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張敬偉:投資者面對複雜市場適當徬徨並非壞事

  • 發佈時間:2015-07-31 07: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敬偉  責任編輯:楊菲

  7月30日股市再現震蕩,截至收盤,滬指跌83.40點,跌幅2.2%,報3705.77點,成交6159.8億元;深成指跌427.15點,跌幅3.33%,報12395.92點,成交5407.5億元;創業板指跌132.67點,跌幅4.92%,報2561.19點,成交1381億元。

  這些數據讓被套牢的投資者心亂如麻。雖然政策面一再表示穩定市場,但資本市場不是福利場。政策性輸血只能穩定股市運作,並不能促其“牛到底”,這也不符合資本市場的節奏與規律。因而,拴在股市上的投資者要做好不得不割肉的心理準備。這也是理性投資者必須承受的代價。

  未來股市如何,誰也無法預期。但是股市在4000點左右震蕩應是後市主旋律。中小投資者面對動蕩不安的股市將陷入徬徨期。

  股市如此,樓市如何?每月公佈的70城樓市數據都在表達同一個主題:一線城市行情還好,其他城市並不樂觀。雖然一線城市不時爆出“地王”再現和天價樓市的新聞,也不時有人們排隊搶盤現象,但一線城市的樓市之春掩蓋不了中國樓市的整體頹勢。

  無論樓市還是股市,以虛擬經濟刺激經濟增長都是不可持續的。調結構的系統改革,以及決策層不時釋放的降息降準信號,不是讓投資者涌向樓市和股市,而是希望流動性流向實體經濟,實現産業的轉型升級。

  現實是,有目的地釋放財政政策,實施貨幣政策寬鬆,都不可能沿著行政命令直達目標,都得經過市場的過濾和考驗。因此,政策理想化就發生了扭曲。

  扭曲的資金流往往通過股市、樓市折射出來。兩大虛擬經濟,無論冷熱都會引起投資者的反應,從而形成倒逼決策者的市場氛圍。市場配置資源是理性的,但在一段期限內,市場配置資源又是扭曲的。所以決策者的戰略指向也許是促進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但因為市場反應又不得不耗費改革成本和行政資源,策略性地應對虛擬經濟。

  洞悉改革難題和市場現狀,不要誤讀決策者在樓市和股市上的所有舉措。決策層要調結構、穩增長和惠民生,必須要穩市場、穩人心和防範系統性風險。

  須知,無論樓市還是股市,民眾都是深度介入——樓市硬著陸,宏觀經濟遇險,全體購房者特別是那些背負房貸的“房奴”們更加遭殃。股市失血不出手,股民的投入將化為烏有。讓政策面走開,讓市場作主,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便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對此番中國穩定市場的舉措加以肯定,認為這是政府的應盡之責。

  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相通的,但市場經濟的法治水準有高低,治理能力也有高下。因此,美國、日本和歐洲可用量化寬鬆的單方治療資本主義的體系病,但中國必須採用復方治療。

  畢竟,中國市場經濟的諸多要素還需完善,急需通過改革提升市場品質和治理水準。樓市和股市在改革中發生轉型和震蕩,自然就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最引人矚目的現象。

  不過,中國的確沒有更多的投資創富渠道,公眾只能在政策的左右下去追逐樓市和股市。投資者蜂擁而來,容易造成市場失控,政策性調控又必須兼顧市場原則和投資者利益。這是中國樓市與股市的問題所在。但樓市在政策點剎式的調控下已經陷入徘徊,股市也將迎來後市震蕩。讓投資者陷入徬徨期固然不好,但投資者面對複雜市場適當冷靜徬徨也非壞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