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2015舉牌潮:捕獵目標呈四大特徵
- 發佈時間:2016-01-06 03:36: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菲
2014年,安邦係舉牌成為民生銀行大股東,險資在二級市場初露崢嶸;2015年歲末,寶能係與萬科A再度上演股權爭奪戰,成為資本市場的收官大戲,“舉牌秀”成為資本市場時下最引人關注的焦點。
不過,2015年A股市場可謂一波三折,頻頻上演的“舉牌秀”更似一劑良方,催化市場行情回調升溫。從1月10日銀座股份被中兆資管舉牌開始,至12月31日康達爾被京基集團舉牌結束,去年全年,A股市場共計86家公司發佈舉牌公告。險資、陽光私募及其他資本大佬們瘋狂掃貨,舉牌概念股風生水起,資本市場一片沸騰。
這不禁讓人思考,這些舉牌標的究竟有何魅力,引得資本頻頻出手,投資者陣陣狂歡?通過對去年全年舉牌案例的盤點可以發現,這些舉牌標的普遍呈現出四大特徵:行業具有整合預期;業績優秀;估值較低;股權分散。
內外因共同催生舉牌大戲
耗資約1751.71億元,資本大佬們去年全年舉牌86家上市公司,共計舉牌153次,較以往任何年份相比,去年的舉牌潮均屬罕見。而歲末的“寶萬之爭”,無疑成為年度資本市場上最重大的事件,同時讓舉牌主力軍——險資浮出水面(見圖1)。
縱觀全年,A股舉牌事件共現兩次高潮,分別是7月-9月的股市修復期與11月-12月的歲末震蕩期,全年80%以上的舉牌事件發生在7月以後(見圖2)。參考市場內外因素可以看出,去年舉牌潮的興起並非偶然。
第一波舉牌潮起于6月中旬股市非理性下跌之後。6月15日至7月8日,滬深300指跌去31.34%,在産業資本看來,市場下挫不僅使一波個股回歸到正常估值水準,同時也使得一些原本優質的個股遭到錯殺。此外,監管層發佈的“五選一維穩方案”中,增持乃其中之一,在政策鼓勵增持的背景下,産業資本舉牌增持不僅可以“撿便宜”,還有助於配合監管層穩定市場。
與第一波舉牌潮相比,歲末舉牌潮來得更洶湧,險資一路殺出,成為了絕對主力。險資在年末密集舉牌,與低利率引發的資産荒緊密關聯。保險資金在資産配置中將重心轉向權益類投資,有利於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保監會7月8日發佈的《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則是推動險資成為舉牌大軍的另一催化劑。無論驅動力何在,險資密集掃貨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對市場未來的看好,傳遞了積極的信號。
舉牌標的漲幅領先市場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場經歷了牛熊轉換與震蕩修復,除上證50、中證100、上證180外其他各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滬指漲幅達9.41%、中小板指上漲53.70%,創業板綜指上漲84.41%。整體來看,牛市效應並沒有因年中的股災全軍覆沒。行情驅動下,被舉牌個股的整體表現也不俗。
整體而言,去年全年被舉牌個股在二級市場的表現較為突出,與滬深300年內5.58%的漲幅相比,被舉牌個股平均高出了近100個百分點,漲幅驚人。較市場整體表現而言,被舉牌個股全年股價漲跌幅均值與中位數均表現不俗,整體跑贏市場。僅以12月份來看,被舉牌個股較全部A股漲跌幅均值與中位數均高出近4個百分點(見表1)。
在以散戶為主的A股市場,市場情緒對股價帶來的助漲助跌效應擴大,市場炒作對被舉牌個股的上漲驅動力不可小覷。回顧這一年,新股與次新股、證金持股、高送轉等概念炒作行情不斷上演,而舉牌概念自股災以來也一直都是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
整體來看,被舉牌個股受到資金的熱捧,帶來的中短期上漲效應顯著,以上市公司發佈舉牌公告後公司股價相對滬深300平均漲幅來看,被舉牌個股都呈現出一定的漲幅,其中3日、5日、10日漲幅依次為8.49%、10.1%、12.02%;另外,公告日至12月31日期間,被舉牌個股股價相對滬深300平均漲幅達到近33%。
在舉牌消息發佈後,還有不少個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行著由陰轉陽的風格轉換。
以朗科科技為例,去年7月8日發佈舉牌公告,當日立即轉換風格,由前一日的跌停轉至漲停,並連續拉出5個漲停板。與朗科一樣,天晟新材7月8日發佈舉牌公告同時停牌,自12月21日復牌日起連續7個漲停。綿世股份也不例外,8月26日發佈舉牌公告後,從之前的跌停即轉至漲停,風格轉換令人眼花繚亂。同樣的案例還有不少,短期來看市場炒作所起的催化效應是其中關鍵。
不過,資本市場從來都不缺概念炒作,但炒作帶來的只是短期的追捧,回歸價值投資的理性層面才是長期選擇。
産業資本掃貨兇猛
五大行業備受青睞
産業資本在去年的舉牌手法頗為兇猛,個股被連續多次舉牌或被多方舉牌已成為常態。去年被舉牌個股中,38%以上的個股年內被舉牌2次(含)以上,其中,新華百貨、朗科科技、萬科A、天目藥業4隻個股年內最受資本大佬青睞,均被舉牌6次。此外,朗科科技、萬科A與國農科技還不止被一家看中,其中朗科科技遭中科匯通和瀟湘資本共同舉牌,萬科A遭寶能和安邦舉牌,國農科技則被國華人壽與中科匯通相中。
從被舉牌個股呈現出的行業分佈來看,房地産、商業貿易、化工、休閒服務、電子是産業資本佈局較多的板塊,五大行業被舉牌上市公司均在6家以上。以全年股價漲跌幅來看,上述五大行業個股年漲幅均超四成。其中,休閒服務業年漲幅居首,達78.45%;房地産業年漲幅排最末,也達到44.85%。值得注意的是,産業資本密集舉牌的並非年漲幅最突出的電腦科技行業,可以看出,在國企改革和並購重組浪潮之下,産業資本更偏愛房地産、商業貿易這類帶有整合契機的行業。
從舉牌方投入的金額來看,金融與房地産業是産業資本耗資最大的兩大行業,分別達728.85億元和575.36億元。相比上述五大行業,金融業年漲幅呈現負值但仍遭鉅資舉牌,説明産業資本佈局除看中行業整合契機外,低估值、股息率高也是産業資本相對比較看重的特質。
以最新公告顯示的持股比例來看,很多産業資本並不僅滿足於5%的持股比例,舉牌後持股比例達到20%以上的有7隻個股,分別為新華百貨、金融街、萬科A、永新股份、中炬高新、朗科科技、浦發銀行。
以2014年年報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來看,上述7隻個股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低於30%,平均為21.34%。大股東持股比例低,股權結構分散,是産業資本積極佈局的前提(見表2)。
從上述幾個案例來看,崔軍係取代原先的物美係成為新華百貨第一大股東;中科匯通與朗科科技第一大股東鄧國順持股佔比僅相差約0.62%;以第三季度數據來看,寶能係持股萬科A比例已遠超第一大股東,引發“寶萬之爭”;中炬高新第一大股東由中山火炬易主為前海人壽;富德生命舉牌浦發銀行後持股比例近20%,直逼第一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安邦舉牌金融街,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相差不到2%。
另外,從未來12個月是否擬繼續增持的態度也可以看出,産業資本對於後市信心足。除浦發銀行和萬福生科外,産業資本對舉牌個股均表示不排除繼續增持。
産業資本舉牌有道
標的個股暗藏玄機
産業資本的舉動一直是中小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舉牌往往被解讀為一種利好。以12月31日收盤價較舉牌均價來看,全部舉牌個股平均浮盈達34.38%,且86%的舉牌案例都獲浮盈。可見,産業資本對市場的嗅覺的確敏銳,舉牌標的暗藏玄機。
業績優秀是産業資本舉牌標的普遍特點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産業資本舉牌標的近三年凈利潤複合增長率、凈資産收益率均優於A股平均水準,但資産負債率(截至2014年末)較A股市場整體更高(見表3)。不管是為了獲得股權增值還是為了獲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權,良好的業績表現是上市公司穩定發展的前提,保證了産業資本獲利的可能性。
“超跌”是産業資本舉牌標的另一特徵。以去年6月12日至7月8日期間的股價走勢來看,産業資本舉牌標的平均跌幅達44.73%,高於A股市場整體表現(見表1)。6月中旬,大盤斷崖式下挫,個股普跌,部分個股估值回歸正常,為産業資本密集舉牌埋下伏筆。相對應的,舉牌標的低估值的特性也被産業資本所看重。以中位數來看,舉牌標的整體市盈率較A股市場平均值更低(見表4)。低估值且基本面良好的個股,未來股價有較強上漲動力,使産業資本獲利的概率更大。
另外,舉牌標的股權分散,也有利於産業資本通過舉牌達到控股地位。較A股市場整體而言,産業資本舉牌標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低約10%(見表4),顯示出産業資本希望通過舉牌獲取上市公司控股權的意願。以萬科A為例,産業資本看中的正是這一點。對比來看,作為房地産行業另一大龍頭股的保利地産,總市值與萬科A差距不大,同期市盈率、市凈率分別為8.23、1.58,明顯低於萬科A,近12個月股息率達1.99%,與萬科A也相差不大(見表2)。但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42.05%(截至2014年末),遠遠高於萬科A,因此,沒有成為産業資本眼中的“獵物”。
29隻個股存被舉牌特徵
産業資本舉牌行為是資本、權利與利益的相互博弈,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産業資本對後市及上市公司發展的信心。
通過對2015年舉牌潮的盤點,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一、舉牌潮的興起是市場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在股災之後、資産荒背景下以及更為寬鬆的保險資金運用比例催化之下應運而生的。
二、受益於行情的驅動、市場情緒的博弈以及個股內在特性,舉牌標的整體表現強于A股市場整體。
三、産業資本並非亂“舉”一通,是綜合舉牌標的行業、業績、估值、股權結構等多方面因素,有選擇性地舉牌。
舉牌潮的興起離不開市場因素的影響,摸清産業資本舉牌的邏輯、舉牌股表現的內在驅動力和外在影響因素以及舉牌標的特點,有利於投資者更好地作出決策,不盲目跟風,理性投資。如此,不管是解禁潮還是熔斷機制都不會成為影響股價的長期壓力,當市場恢復秩序,股價也會回歸到正常水準上來。
在並購重組與利率下行的大趨勢下,舉牌是産業資本進行資本運作不可或缺的方式。通過對2015年産業資本舉牌標的呈現的特點,可篩選出29隻具有被舉牌潛力的個股(見表5)。篩選標準為:行業為房地産、商業貿易、化工、休閒服務與電子業;近三年凈利潤複合增長率與凈資産收益率為正;最新市盈率低於65.26,市凈率低於5.47;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低於26.22%。