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證監會前副主席的一番話暗示了什麼?

  • 發佈時間:2015-11-12 11:28:59  來源:四川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近日,證監會前副主席高西慶接受了記者採訪。在此期間,高西慶表示,不能説中國散戶不成熟,而是現在的管理模式下機構炒股都像散戶。對此,對於證監會前副主席高西慶的一番話,也立馬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事實上,加快A股市場“去散戶化”的進程,同時提升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整體佔比,這是最近幾年管理層高度重視的問題。

  不可否認,在A股市場中,基本是以散戶作為主導,且其機構投資者比例卻依然未能夠得到充分地提升,這也是造成A股市場投機性強、波動風險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縱觀全球成熟股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其中歐美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佔比高達80%以上。然而,在50年前,歐美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佔比還不到10%。但是,經歷了多年來的發展,當地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也得到了顯著地提升,尤其是進入2000年以後,當地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佔比更是呈現出快速攀升的局面。

  至於與我們鄰近的港股市場,則其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之路也同樣艱辛。但是,歷經多年的發展,目前港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卻基本達到了60%以上,也基本達到了全球成熟股票市場的均值以上水準。

  顯然,對於全球絕大多數的股票市場來説,隨著機構投資者的佔比得以大幅攀升,實則也意味著當地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將會更趨成熟,同時市場潛在的系統性風險也將會得到大幅度地降低。至此,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去散戶化”過程之後,這部分股票市場的發展也逐步趨於穩定,整體的波動風險也得到了大幅度地降低。

  近年來,A股市場在發展機構投資者方面,依舊下了不少的狠功。其中,逐步完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鼓勵長期性資金入市,諸如引導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的入市等,由此來達到提升股市機構投資者佔比等目的。

  筆者認為,提升股市機構投資者的整體佔比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不能單方面盲目追求機構投資者發展隊伍的數量,而是更需要提升機構投資者的整體素質,並積極把真正的價值投資理念引導至市場,以逐步修正長期遭遇扭曲的市場投資價值觀念。

  顯然,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

  長期以來,從A股市場的交易制度到市場的交易費用成本,乃至到市場的交易門檻等,實則大資金大機構與普通投資者之間卻存在著巨大的差別。與此同時,結合市場違規成本偏低及監管力度不嚴厲的大背景,實則也為部分大資金大機構借助制度漏洞實現牟利開了綠燈。

  從實際操作中,大資金大機構的投機行為卻遠甚于普通投資者。除此以外,更為關鍵的是,因大資金大機構具備了特殊的資金優勢、資訊優勢乃至其他諸多的優勢,由此也為這類機構資金贏得了牟利的優勢。

  由此可見,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大資金大機構並不願意進行中長期的價值投資,反而更熱衷於短線的頻繁交易。對此,在以資金推動為主導的A股市場中,實則離不開“成也資金,敗也資金”的定律。於是,在實際操作中,大資金大機構卻更熱衷於對市值偏低的股票進行大肆炒作,即使股價已遠離其實質基本面的支撐,但仍然無礙其炒作的熱情。

  因此,從證監會前主席的一番話中,實則也表達出他的憂慮。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一系列的現象卻仍然困擾著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加大了大資金大機構與普通投資者之間的不平等性。至此,對於這些市場弊病,也必須要得到本質上的清除。在具體操作上,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管理層的治市能力,並積極汲取之前“股災”中的經驗教訓,並從根本上為市場營造出理性的投資氛圍;另一方面,則在於提升機構投資者自身的自律行為,並要從前期“股災”風波中積極總結經驗教訓,並且更應該積極地把真正的價值投資理念逐步引導至市場,讓市場的投資行為逐步趨於理性。

  此外,在未來股票市場逐步得到發展,且機構投資者逐步得到壯大的過程中,還得要關注到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並逐步建立起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與此同時,更需要得到《證券法》的合法保護,從而為投資者的權益保護問題提供法律的支撐。由此一來,在市場得到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才能夠得到本質上的保護,而股票市場才能夠得到更理性、更健康、更持久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