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易憲容:重啟IPO也是在重啟資本市場改革

  • 發佈時間:2015-11-10 02:31:1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如果股市IPO不啟動,此前本來已經箭在弦上的股市發行制度的註冊制改革更是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 IPO重啟成了讓市場供求關係恢復常態的關鍵第一步。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11月6日在例行發佈會上透露將重啟A股IPO的安排。新的IPO安排將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後重啟,並進一步改革完善新股發行政策。

  對於中國股市的IPO重新啟動,市場影響解釋很多。有認為這是中國股市進入自我修復的新階段;也有認為是為了恢復中國股市的融資功能,也有認為是為了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但是實際上,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其實,當前中國股市的IPO重新啟動,最為至關重要的目的,並不是在於短期股市的影響如何,而是相當於在6月股市震蕩之後,重啟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步伐。

  最近剛公佈的十三五規劃指出,加快中國金融體系改革是完善當前金融市場的重要內容。而加快金融體系的改革,就得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就得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市債券發行交易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

  在今年上半年國內股市震蕩之後,“國家隊”的救市讓中國股市的供求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比如,暫停IPO和再融資,成立護盤基金進場,動用社保基金、匯金公司入市購買股票,要求100多家央企只能購買股票不準賣出股票,鼓勵及要求上市公司以各種方式來穩定公司股票價格,嚴厲打擊沽空行為等,這一系列政策短期內是可穩定市場情緒,但長期來則會扭曲股市的供求關係。尤其場外配資等工具(如HOMS)限制及關閉,從而以融資高杠桿為主導的股票需求突然萎縮甚至於消失,這必然會增加市場不確定性及降低投資者參與的慾望,股市交易量也可能在這過程中逐漸萎縮。所以,中國股市的成交量在救市之後,很快就由2萬多億一下降到了不足5000億。

  但是中國股市經過幾個月的自我修復,股市的信心逐漸地得以確立。特別是當前中國金融市場進入低利率週期後,中國A股又開始踏入上升之路。10月份上海綜合指數累計上漲了10.8%,深圳成分指數累計上漲了15.6%。11月第一個星期,上海綜合指數累計再上漲6.1%,深圳成分指數也上漲了6.3%。也就是説,自8月26日上海綜合指數創出本輪新低以來好行情。以11月6日收市為止,上海綜合指數反彈了22%,按照技術理論漲20%即步入牛市的定義,A股已進入“技術性牛市”。因此,要調整股市的供求關係只能從重新啟動IPO入手。

  股票也是商品的一種,只有在其供求關係中不斷剔除非市場因素的干涉,股市的價格機制及市場化的改革才能夠順利進行。而人為扭曲了股市供求關係既影響投資者真實對價,也會影響投資者的市場預期。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中國股市的市場化改革都無法推行。特別是如果股市IPO不啟動,此前本來已經箭在弦上的股市發行制度的註冊制改革更是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IPO重啟成了讓市場供求關係恢復常態的關鍵第一步。

  但是IPO作為此前救市行為的一種退出機制,監管部門要採取更為謹慎的態度,這不僅在於修改現有的發行制度,還在全面確立股市事前監管之思路,全面理清和整頓市場秩序,全面確立政府在市場中可為與不可為的界限,真正地保護中小投資者等。這些都是保證IPO啟動後健康發展的關鍵。監管層對此一定要有所作為。

  □易憲容(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