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5金融:存款保險制度落地 金融市場化改革啟新篇

  • 發佈時間:2014-12-29 07: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儘管存款保險制度目前還只是一個徵求意見稿,還有諸多細節有待明確,市場對於其何時落地也存在不同的預期,不過,這並不影響這一制度落地對於金融市場化改革的重大意義。一方面,它為接下來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存保制度以及接下來可能出臺的銀行破産條例,也將開啟銀行業真正市場化競爭的大門。

  《《《

  利率之變

  存款保險制度築基石 利率市場化提速

  上調存款利率上限、取消貸款利率浮動限制、存款保險制度開始徵求意見……2014年,利率市場化步伐堅定前行。

  而隨著一系列政策在2015年逐漸釋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無疑將提速。不過,多位專家認為,儘管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制度基礎,但是我國要實現真正的利率市場化,還需要一個相應的市場化的定價機制。

  銀行“隱性承諾”將逐步被打破

  2014年11月30日,國務院法制辦、央行發佈《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正式對存款保險制度向社會進行為期30天的徵求意見。這也意味著,這個醞釀已經超過20年的制度有望正式推出。

  《意見稿》一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眾多的分析人士和專家認為,這個制度的推出,將有利於“推動利率市場化”,促使“金融改革創新提速”。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意味著銀行背後的政府兜底、國家信用等“隱性承諾”將逐步被打破,未來銀行也適用市場化的破産制度。

  “有了這個機制 (存款保險制度),銀行就可以退出,這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基礎和配套機制。”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利率市場化以後,銀行競爭加劇,銀行的息差可能收窄,風險可能會增加,可能會有經營不善的銀行出現問題,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制度,這種情況就會很難處置,有了這個制度,就可以按照這個方式來進行處置。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記者表示,存款保險制度是利率市場化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制度,利率市場化總是有後顧之憂,有了這個制度,利率市場化就可以按照既定步驟推進。

   券商:存款利率上浮障礙消除

  最近兩年,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速度顯然有所加快。2014年11月,央行在降息的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而此前的2013年,央行已經全面放開了人民幣貸款利率的下限,目前利率市場化僅剩最後一步——放開存款利率管制。

  奚君羊認為,可以預見,目前存款利率的改革路徑會通過放寬浮動上限來逐步實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央行行長周小川在2014年兩會時曾表示,存款利率放開應該也是利率市場化中的最後一步,這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就能夠實現。

  而即將推出的存款保險制度,也將會促進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國泰君安研報指出,大部分國家的利率市場化進程都是漸進式的,往往持續10年以上;大部分國家的存款保險制度在利率市場化之前或者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建立。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經過20年準備終於推出,這意味著利率市場化進入加速期,存款利率上浮的障礙消除。

  專家:需找到可靠基礎利率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其實是“兩條腿”走路:一是放開利率管制;二是建立及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包括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發行大額定期存單等。

  事實上,央行已經多次在相關文件中提及大額存單制度,在2014年11月宣佈降息後,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適時通過推進面向企業和個人發行大額存單等方式,繼續有序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

  “實現利率市場化,從路徑上來説,無非是逐步放寬存款利率上限。但是要真正實現,還需要一些其他條件,主要是央行要找到一個替代銀行基準利率的基礎利率。”奚君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貨幣政策需要通過利率來傳導,如果存款利率也放開了,對央行來説,很多商業銀行就很難約束。

  郭田勇也表示,利率如果完全放開,大家可能還擔心幾個問題,比如利率市場化要解決政府軟約束的問題,要解決商業銀行風控能力的問題。同時,還要解決央行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的問題。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2007年推出的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和2013年推出的LPR(貸款基礎利率)以及國債收益率曲線都有可能培育成基礎利率。不過也有觀點指出,這三種利率都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還很難作為基礎利率使用。

  奚君羊認為,可靠的成熟的(基礎)利率還在醞釀過程中,如果這沒有實現,還很難説實現利率市場化。

  郭田勇指出,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可能是存款利率上限一邊放開,而利率傳導機制也一邊完善,存款利率上浮的空間可以增大。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慢慢接受這樣一個(基礎)利率。

  《《《

  行業之變

  破産條例有望出臺 銀行業市場化改革大幕將啟

  2014年,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貸款利率下限取消,存款利率上浮區間也進一步擴大,臨近年末,醞釀二十餘年的存款保險制度也終於迎來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利率市場化也將給銀行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存款利率上限若放開,則意味著未來銀行存款將不僅面臨網際網路金融的爭奪,銀行業內的競爭也將加劇。

  不過,“雖然業績很難再保持往年的發展勢頭,甚至有機構預測商業銀行將遭遇利潤零增長,但從政策層面來講,實際上是給予了銀行比較大的改革空間,一些改革創新能力比較強的銀行會有更多的機會。”某城商行內部人士表示。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利率市場化需要多方面制度和市場運作機制改革的配合。“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醞釀多時的銀行破産條例應該也會配套出臺。”某股份行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存保制度對小銀行難言利好

  11月30日,國務院法制辦、央行發佈《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為即將出臺的存款保險制度勾勒出了大概的框架。

  業內普遍認為,存款保險制度是邁向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一步。國泰君安研報就指出,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前置性改革,如果存款保險制度在2015年1月推出,意味著2015年利率市場化具備了加快推進的條件,存款利率上限可能會逐步放開。

  不過,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就意味著未來銀行存款將不僅面臨網際網路金融的爭奪,銀行業內的競爭也將加劇。“這可能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息差收入,並使得銀行負債端成本上升。同時,銀行業的競爭將會出現一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上述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上述城商行內部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存款保險制度對小銀行來講難言利好。“這實際上是要讓銀行徹底自擔風險,很有可能導致存款資源更加向信用較高的全國性大中型商業銀行集中,這對小銀行來講無疑是增加了競爭,推高了成本。”

  破産條例與銀行混改或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需要多方面制度和市場運作機制改革的配合,比如銀行破産退出機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監管方面同樣醞釀多時的銀行破産條例應該也會配套出臺。之前監管層就已經多次公開表示金融機構在經營失敗的情況下將被允許破産,已經為銀行破産條例的出臺鋪好了路。”某股份行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銀行的市場化並購將成為常態,本身運營良好、同時又希望區域和規模較快擴張的銀行將因此受益,這將改變銀行業的競爭格局。”興業證券研報指出。

  此外,商業銀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樣有望在2015年迎來突破。

  實際上,2014年下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相繼發佈公告,表示將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也在2014年8月的一次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上,首次提出下一步將推進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申銀萬國研報指出,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途徑包括:1.引入戰略投資者,包括擁有技術、産品和資金優勢的企業取長補短,或者引入社會資本進行規範化運作;2.加入自然人,允許員工持股將使得資本和勞動有機結合,提升銀行經營效率;3.採取分拆上市的方式來優化整體的融資能力和治理結構。

   業內:資管業務將成發展重點

  展望2015年,在金融市場化繼續推進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將採取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呢?

  “明年銀行業績下滑基本是可以預期到的。在負債端,利率市場化的繼續推進以及股市的走強,直接或間接地推高了銀行的負債成本。”上述某股份行內部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不過,當前亦存在比較好的政策預期。國泰君安研報就指出,央行未來將更多地依賴於降準和定向降準等數量手段,這有利於緩解因利率市場化帶來的銀行負債成本上升。如果未來降準空間比降息大,銀行有可能成為“黑馬”。

  而在資産端,經濟減速將迫使銀行經營轉型。有券商研究員預計,2015年銀行業資産規模增速將放緩至13%,非息業務的擴張將更加受到商業銀行的重視。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利率市場化大背景下,銀行資産管理業務經過多年的迅猛發展,已成為各行發展的重點業務和利潤增長點。《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4)》中指出,逾八成銀行家認為資産管理業務的戰略定位是推動業務轉型與利潤增長的重點。近七成的銀行家認為未來應當重點發展理財産品投資管理業務。

  《《《

  匯率之變

  去常態化干預人民幣匯改下一步如何落子?

  2014年1月中旬,人民幣即期匯率轉升為貶,日內波幅逐漸擴大。隨後,央行宣佈自2014年3月17日起,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的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自此,即期匯率開啟了這一年波瀾壯闊的“雙向波動”,成為整個2014年人民幣匯率走勢最為明顯的特徵。與此同時,央行基本退出了“常態化”干預,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在2014年明顯加速。

  此外,回顧2014年,國際金融市場上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大事件”,那就是美聯儲逐步退出了量化寬鬆政策(QE)。業內人士指出,這直接導致了2014年下半年美元指數的持續上漲,全球範圍內的非美貨幣全線走低。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還將於2015年的某個時候開始步入加息通道,美元或將突破多年底部,持續大幅上漲,大量國際資本將逐漸回流美國。在這種情況下,新興市場國家資金外流、貨幣貶值的壓力將普遍加大。

  多位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央行的匯改重點將是更靈活的匯率形成機制,而非單邊升值或貶值。具體來看,進一步擴大匯率浮動區間,逐步改革中間價形成機制,擴大銀行間外匯市場參與主體和豐富外匯市場交易品種等幾個方面將是下一步匯改的方向。

   匯率形成明顯雙向波動區間

  2014年1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延續2013年升勢,向6.0的歷史性關口步步緊逼。2014年1月14日,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詢價)最高升至6.0406,創2005年匯改以來的最高水準。此時,市場輿論普遍認為,即期匯率“破6”指日可待,即將邁向“5時代”。然而,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經過近一個月的盤整之後,即期匯率轉升為貶,開啟了為期3個月的貶值。

  2014年3月14日,央行發佈公告宣佈 “自2014年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隨後,人民幣的貶值幅度進一步擴大,並於4月30日刷新2012年10月以來的新低,至6.2676。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自2014年1月15日至4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詢價)累計貶值3.61%。

  此外,隨著美聯儲逐步退出QE,以及美國加息預期的增強,美元指數自2014年7月份開始加速上漲。不過,儘管美元指數逐步上漲,主流非美貨幣全線下跌,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則在2014年5月末至10月末的5個月時間裏震蕩走強,累計升值2.16%。但自11月初起,人民幣開始迎來一波快速貶值。截至12月19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詢價)累計貶值超過1.77%。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從2014年的實際波動來看,即期匯率已經形成了明顯的雙向波動區間。

  改革下一站:中間價?

  實際上,人民幣形成“雙向波動”的背景,除了匯價浮動區間的擴大,還有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加快推進和央行 “常態化”干預的退出。2014年3月18日,央行新聞發言人就明確指出,將根據外匯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發揮市場匯率的作用,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和中間價波動出現“背離”的現象屢屢出現。

  對此,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與中間價的走勢不完全一致,本身就説明瞭央行已經逐步退出了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化干預,現在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來決定的。

  “在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淡出常態化干預的情況下,未來匯率改革的重點將是更靈活的中間價形成機制,而非單邊升值或貶值。”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記者表示,具體來看,進一步擴大匯率浮動區間,逐步改革中間價形成機制,擴大銀行間外匯市場參與主體和豐富外匯市場交易品種等幾個方面將是下一步匯改的方向。

  實際上,決策層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已然加快。宋清輝告訴記者,央行致力於在兩年之內實現利率市場化,支援人民幣雙邊互換的國家也在增多。這顯示中國正在沿著匯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以及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等四個方向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專家:雙向波動將成主要趨勢

  記者注意到,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然而,上述“權重”從未公佈,成為中間價形成機制中最不透明的部分。“當前,中間價的走勢實際上體現了央行匯率管理的意圖,並不能及時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因此,定價機制是中間價改革的重中之重。”宋清輝表示,應逐步提高中間價形成機制的透明度,並降低美元在貨幣籃子中的權重。

  對於人民幣未來的走勢,宋清輝指出,在美元強勢的大背景下,人民幣短期仍面臨貶值壓力。“未來半年出現小幅貶值是大概率事件,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人民幣的雙向波動將成為主要趨勢。”宋清輝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俄羅斯盧布出現了“斷崖式”暴跌,最多單日貶值接近20%。有分析人士擔心,盧布的“崩盤”會引起連鎖反應,導致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擴大跌幅,並進一步影響到未來人民幣的走勢。但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及資本回流美國的情況下,儘管中期內人民幣很難獨善其身,但短期內的貶值壓力不會很大。

  興業銀行外匯專家項楚就指出,短期而言,人民幣可能仍有小幅升值動力,但如果美元開始加息,人民幣2015年下半年就可能很難獨善其身。實際上,央行可能會處於一種兩難境地,即在其他貨幣都貶值的情況下,人民幣不加入其中就會影響出口;如果加入其中,又可能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和造成資金外流。央行的匯率政策目標應該是想保持人民幣在一個大的區間之內波動,比如在6.0~6.3之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