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投資範圍再擴大 6000億元增量資金候場
- 發佈時間:2016-03-10 07:11:0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3月9日,保監會發佈《關於修改<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拓寬了險資的投資範圍,提出保險資金可以投資資産證券化産品,可以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還可以投資設立不動産、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産管理機構,專業保險資産管理機構可以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産基金等私募基金。
由於保險大類資産配置的相對長期性,存量資産的大幅度變化基本不大可能,更多來自於新業務增量和原有大類資産到期後的重新配置需求,對此,分析人士預計,2016年可配置的保險資金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按照當前10%-15%的配置水準,理論上將有4500億元-6000億元的增量資金進入股市。
華融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趙莎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保險資金此次投資範圍進一步拓寬,有利於險資更加直接深入到優質的企業中,投資更加靠向前端,投資成本和風險相對較低,同時,投資收益更高。此外,由於保險資金具備安全、資金量大以及期限長的特性,我國經濟處於轉型期,部分産業正好缺乏資金,險資比銀行貸款更加直接,允許險資投資設立基礎設施、養老等領域有助於扶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近幾年來,保監會加快了推進險資運用市場化的步伐,《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時隔六年迎來了第二次修訂,有利於監管體系的進一步規範。拓寬險資投資範圍,有利於提高險資的承保能力,提高險資的償付能力,助力險資投資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進而增加整個行業的競爭力。而保險公司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它的健康發展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穩定。”北京工商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徵求意見稿》還增加了險資對於重大股權投資的規定。如險資對於非保險類金融企業實施控制、對與保險業務相關的企業實施控制且投資金額較大、對擬投資企業未實施控制,但投資金額或比例達到相關標準,以及保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時,險企需要報請保監會進行核準。
【新政亮點】
保險資金高調進入PE投資市場 萬億體量引發地震
二級市場表現不盡如意,保險資金正攜萬億體量資金衝向股權投資領域,而目前投向PE領域的險資規模已達千億。
險資投PE意願濃厚
繼券商直投涉足股權投資引起PE界震動後,一個更大量級的機構投資者已經來了。
券商中國記者獲得的一份保險投資專項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保險資金共參與了32起PE投資事件,投資金額高達1514.79億元,總共涉及17家保險機構,其中投資總額最大的是中國平安,投資金額佔到2015年險資PE投資總額的絕大部分。
目前險資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規模並無公開數據,上述數據的發佈方上海容天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在過去的一年裏,對保險資金投資PE事件進行了持續跟蹤。除了得出以上數據,容天金融還發現,保險公司正在通過幾種渠道加碼股權投資。
“保險資金必將成為股權投資市場重要力量。”容天金融旗下的保險投資網總經理方少華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方少華表示,私募股權基金具有5-7年的投資週期,流動性相對較低,這與保險資金的匹配度非常高,保險資金是僅次於養老基金的最適合投資于私募股權的機構投資者。從保險公司角度來看,中長期股權投資項目具有較穩定的回報率,是投資組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資本市場的不盡如人意,也讓不少保險機構密切關注私募股權投資。在券商中國2月中旬發佈的中國保險CIO調查顯示,股權投資是2016年保險公司重點關注以及願意增加投資意願的三大領域之一。
4種模式參與PE
2014年保險資金參與PE的公開案例還屈指可數,2015年的險資PE投資事件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
上海容天金融的調研顯示,目前保險資金參與股權投資主要模式有四種:即股權收購、間接投資、險資設立PE,以及其他類型。當前我國險資投資PE以間接投資為主,其次為直接的股權投資和險資自己設立PE機構或PE基金等方式進行投資。
2015年,險資間接參與PE投資的事件有6起,投資規模1214.11億元,佔到2015年險資PE投資總額的80.35%。
間接參與的特點方面,從投資標的來看,險資更偏愛與政府機構有關的基金産品,例如中國平安與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組建了國內首只安全産業發展投資基金;就合作機構來講,險資更偏愛與國內外一流的PE機構合作,如同創偉業;在投資時點上,去年6月份股災之後,險資出手的次數有所下降。
2015年險資通過收購股權方式進行投資的事件共有19起,遠遠多於間接投資的方式,但投資總額僅為262.17億元。
以股權收購方式進行投資的險企大多成為了投資標的的控股股東,最高控股比例達到93.44%。股權收購標的主要集中為金融機構、醫療健康行業企業、大型外資公司,如螞蟻金服和Uber等案例。
目前為止,險資設立PE的案例並不多,但是險資在PE領域的投資已經有了實質性進展。2015年險資設立PE事件共4起,涉及金額38.51億元。從設立標的來看,1起為醫療健康産業基金,剩下的3起均為關於金融投資機構。
其他方式是指保險公司與其他機構相結合,創造新的合作機制來完成。2015年總共發生3起合作事件,集中在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等領域。
萬億體量引發地震
相比券商直投,保險可謂是一個“巨型”機構投資者。
2015年,保險業總資産12.3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66%。按照保監會規定權益類資産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産的30%,理論上保險資金可用於股票和股權投資的規模為3.71萬億。
對比同期券商直投公司,註冊資本434億元再加上管理資金,總規模在千億左右。保險股權投資可運用資金是券商的數十倍。
“當年券商直投進入PE界的時候已經引起了行業震蕩,其實保險資金的進入才是真正的地震。”一位券商係PE公司人士表示。
根據保險投資“穩健、安全”的原則,以及相關監管要求,目前保險資金的投資主要在大健康、大消費、大金融等領域。
一位PE界人士表示,過去保險機構投資PE,往往要求兜底、每年有穩定現金流,這令PE機構難以接受,成為阻礙險資和PE合作的重要原因。
不過,現在保險公司的風險承受能力正在提升。一位保險公司股權投資部門人士表示,由於投資PE在整體資産配置中的比例不大,保險公司的PE投資更多地參照市場標準,不再一定要求項目具有定穩現金流,公司內部會對每一筆投資的償付能力影響進行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