處,既體現了對於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又通過從信披規範性、事後監督以及內幕交易核查等方面多管齊下,嚴防操縱股價和內幕交易。

  證監會此前也曾發文提醒投資者,高送轉實質是股東權益的內部調整,對凈資産收益率沒有影響。高送轉後,上市公司股本總數雖然擴大了,但公司股東的權益並不會因此而增加。部分投機者、企業股東通過炒作高送轉概念,伺機從事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理應受到嚴厲打擊。而投資者在證券交易時也應注重理性投資,切記不要盲目跟風,防範投資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